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不是侠客,那么中国真的有侠文化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不久前瓦斯弹网友写了一篇《切腹自尽》的文章,我跟贴:“欧洲有骑士,日本有武士,中国有?”其他网友回答:“中国有侠士!”中国真的有侠士吗?他们是谁?是春秋时为摆脱奴隶之身而战的斐豹?13岁就杀人的秦舞阳,还是晋人豫让或是秦人荆轲?近代历史上舍身取义的秋瑾也许算一个,我甚至怀疑一人捅死几个警察的杨佳都算得上是半个“侠”了。不过我特意向润涛阎大侠讨教,润大侠说杨佳不算:“杨佳是为自己讨说法。要是别人遭到警察无辜施暴,他可能不会出手。侠客不畏死,但为了正义。个人的利益为次,公义为主。” 

如此说来,中国的“侠”还真就没有了。那么《水浒》,《水浒》算吗?阎大侠又说:“水浒里的大多算不上侠客,只是逼上梁山的草寇英雄。历史上,称得上侠客的不多。不计较个人得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才够格。” 

的确,查了一下《新华字典》:侠客,旧指有武艺,讲义气,能扶弱抑强的人。林教头、黑旋风等人似乎不能不算,但那毕竟是故事。所以那个问题还是没解决:中国社会到底有真正的侠客吗?中国存在侠文化吗? 

先离开中国,简单地看看欧洲和日本。 

骑士在欧洲的产生,大概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十字军与异教徒作战,保护教会和教民,可被视为骑士的开端。欧洲的骑士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一般只有贵族才可以进入骑士制度,而且要经过严格的考试。骑士的一项重要守则就是要学会忠于女主人,小骑士都是在卫护贵妇人的过程中长大成人的,西方的妇女是因为骑士的独特文化而得到尊重。所以,骑士兼有修道者的虔诚和贵族的气质。骑士文化深刻影响了西方的社会,这种文化的发展也造就了绅士文化,故此骑士文化可以说是西方文明对人类的一大贡献。有人说,如果没有骑士文化就没有西方文明,甚至就没有民主社会。

 

再看日本:

 

秦大侠(无衣)说:“日本武士是武+士,有理想,有土地,不与商人通婚。俳句,经书等都会一些。不是后来农村出来的那些野蛮兵卒。” 瓦斯弹也提到:“武士有一点像欧洲的骑士,数量少,但全是脱产的全职战斗人员,他们训练有素,忠心耿耿,以战死沙场为荣,以老死床榻为耻”。 

其实,武士和骑士的共同点还是不少的。首先,二者都产生于社会的中上层,不是流落于乡间的文盲草寇。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武士和骑士阶层不但得到官方和社会的认可,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的管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种文化,武士和骑士精神至今都深深地影响着西方和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按理说,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可是大和民族从某种意义上说又超越了他们的祖先,难怪尼采说过:“如果把亚洲人的性格状况比喻成平原,日本就是一座突起的山丘”。 

回到中国。中国到底谁是真正意义上的侠士?其实这并不重要。我以为,无论中国有没有侠,但“侠”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至少,“侠”是不被当权者认可的。六朝以前,侠士多是渔肉乡民、劫掠行旅的盗贼,继而发展为战国时的门客、刺客、隐士。两汉时期又出现了官侠、豪侠、布衣侠。到了隋唐,文人侠客不断涌现,至晚清侠风大变,成了抗外寇,推变法的民族侠士,如自称鉴湖女侠的秋瑾等。 

无论何时,中国的“侠风”总是与当时的社会统治、法律规范相对立的。所以,“侠”就被认定是一种负面的存在。《韩非子》就将他们形容成“国家的五种蛀虫之一”,罪状就是“侠以武犯禁”。
 

官不义,民则反。于是人们心中的怨恨就变成诗人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君试,谁有不平事”。这看上去牛气得很,其实只是虚火上升而已。此类文人骚客,真的有什么动静,未必有缚鸡之力。 

所以,中国人就从虚幻中寻找,找出一个“英雄”。儒家声称五百年前黄河清、圣人出,于是也就有了侠——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拯救士民于困厄水火,使亡者存,死者生……。于是,诸多的武侠小说让人们过足了侠客瘾。 

  

幻想毕竟是幻想。中国社会终究没有形成一股有型的侠士阶层,更没有在上层社会里留下一星半点的痕迹。所以,历史上中国男人作为一个群体没有优雅适度的绅士风度,却不乏“贾宝玉”稚嫩,优柔寡断和退缩避让。 

也许,混在女人堆里的宝玉只是另类,那么中国男人的社会群体是什么?想想可悲,我居然想到了太监!实在不忍心形容这种“东西”了,如果说,西方骑士造就了好战,日本武士成全了野蛮,中国的太监衍生的竟然是奴才! 

任何一个社会中的男性其实是最终决定那种文明体系健康与否的关键,从这个意义而言,“骑士文化”催生了西方社会的文明应该不是一个妄猜,而“太监”造就了一个喜欢下跪的民族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纵观诸多历史上被侵略的民族,有哪一个产生过如此众多的“X奸”? 

如果有谁还坚持水浒英雄是侠客的话,那么这些侠客最终不也是“被皇帝诏了安,去打方腊了”吗?

 悲呼!顶天立地的侠客们也不过是皇帝老儿的奴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