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是八卦文章。八卦文章不仅有人看,而且还没人删除,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博得高点击率。喜欢八卦的《环球时报》,尽登一些哗众取宠的文章,连六度分隔理论也被冠以“微软的研究结果”。
六度分隔理论啥时候成了“微软的研究结果”?
六度分隔理论是心理学界非常老的一个理论概念,到现在至少50年的历史。
1967年,哈佛的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对六度分隔理论作了一系列的统计研究,他发现了所谓的6.6平均值。他当时的名言是“世界是很小的”。
后来在保险界,一直用六度分隔理论,每个销售员只要找7个客人就可以拿连续的基本回扣,找到10份保单就可以拿“长年”的回扣(公司等于拿三个所带来的全利润);在传销界, 也是用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传销员要找到7个客人就可以拿“常年回扣”;
在互联网届,Google在全球的大型数据中心建立了七个。他们基于六度分隔理论,认为七个中心就可以覆盖全球的所有网点;
Intel在全球的分销总部,也是七个。
全球最大的IT分销商英迈,在全球的布局七大中心,都运行10来年了。
上个月,HP-Intel-Yahoo宣布联合开建的云计算中心,也是计划全球开设七家。
可见,六度分隔理论,既不是微软的理论研究结果,也不是微软的试验研究结果,更不是微软的实施研究结果。
正像微软在OS(从CP/M,CR-DOS得来的真传),Windows(从Encorta, Apple学来的),Word(买来的),Excel(买来的),Explorer(从Netscape抄来的),英文文字(先是Adobe的Postscript,后是买的True-type),中文文字和输入(抄来的),.....,到目前为止,你什么时候看到过什么东西是微软“研究”出来的?
微软的研究院,不是搞研究的,也没什么可研究的。人家市场的垄断是靠改装、集成、律师文件、部分软件免费(包在软件包里)各个击破对手的。不需要你给人家挂上“研究出来”的金贴。
全世界的六度分隔理论早已被广泛接受和实施了。直到2006年底,微软的Jure Leskovec和Eric Horvitz把2006年某个月的所有MSN短讯作了比较,用了一亿八千万人的三百亿通信作了比对,结果也证实了6.6平均值的成立:高达87%的MSN使用者在大约在7次之后相互产生关联。所以这是微软的一次滞后太多对手的验证。
其实在数学界,1970年(Casper Goffman:“And What Is Your Erdös Number?”)就有了爱尔德什数(Erdős number),用现代匈牙利数学家Paul.Erdős,这位全球最多产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讲的就是,任何一篇数学论文的作者与爱尔德什这位数学泰斗的「合作距离」数。在演艺界也以演員凯文.本肯为中心,看看你跟他合作的可能距离。围棋中也有类似的“秀策数”,看你能和棋圣本因坊秀策对弈的联系距离。
这就是有名的数学“六度空间问题”。数学界早就给了一个解释:若每个人平均认识260人,其六度就是2606 =308,915,776,000,000(约300万亿人)。除去一些节点的重复,那也几乎覆盖了全球人口的若干倍。
因此有公式:,其中n表示复杂度,N表示人的总数,W表示每个人的联系宽度。
按全球66亿人计,六度分隔理论在六度空间成立。
------
附录:《环球时报》的八卦文章:“你相信吗?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跟英女王扯上关系”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0808/news-gb2312-667285.html
对于一个拥有66亿人的世界来说,“六度分离”理论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理论。所谓“六度分离”,是说世界上任何两人之间最多通过6个人就能联系起来。这看起来非常奇怪但科学研究发现,这的确是事实。
据英国《卫报》8月3日报道说,微软的研究人员通过检查1.8亿人之间的300亿个电子信息后宣布,这个理论是成立的,因为我们都是被一个熟人链联系在一起的,只需6个人介绍,你就可以与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联系起来。微软的研究人员发现,实际上应该是“6.6度分离”,就是平均通过6.6个人就能把世界上任何两个人联系起来,换言之,你最多只需7人相互介绍就能跟麦当娜或英国女王扯上关系。
微软公司的研究人员称,如果两人直接发即时通讯,那他们两人就算是熟人,他们的分离度就是1,如果通过另一个人才能有联系,那么分离度就是2,以此类推。研究人员试图找出这1.8亿人中间任何两个人的最小链接距离,发现平均通过6.6个人的信息就能把两个人联系起来。当然,一些个别的例子则需要29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