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西部
艺术风光摄影是我的热爱,经好朋友介绍来这里落户,和大家一起分享。
美国西南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壮美的自然景色一直是我心中的最爱。多年来,我行走于那广阔的荒漠之间,不光是痴迷于它无尽的美丽,陶醉于它的雄浑和奇伟,我还非常感激它带给我数不清的创作灵感。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我除了由衷地赞美之外,就是用自己手中的相机,把瞬间的感悟忠实地记录下来,并将自己的摄影理念尽量地融合到创作实践中去。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我的摄影风格。
我的摄影理念并不是将风景和盘托出给读者,而是更注重自然界抽象的一面,以及每个景物所据有的独特内涵和品质。多年前我在大西南的第一次尝试让我感到沮丧,相机根本无法包容眼前的所有景观,更不用说要表达出它真正的美和韵味了。拍出来的片子都是那种司空见惯的大而全的 " 明信片 " ,一点也没有自己的特色。后来,我开始尝试着把焦点放在局部,像一段峡谷的岩壁,或一棵古老的橡树,或大自然的某种协调或不协调的组合。这样反而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动。美国西南部神秘多姿,充满了奇特的纹理和各种各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几何图形。它在不同光线、色彩、线条、纹理和质地的结合中所表现出来的完美,尤其令我痴迷。也促使我在自然界中有意识地寻找这类元素,以期表达它们和谐共融的一面。能在摄影作品中创造一种有意义的秩序感,实在是件充满挑战和令人振奋的事情。
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感受到光线的神奇。我无数次惊异看到面前同样的景色随着光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风姿。刚开始摄影的时候,我喜欢周游那些著名的景点,企图捕捉到在书和杂志上看到的日月升落时的特殊光线,可是无论我多么地虔诚,光线好像偏偏要和我作对,结果总是无法如愿。于是,我不再刻意去追逐光线,却变得越来越喜欢在不可预测的情况下让光线来捕捉我。当不期而至的光线以某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意料之外的地方悄悄地呈现,我的灵感便会为之一闪 —— 在与光的亲密接触中创作出我最为喜爱的作品。
我偏爱空旷,苍凉和静谧的大自然,而这正是美国西部旷野的真实写照。那种孤独与荒芜孕育的却是自由和奔放。这一切对我来说,似乎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力,让我从琐碎的现实和喧嚣的尘世当中得以逃离片刻。而一旦置身其间,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用镜头去演绎我内心的释然与感动。对我个人而言,风光摄影不仅是对自然界美的感受和诠释,也是面对大自然时的一种痛快淋漓的情感宣泄。
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是美的极致。作为一个风光摄影爱好者,我只是竭尽所能地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忠实地记录在这些作品中。并在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妙瞬间中融入自己对摄影的理解和对美的感悟。衷心希望这些作品也能引起读者您的共鸣,从而真确地体会到这片瑰丽土地的奇妙和神韵。
相融
秋日黄昏,锡安公园。沿着处女河岸寻觅已有两个多小时,毫无建树。天色近晚,太阳快要落山。我一咬牙,脱掉鞋袜,踏入冰凉的河水之中。弯腰低头细看,却原来河里的景色别有洞天。最后一抹夕阳映照山顶,和蓝蓝的天空一起倒映水中。一幅水火相融的画面。
蓝色和橙色在色彩轮上处于相反的位置,是相反的颜色或补色。 两者合在一起形成相辅相衬的一对。橙配蓝,紫对黄,绿衬红。 只有真正相补的颜色融合在一起才能调和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灰色 。 生活在彩色的世界里,我们的大脑和眼睛却在中灰色中寻求平衡和安慰 。冷暖对比和融合才是眼睛所要寻找的最佳组合。
clearskies 发表评论于
我亦觉得,先生的石头拍得极棒.
本身沉实的生命, 光线就象是披上不同的衣服, 华彩还是朴素, 都是展现.
先生多多保重, 期待你,为我们捕捉到更多深层的美.
breezebrook 发表评论于
走错店了, 这里是professional的展厅。诗人,哲学家们, 早上好。
踏浪 发表评论于
看了罢了、裘教等朋友的点评,为自己语言的贫乏而汗颜。虽然有着这样类似的感受,但却不习惯也不能够用文字表述,你们的点评让我对Eugene兄的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先谢谢你们了!
在这个签名照里,我看到了Q兄对摄影基本语言娴熟的掌握,透过一幅小景,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大海和高山,一样的宁静和热烈。Q兄将对大自然,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透过作品表白无遗。 谢谢你!谢谢你给大自然里的石头赋予生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相信在大家的鼓励下,你的书稿会更快地完成,期待中。
eaglewings 发表评论于
谢谢quinster让人如此叹为观止的摄影作品. 就如罢了的评论一样, 它不只是一幅作品而是对生命的倾诉.
也感谢罢了恰到好处, 拿捏准确的来自内心的评论. 真有如神来之笔.
正是生命中这样的摄影艺术, 文字艺术等'激发起我们生命最深处的感动'.
