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国度,悲情的民族,太监的心态 ZT BY挥一挥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诗人的国度,悲情的民族,太监的心态
by 挥一挥手
中国是个诗情浓郁勃发的国家。早期传说记录了祖宗先民创业开国的历史,充满想象力,是为史诗。而后的《诗经》,内容风雅颂,手法赋比兴,是为诗史,影响至今,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之一。

现在流行的手机短信和社会实景顺口溜,生动形象,真实记录了生活。当年孔子收集编篡集成《诗经》,功德无量。现今哪个文化精英将其收集编汇,内容官民商,手法讽嘲侃,不用两千年,两百年后应该就是新版的《诗经》。


中国盛产诗人,为世界之冠。祖宗以诗记史,以诗开蒙,以诗表情,国人牙牙学语,即授之以唐诗,如:床前明月光,如:谁知盘中餐,如:鹅,鹅,鹅------三岁小儿都朗朗上口。相信这是有机会接触知识的小儿的必修。国人的文化基本是用诗词古文打底。然后逐年高升,添料加物。从领袖人物到世俗草民,对唐诗宋词都不会陌生。

诗情影响国事,古人写奏折上表,都是诗化的语言,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四六骈,三七开,二八尺(听起来像开裁缝铺)。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因太有才了,替造反派写了《讨武瞾书》,采用骈文体,四六对仗,把武则天骂得一无是处。讨伐檄文传到武则天手里,初看气不可捺,看下去竟为文采吸引,看得津津有味,竟问左右:这说的是我吗?终于手下留人。骆宾王事败后收押关牢没有杀头,于是又做诗,留下《狱中蝉咏》的绝唱。
南北朝李密的《陈情表》,也是长短句连贯,佳句迭出,如流花飞雾,许多名句都出自其文。说得什么呢?不过是封写给皇帝的辞官尽孝的信。李白的浪漫登峰造极,白发三千丈,银河落九天,气势极大。杜甫哀叹民生民怨,极尽悲苍,恐怕周公吐哺还得汗颜。再看看历朝那些奏折,议论国事真是慷慨激昂涕泪俱下,排比铺陈一套一套的,引经据典一溜一溜的,一个比一个煽情。皇帝哪里还能看出事态的轻重急缓,忠奸的真真假假?光念着欣赏了。所以国事不振,和国人的诗情大有干系,诗人误国。

中国人,只要是读过点书,肚子里有几两文化的,都会些诗,不会写来也会吟。受诗风影响,不识字没文化的山民也有诗的灵感,是关于土地和财富的连想。诗,已经成为灵魂,深深浸染国人。

诗风即国魂。反过来,
国风即诗魂。

毛泽东是当代中国第一大诗人。
毛泽东的诗词,豪迈大气,毛其实是帝王本色,诗人性情,浪漫主义激情贯穿他一生。早期革命他能够取胜,实在是浪漫主义诗情战胜现实主义困境的典型范例。

革命成功,毛泽东诗意大发诗情澎湃。亩产万斤等等,都出自于诗的灵感,决不可能来自正常的逻辑思考。本来就有诗情底蕴的国人,马上被煽动起来了,而且变本加厉。激情燃烧的岁月,诗情弥漫的国土,毛泽东被自己的诗情感染,为全体诗人激动,禁不住吟唱:六亿神州尽舜绕。
有怎样的土壤,就生长怎样的苗。
国人即诗人,才会燃烧自己,照亮领袖。

如今,诗人已逝,但诗魂仍在。
谓予不信,有事(诗)为证。

国人有造假蛋的报道。造出的蛋有王有蛋白,几可乱真,行销各地!试问:一枚蛋能买几钱?花这个力气智慧拿这假蛋赚钱,一定是有人怀着诗人的激情和幻想从这一枚假蛋里看到洋房汽车了,看到大千世界了。整个事情像一首荒诞诗,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关于金钱、价值、信誉的抒情诗,是商业行为的行为艺术。

这是千百件里同一类型中的一件小事,折射出国人的诗情。面对物质的诱惑,他处在焦虑兴奋状态,然后他用诗人般的理想和激情去实现自己的梦。时代变了,诗魂依旧,以前是集体作诗,现在是个人作诗,创意迭出,乃至奇迹不断。许多荒诞不经的事,匪夷所思,假如从诗人诗意的角度去看,一切都容易理解了。

