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应崇祯的征召上北京时,他在广东的朋友们替他饯行。画家赵蔼夫画了
一幅画,图中一帆远行,岸上有妇女三人、小孩一人相送。
陈子壮在图上题了四个大字:“肤公雅奏”,“肤公”即“肤功”,祝贺他“克奏肤功”的意思。图后有许多人的题诗,第一个题的就是陈子壮。这幅画本来有上款,后来袁崇焕被处死,
上款给收藏者挖去了,多次易手流转,到光绪年间才由王鹏运考明真相。
原图目前是在香港。
“肤公雅奏图”上的题诗,大都是称誉袁崇焕的抗清功绩,预料此去定可扫平
胡尘、燕然勒石,麟阁题名等等。好几人诗句中都提到袁崇焕的“谈锋”、“高谈”、
“笑谈”。喜与朋友们高谈阔论,一定是他个性中很显著的特点。
在这幅画上题诗的共有十九人,其中有几个是袁的幕僚。值得注
意的是,有八个人在十处地方提到了黄石公、赤松子、圯上、素书的典故,这决不
会是偶然现象。这典故是说张良立了大功之后,随即退隐,才避免给猜忌残忍的刘
邦所杀。在这次饯别宴中,袁崇焕的朋友们一定强调必须“功成身退”,大家对于
皇帝的狠毒手段都深具戒心,所以在诗中一再警戒
袁崇焕塑像
得知袁崇焕升任蓟辽督师、并马上到京赴任的消息后,20位粤籍名士相聚在广州名刹光孝寺,为他赋诗绘图,宴会送别。这成为广东文坛史上的一段佳话。席间,赵焞(dūn)夫作山水画一幅,诸友题诗,袁崇焕也题了诗,图诗名《肤公雅奏》。《肤公雅奏》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猃狁,以奏肤公。”毛传:“肤,大;公,功也。”就是向朝廷奏报大功。这幅《肤公雅奏》图诗当由袁崇焕珍藏,他蒙难后,被民间辗转收藏。清光绪四年(1878年),王鹏运在北京给《肤公雅奏》作题跋。1921年江翰携其到天津,罗振玉认为是真迹并作跋。1935年东莞籍学者伦明、张仲锐、容庚三人集资,以《东莞袁崇焕督辽饯别图诗》为名,影印50本,分送各大图书馆。1958年,原件曾在香港举行的广东历代名家书画展览会上展出,现收藏在港澳民间。
今人汪宗衍、颜广文等对《东莞袁崇焕督辽饯别图诗》的题咏者作了考证,从中可以了解到袁崇焕在广东所交的朋友和所受到的影响。
这21位人士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赵焞夫。画家。这幅《肤公雅奏》图,充满了诗情画意。画中有蓝天、碧水、青山、绿树、丽亭、小舟;小舟寓意给袁督师送行。
第二类袁崇焕和陈子壮。陈子壮,广东南海人,和袁崇焕同科进士,陈为第一甲第三名,是探花。陈子壮在做浙江主考官时出题讽刺魏忠贤,因而被罢官。袁崇焕起复后陈也起复,官至礼部侍郎。后陈在广东起兵抗清,战败被俘,不屈而死。
第三类黎密、欧必元、韩暖、区(oū)怀年、邝瑞露等。他们出身于广东名门望族,以名流自居,以诗社为聚,或议论朝政,或游历山水,期待着为朝廷重用,一展宏愿。其中,黎密,番禺人,明末清初与万元吉等守赣州,城破殉死。欧必元,顺德人,崇祯末以乡荐任广东巡抚,旋受排挤,还乡修志。其两个儿子后来都死在抗清战场上。韩暖,博罗人,后做过县令,清军南下,“扶义捐躯”。邝瑞露,南海人,出身富家,少年神童,成年后经历坎坷,著书作诗。他在一首诗序中写到:其兄“有扶风越石之志,以骠骑从袁督师,死于边”。区怀年,高明人,与父、叔三人皆负诗名,清初归隐故里。
第四类邓桢、梁稷、傅于亮等。他们出身平民,熟习经史,粗通武略,投身袁崇焕麾下为幕客。其中,邓桢,袁崇焕做辽东巡抚时即为幕客,后再次追随袁崇焕到辽东,曾受袁托返粤募修罗浮名胜。梁稷,后出塞为袁崇焕幕客,袁死后参与复社活动,与黄宗羲结为至交。傅于亮,也做过袁崇焕幕客。
第五类释通炯(光孝寺主持)、释通岸、释超逸,均为广州光孝寺高僧。他们虽身为禅师,却积极参与世俗事务,主动结交广州宦绅,使光孝寺成为晚明广东士子名流吟唱和议论国事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广东士人抗清失败后,避世入佛的重要寺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自己的镜子。在光孝寺为袁崇焕饯行的都是他的同乡、朋友,都受到他浩然正气与爱国精神的感染。他们与袁崇焕有许多的共同点:都有热血报国的激情,也都有知识分子的自豪与轻狂。从他们身上折射出袁崇焕的影子。
《袁崇焕督辽饯别图诗》上的题诗,其主旨是:
第一,望他建功立业。以陈子壮“此去中兴麟阁待,燕然新勒更何辞”、释通炯“勋业岂归萧相后,壮图应占祖生先”为代表。
第二,咏他豪爽性格。陈子壮说他“高谈”、傅于亮说他“笑谈”、邝瑞露说他“谈锋”,都道出袁崇焕的豪爽性格。
第三,劝他知进知退。诗中有6人11次提到黄石公、赤松子、素书等,如邝瑞露的“行矣莫忘黄石语,麒麟回首即江湖”的隐诫。这个典故是说张良功成隐退,才避免被刘邦所杀。他们预见朝政昏暗、党争激烈,而对袁督师劝以良言。
在这次饯行宴会上,袁崇焕慷慨赋诗:“四十年来过半身,望中祇树隔红尘。如今著足空王地,多悔从前学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