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记之四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零八注定是一个避不开历史的数字,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而我在国内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其中一个最沉重的洗礼。     汶川,一个之前在地图上从来没有注意过的地方,一下子成了全体华人,甚至是全世界瞩目的地方。那一天,那一刻,天崩地裂,房倒屋塌。于是,接着,“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这八个字就成了从垂髫到黄发都会说起的字眼,并且说起的时候,眼神里有着包裹着坚毅的关切和饱含着爱的痛楚。当我听到YH那稚嫩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念出不断在屏幕上闪现的这八个字时,心里竟是一阵不可名状的感动。   我是当天夜里才知道消息的,属于后知后觉。当时并没有什么感觉,主要是根本没有想到情况会严重如斯。第二天的中午,在三根家里等饭的时候,所有的频道里已经都是相关的信息了。三个大人,都只是呆坐在沙发上,谁也不敢看谁,因为,当时大家的眼里都是泪水;半晌的沉默,然后接着还是沉默。   这是我的第一次直观的感觉,那么沉重,让人窒息,让人不得不看,又看得心里难受,时时忘了呼吸,等到需要深呼吸的时候才发现胸腔里已经挤满了复杂的感情;经常一个人呆坐在沙发上,默默的看着电视,默默的流泪,默默的被感动,默默的祝福着那里的同胞们。   后来去了北京第二次签证,去取签证的时候正好是周一,就是十九号。去的时候临近下午了,公交车走得很慢,想是因为长安街上交通管制了吧,或是因为有人赶去广场。全国默哀的时候,我正站在取签证的大厅里。周围一片肃穆,在刺耳的鸣笛声中夹杂着低啜和呜咽。这应该也是有生以来经历的最大的一次默哀了。当年先上驾崩的时候,我正在火车上,满车厢的哀乐声也没有这次印象深刻感觉强烈。从此,不再轻言男人应该像石头,流血不流泪了。     一位年近六十的大妈奔波了千里,瞒着家人赶赴灾区去救护伤员;接受采访时镜头里的背影却是模糊又清晰,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援助的大爱溢满了整个屏幕。     还是一位大妈,从电视里看到了地震的消息,对儿子说,咱家富了有吃有喝,现在别人有困难了,是咱们出力的时候了,连夜让儿子把自家粮油店东西满满装了一车,昼夜不停的从大庆运到了成都;我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什么都说不出来,胸膛里都是奔走的感动。     还有山东的几位爷们,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爷们,纯的!几个人凑钱买了一车方便面和矿泉水,也是日夜兼程的赶往成都。他们同时还准备了四十斤煎饼和一大桶水,这就是他们在路上的吃喝。有人问车上不是有吃喝吗,其中一个人说这是给灾区人民的,俺们能力有限,心却都是纯的。     还有唐山的“十三勇士”,他们之中年纪大的是经历过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之后也都是坚强幸福的生活着,当初是解放军用一双双鲜血淋淋的手把他们刨出来的。现在别人有难,当然是义不容辞。     。。。。。。     一线的情景应该是异常惨烈的,那些画面毫不留情的折磨甚至撕裂着在那里的人们,经历过了真实一线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有再世为人的感觉吧。杭州养生堂的老总从一线回来,在杭州机场当着员工的面号啕大哭;那些志愿者们,也多是意志和勇气超强之辈,几天轮换回来,莫不是如同修罗场里走了一圈回来。我实在想象不到,也描述不出来真实的一线。只是想想八万多人遇难,几十万人受伤,几个数字就已经死死的把你压在那里了。     温总一如既往的迅速出现在了灾区,现场办公。一天天下来,电视里的温总也憔悴苍老了不少,我想温总当时应该会恨不能自己是孙悟空或者其它什么法力神通的大罗神仙,救出那些百姓。     后来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多难兴邦”,从哲学角度看没有任何问题,不过这个难字里面又包含着多少鲜活的生命和残缺的肢体,我还是宁愿不要这样。     每一个事件发生之后,风口浪尖总是会出现一些人物。     那个骂人女,不值一提。     王石,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为富不仁”的代名词,网上的声讨一浪高过一浪,万科的股价也跌了不少,最后王石出来道了个歉。在中国,要学会装,不然可能会成为靶子,或许自己还觉得委屈,尤其是所谓的名人。     另一个就是范跑跑了,跑了就跑了吧,还出来辩白,典型的当了BZ还想立牌坊的,结果呢,大家都看到了。     所以,记住,要学会装。     ――――――――   电视画面里那些救援人员,有些是消防队的,有些是武警,有些是解放军,还有些是专业救援队,甚至还有志愿者。当我看到这些如果不是因为地震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相识的人们,操着不同的口音,想尽各种办法救灾的时候,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待续)

yue06 发表评论于


我生气啦,为什么不发到组里去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