再次感谢!
quinster 发表评论于
回复裘教的评论:
谢谢裘教带来的美学理论,得好好学习。
quinster 发表评论于
回复旁白的评论:
谢谢旁白带来这篇《石头记》。我收了,以后有用。:)
裘教 发表评论于
不懂摄影。不过,觉得风格是一种有点超然的东西,且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换句话说,风格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无意识的自我表达。就像语言一样,虽然不由自主地往外蹦,却带着说话之人的全部特点。
形式的东西可以模仿,但是一个作品中所包含的神韵,却永远无法模仿。就像一张脸,可以被涂抹上不同的油彩,并变成不同的脸谱,但其中所具有的独特气质却是任何人都无法复制的。如果,一个作者能够忠实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并娴熟地运用有效的“形式”——这里是摄影语言——加以表达,他的作品就一定会生动有趣,自然而然地就会引起别人的共鸣。反过来,别人的感悟,又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的风格。
quinster的所有作品都带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其中尤其以这幅照片为甚,也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这种风格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作者独特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以及对摄影语言的娴熟应用。同时,还想指出一点,作者本人带有强烈的哲学思辨的色彩。
俺也向罢了兄学习,发些感恩节的感言:
首先,俺要感谢quinster创作的这么多的摄影佳作。至少俺个人觉得,看作品的这种美妙感觉是在要比吃火鸡要好很多倍。
其次俺也顺带向所有喜欢quinster作品的网友祝感恩节愉快。也祝罢了,旁白,quinster诸位朋友感恩节快乐。
最后,俺也要感谢一代又一代的火鸡,没有它们,俺过不上感恩节。说不定还要上班;反过来,火鸡也得感谢俺,只要像俺这样的人多几个,它们的日子才会过得安稳,不用得过且过或是过了今天没明天。
罢了 发表评论于
回复quinster:应该说谢谢的人是我,你的作品带给我多少精神愉悦啊!
喜欢你作品中温暖的苍凉,厚重的孤单,静谧的彷徨,overwhelming的投入与欣喜若狂。生命是苍凉的,也是孤单的;当你缓缓伸出手去,握住的那种感觉就叫“苍凉”,而那只停留在空中的手便是孤单的定格。“苍凉”和“孤单”都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我们虚无生活边缘仅有的一点充实。因为这点充实,我们生命最深处的渴望才不会干沽。这些“似非而是”的话仿佛让人很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我相信你懂。你那些有生命的作品向我展示:如果你原意把自己的生命放进去,那么所有的色彩和线条都会诚挚地,将你生命中最鲜活的美丽和灿烂都记录下来。我有幸见识了这种美丽与灿烂,谢谢你!
旁白 发表评论于
谢谢你们两位! 照片和文字都这么令人难忘...
石头是山魂水骨!
其实我也很喜欢quinster的人物和扫街的照片, 那组"圣地亚哥老城 " 拍的特别好.
zt: 高尔泰 石头记
迎着烈烈长风,听这些无声的话语,我发现这些冰冷坚硬的石头,都有一颗柔弱温暖的心灵。像是凝固的火焰,静静地一动不动。千万年彼此相望,怀着爱情的苦痛。我想,有这些苦痛,胜似没有这些苦痛。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生。接受这世间万物共同的宿命,也是一份难得的睿智。
quinster 发表评论于
回复罢了的评论:
谢谢罢了兄。石头基本上可以算是我最喜欢的摄影元素吧。
是啊,风光摄影是一项孤独的运动。
罢了 发表评论于
这张“三色石”照片是quinster的头像,想必也是quinster极喜欢的作品之一。石头也是我极喜欢的东西,我的一位至交把自己形容为石头,他说,喜欢到处乱窜的你不定哪一天就走丢了,但是我却一直会在这里,无论过了多少年你依然能在原来的地方找到我。 陆游有诗云:“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石虽不能言,但能传神;石虽不能言,但赏石者可言。 就像这张照片,赏石者把石头的型、质、色、意境、神韵、自然美与抽象美,毫无遗漏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想起林语堂先生有关石头的一段话:“石是伟大的、坚固的,暗示一种永久性。它们是幽静的,不能移动的,如大英雄一般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它们也是自立的,如隐士一般脱离尘世;它们也是长寿的,中国人对长寿的东西都是喜爱的。最重要的是从艺术观看起来,它们就是魁伟雄奇、峥嵘大雅的典范。” 想必作者是一位幽静的,不能移动的,具有“石头精神”的艺术家吧!
喜欢静静坐在这里观赏quinster的作品,这样的时刻,我感到生命除了外表的喧闹与不安之外,还有一种内在的安静和慎重在成长。虽然创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但是我认为,每个创作者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抽象的倾诉对象。这个对象有时候是创作者和他自己的心灵,这颗心灵或许是当时在旁静观的自己,或许是多年之后将会回顾的自己,正在或近或遥远的地方安静的聆听。 这个抽象的倾诉对象也许是相逢不相识的你、我、他;作者把他想说的话通过作品无声地告诉我们,因为他知道,不管是多远,也不管是多久,一定会有人明白和理解。 这种无声的交流好比一颗深埋在碳灰之中的火种,终会在一个不知的瞬间,触动另一颗敏感的心;那时,火种上的碳灰会被拂开,火焰也会变得更为明亮与炽热。。。
我们之所以感激艺术家,就是因为艺术的火焰能激发起我们生命最深处的感动,我们对与艺术家的感激,就在于此,也仅在于此。
借quinster家的一块宝地,祝所有来这里的朋友感恩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