知青回忆(3): 汗滴禾下土(下)

非常高兴我们能在网上相遇,相识,相知。愿这里能带给你阳光和快乐,温馨和帮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山区什么都得靠背。刚下乡时队里给每个知青发了一个背篓,一个背架。春种时要把种子、肥料、农药、甚至水背到地里去,秋收时要把收获的麦子、苞谷、洋芋背回来。我下乡后就再没长过个,是我们家最矮的。看着我妹妹那一米七的个头,一米八大个的父亲常常笑我是在农村被那背篓压矬的。背麦子是个力气活,为了鼓励多背,队里夏收时每天记工的方法是将你收工后背回的麦子过秤,根据重量来记工分。这下可把我们这些刚下去的知青整惨了。眼见得社员背上的麦捆绑得像小山一样,他们还能在那崎岖的山路上健步如飞。而我们割麦子时已经费劲了力气,收工后颤颤巍巍,走了半天山路背回去的麦子还没人家的一半份量,一过秤只能记很低的工分,一天几乎白干了。

第一年麦收时,有一次在一片很陡的山坡上割麦子。割好的麦子有的在山坡顶上,有的在山坡下。由于我们走陡峭山路的技术还不过关,几个女生一商量就决定从山坡下比较平的地方给麦子打捆上肩。没想到刚打了一半,就被队长盯上了。只见他骂骂咧咧地走过来说我们偷懒耍滑,要我们把打好的麦捆卸下来,到山坡顶上重来。望着那陡峭的山坡,我们一个个心里直打怵。作为副点长,我硬着头皮去和队长交涉,希望他能看着我们是刚下乡,走山路不习惯的女娃娃份上放我们一马。没想到队长一口咬定我们既插队到农村,就得和社员一样,不能搞特殊化。还说什么我们下来抢了他们的口粮,弄得村里粮食不够吃,干起活来却连个毛娃娃都不如。虽说我百般乞求,他就是不松口。一气之下,我心一横就爬到了最高处,把麦捆在背架上打得和小山一样,要边上的社员帮我上肩。旁边的女生和社员一看都傻了眼,劝我别和队长斗气。而我也是和队长蹩上了牛脾气,心想:你不是非逼着我背吗?我今天就背给你看看!说我们下来抢了你们的口粮,你当我们愿意啊?被迫远离父母来到农村吃这份苦,我们的委屈又有谁能理解?

颤巍巍的我把那小山一样的麦子背起来,一步三晃地慢慢向山下走去。队长一看这架势也傻了眼,赶紧使个眼色让两个社员在后面跟着我。那背上的麦子真想座山,压得我深深地弓着腰。我小心翼翼地顺着小路向山下走,头上的汗象雨点一样流下来,让我睁不开眼。不知走了多远,我腿直发软,脚下一绊就沿着山坡滚了下去,好在没滚多远就停住了。我躺在地上,那身上的痛,心中的委屈一起涌来,实在忍不住而失声痛哭。那两个社员一看我滚下去了,吓得放下身上的背架,赶紧跑过来救我。还好,除了腿上被撞破了几处,血红一片,筋骨倒没被伤着。休息了一会,我强忍着腿痛,还是将麦子背回了村子。从此,我的犟脾气在村里出了名。不过,从那以后,队长也对我们知青客气了很多。

夏天的麦收是艰苦的,但最枯燥的农活是春天苞谷苗长出来后的锄草。那真是一天十几个小时锄也锄不完的草啊。锄到最后是满眼一片绿色,已经分不清哪棵是苗,哪棵是草了。大半天干下来就盼着太阳早一点下山可以收工回家,而那太阳就好像被钉在了天上,一动也不动。

冬天寒风刺骨,气温能降到零下十几度,本应是农闲的日子。但在当年“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下,全国到处都在修大寨田,红旗渠,我们也不可能闲着。在凛冽的西北风中,我们也加入了公社大修梯田和水利的队伍。冰天雪地,一镐头下去震得虎口生痛,但地上只出现一个白点子。好不容易刨出来的土要用背篓背到另一个地方去。手上、脚上冻出了一道道的血口子,真疼啊!可我们费尽力气修出来的水渠却因为根本就没有水而成了摆设,而那硬修出来的梯田因为把生土翻上来,熟土翻下去了,根本就不长粮食。

就这样我们不管春夏秋冬,和当地农民一起在这片黄土高原上背朝天,面朝地,辛勤地耕种着。碰到老天爷开眼,多下几场雨,地里的庄稼长得茂实,大家还能盼上个好收成。要是赶上那干旱的年景,几个月都不下一场雨,那地里刚冒出来的麦苗就会被活活旱死。虽说大家想尽一切办法从山下找水挑到山上,但一瓢水只能救活几棵麦苗。那几百亩地真是让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大家只好一边大骂老天爷,一边早早地合计着怎样用洋芋,地瓜来帮着熬过那收成不好的年景了。

农田里的劳动是艰苦的,也是枯燥的。为了缓解那每天难熬的劳动生活,我们就一边在地里干活,一边唱歌,将会唱的歌一遍遍地唱过。这样日子会过得快一些,也给我们贫乏的生活带来一些快乐。我们唱当时流行的知青歌曲,也唱那些伴随我们长大的革命歌曲、苏联歌曲。我的嗓子就是在那黄土高原上这样放声歌唱练出来的。

当地的农民则唱《秦腔》,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那产生于秦岭高原的秦腔。它既有西北原野那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又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当地农民往往是根据当时的环境、人物,自编自唱。唱男女之间的爱情,也唱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在西北农村的生活让我能理解为什么那秦腔唱起来是那样的高昂、凄惨、苍凉,让人揪心。因为当地农民的生活就是那样的痛苦,那样的凄惨。不过,那高亢,激越,凄美的秦腔曲调衬托在那天蓝蓝,地苍苍的黄土高原上,有一种撼动人心的美。

这样的艰苦生活磨炼着我们的身体,也从心理上帮我们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它让我们真正切身体会到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在这片黄土地上的艰辛和苦难。

jiurishanren 发表评论于
黑心的队长不多,但小心眼,好色,吝啬的就比比皆是
whitelaces 发表评论于
看得让我忍不住流泪。知青可真是那个不公平的年代的牺牲品。中国人太能吃苦。
星星光 发表评论于
回复mm走西口的评论: 谢谢MM的美言,看样子我们是乡邻了。
星星光 发表评论于
回复月亮花花的评论:月亮花花,看样子你也曾吃过不少苦。
月亮花花 发表评论于
你的描述让我想起了我和俺爸一起背柴的情景。夏天打药,背上让农药烧了一串泡。脚也让蒿子杆扎过一个洞。。。勾起了太多的回忆。。。
mm走西口 发表评论于
写的非常生动真实,虽然没有赶上下乡,但当时俺的理想就是要去大寨做铁姑娘,你的文中讲的秦腔就是来自我的家乡,很亲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