我们,置身于一个诗人的国度。
十亿人民十亿诗。
国人具有诗的灵魂,那是从祖宗身上承继下来的基因。


诗情带有创意,激情燃烧的时候就不顾死活。
人的情感中天生具有悲剧意识,失意伤感是人生不断的小夜曲。
历史上太平盛世少见,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影响到国民的诗魂。大多数年代,李白出局杜甫胜出,茅屋为秋风所破历历在目不止在诗里见。忧国忧民忧己是国人的意识,也是一种遗传。诗魂以悲情为基调,国人是诗人,民族就是悲情的民族。

悲情就是玩命,时日曷丧,予与汝皆亡!激情一旦点燃,永不言熄灭。前面南墙,撞过去再说,头破血流落个喝彩声,值!烧完我自己,对方不死也得燎层皮吧,中!俺不入地狱,谁会入地狱?给后人立个榜样,好!
悲情就是当场死给你看,它和悲剧不同类,虽然总是以悲剧收场。

悲情的缘起,也许不是没有理由,但诗人发作不受理性约束,义和团起事如此,康梁戊戌变法如此,再近点的,八九六四亦如此。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种意识及熏陶,种下千百年悲情祸根。国人抱着诗人情怀,历史关头应当是:每临大事有静气,而他(她)们却马上进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状态。兮兮------呜呼!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悲情史。
诗人不怕,悲情可怕!



诗人悲情,真的头撞南墙不回头,堂吉珂德做到头也是一条直道,悲情过后或许就是喜庆。
可是国人有诗人情怀,心态却是太监心态。

太监的历史悠久,将男人的生殖器阉割并将其在宫廷里圈养起来以供皇帝使唤,始自汉朝,历代不衰直到民国建立方废除。

制度上废除了,意识和文化上却未根绝,依旧繁衍盛行。
太监影响朝政,也影响了文化。宦官文化即太监意识在五千年历史里没有正笔书写,但其实是影响巨大,盛行于官场,以致扩散民间,弥漫社会。太监意识的中心,就是奴性,关于怎样使奴性更好地发挥,以求得主上或上司的青睐邀宠,便是太监文化的全部意义。

原本是可以养在深宫人未识的,但制度将其推广开来,封建威权是最好的示范,意识的传播就像花粉,随风而起不着边际,不必春雨照样润物细无声。一代代人口教心传,心领神会,太监意识和四书五经并行,中了科举只是起步,官场那一套还要重新学起。官场毕业了,你的学识良知基本就搁一边,不甚管用了。

中国的官场文化独特深奥,除了主子奴才,还有党派政流文人纷争,即使有铮骨谏言之士,也仅是拿来表达对主子的忠心而已。太监没了男人的本事,本能还在,观颜察色,揣摩心思,沾染了女人习气,活脱是口蜜腹剑巧言令色的人物。奴性的最大特点是在主子面前是奴才,在下人面前他又变成主子,一级级主奴角色互换,奴到最基层------农民,他还是老婆的主子,子女的皇帝!

江爷爷------胡爷爷,声声唤,阵阵麻;

台湾来的连爷爷,也享殊荣:一声连爷爷,您回来啦!叫得人寒气入肛门鸡皮疙瘩起。那一张张原本是天真烂漫的笑脸,胖乎乎圆墩墩,都变成一个个小太监的媚脸。

生民有疾,唯官员是问。然大小官员下乡入厂,前呼后拥,一握手,一寒嘘,都是雨露;一滴泪,一叹息,皆是天恩。小民唯唯,小官诺诺。
诗人消失了,悲情消化了,奴性声张了。

诗人在,诗魂还有转进的可能;悲情愚,终还有初发的震撼力;奴性泛滥,那是无药可救的了,无论如何再怎样演出,都是悲剧,都是愚昧。

五千年历史,决不是可以炫耀的资产,即使祖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漫长岁月是蒸馏器,精华早已蒸发,即使有也所剩无几;积淀下来的是熬成精的沉澱物:是文化鸦片,是精神海洛英,称它毒品也可,称它珍品亦可。

三呼万岁不如三喝呜呼!国民现在虽不呼万岁久矣,然意识里万岁爷还在,想做帝王的人还有,只要奴性在身,万岁爷就永存。

诗人怀着悲情,总是凶多吉少;再有奴性,那就是千年轮回的劫难。
去奴,免悲,诗,还是要作,继续作下去。

一轮明月,一轮太阳,都是光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