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
星期五 08年11月28日
辛格称孟买恐袭有境外背景 对邻国提出警告
【综合消息】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27日说,孟买连环袭击可能由总部设在邻国的恐怖组织策划。他没有明确指出具体国家。"这些精心策划、组织严密的袭击可能与境外有联系,意在通过选择知名袭击目标制造恐慌。"辛格当天在全国电视讲话中说。
孟买袭击发生后,自称"德干圣战者"的组织宣布对袭击负责。
辛格说:"显然,实施这些袭击的组织总部设在国外......目的是在我国商业中心制造混乱。"
路透社说,印度政府先前多次指责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邻国为一些武装组织提供庇护,支持它们在印度境内发动袭击。
辛格当天对邻国提出"严正警告"。按照他的说法,印度"不会容忍"袭击者利用邻国领土向印度发动袭击,如果邻国不采取合适措施,"将付出代价"。
辛格在讲话中向遇难者家属致以哀悼,承诺加强安保措施,推动安全机制改革,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我保证,尽快落实措施,以认真的态度推进改革,"辛格说,"印度将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公众安全。"他提出,将成立专门调查机构,通过立法加强反恐力度。
辛格同时承诺追捕发动袭击的恐怖组织成员。《印度时报》报道,袭击发生前几天,辛格召集会议,呼吁建立专门反恐部队,应对国内不断发生的袭击。
报道援引辛格当时的发言说,国内已经发生多起袭击,再也承受不起更多恐怖事件。
连环爆炸发生时,孟买似乎一下子成为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警方反恐能力引发一些人质疑。
一些分析师推断,孟买袭击规模大,危害严重,将提速印度安全机制改革。
【时事点评】在这里,我们首先谴责制造这场恐怖袭击的势力。其次,我们也想提请印度政府注意:不要"轻率"地从"习惯角度"下"定论",特别是在西方媒体将"目标"拼命地往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甚至阿富汗这些个"敏感词汇"上"扯"的时候,更应该如此。
请大家注意我们用引号强调的两个词:一个是"轻率"、一个是"习惯角度";
●西方媒体"喜欢回忆"印度政府之前的习惯做法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所谓的"习惯角度"?
大家知道,就在全球媒体都在强烈关注这起恐怖袭击事件的时候,西方媒体有一个共同爱好,那就是"喜欢回忆"、且用大量篇幅"回忆"印度政府之前的习惯做法,即"类似事件一定与克什米尔问题相关,从而与巴基斯坦铁定相关"。
●与"谁是幕后黑手"相比,谁是此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更加重要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恐怖袭击发生之后,特别是,在恐怖袭击仍然没有完全平息、各种证据有待收集、仔细验证的现在,与其"主观猜测"谁是幕后黑手、还不如"客观关注"谁是此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来得重要。而在思考"谁是最大受益"的问题时,有这么几个细节值得注意:
第一,在金融危机在大西洋两岸全面爆发的情况下,诸如"中国向印度境内恐怖组织提供武器"之类的不实报道开始见诸于西方媒体(中国外交部已对此公开予以驳斥);
第二,由于中国拒绝支持欧盟精心制定的、旨在"即借中国等南方国家之手打倒美元本位制,又要借‘G7'同属北方国家这一支点、继续掌控国际金融体系"的"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被欧盟寄予厚望的华盛顿金融峰会"最终失败";
●再谈"有了印度这块掣肘,美国就可以分头对付中欧俄的原理"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说过:如果印度在"欧美有可能支持它加入伊核六方会谈"的"战略诱惑"之下,暂不参与"中俄"正在尝试的"相互贸易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的结算模式"的话,那么,中俄用"另起炉灶"之方式向美国、欧盟施加战略压力的力道就会小许多,反而凭空多出了一块掣肘(事关巴基斯坦局势稳定):
对美国而言,即便局限在经济层面去看问题,有了这块掣肘,面对"中欧俄"必须交出美元本位制的"逼宫",就可以分头对付,其原理如下:
对付"中俄",它可以用"万不得已、就同意欧盟的条件,既简单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由西方共同主导国际金融"的选择去对"中俄"施加压力,而欧盟也可以用"美国有可能愿意简单回归"为筹码,拒绝考虑"中俄"之"必须充分考虑中俄等南方国家的金融话语权的合理要求";
而对欧盟,欧盟"仍然不愿意放弃金融主导权"的私心,足以让"中俄"只愿意提供"有限支持",那就是:必须打倒"美元本位制",但同时又由于不可能接受"西方主导国际金融体制"的安排,对欧盟非常重要的15日华盛顿金融峰会,很可能在"必须打倒美元本位制,但如何打倒、特别是打倒之后的国际金融体制是个什么样的争论"中,开成一场"茶话会"。
●华盛顿金融"茶话会"反证了"上述论述"的合理性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方面,"上述论述"实际已明示了11月15日华盛顿金融峰会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而另一方面,最终开成了一场"茶话会"的华盛顿金融峰会、又反证了"上述论述"的合理性。
●自布托遇刺之后,美国人手上就一直"磨蹭"着一张大牌
第三,也许大家很难注意到,恐怖组织发动恐怖袭击的时间距离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遇刺就快一周年了(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一如我们一再强调的,自布托遇刺之后,美国人手上就一直"磨蹭"着一张大牌,即"布托之死的后续发展",在我们看来,美国人在打这张牌的过程中虽有收获、但并不如意:
一方面,华盛顿在巴基斯坦政府"低效化"的层面的确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根据我们的观察,由于北京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非常强大,华盛顿显然在"将巴基斯坦政府低效化"与"防止巴基斯坦局势彻底失控"之间很难把握节奏。
事实上,对美国决策者而言,巴基斯坦政局彻底搞乱也不失为"布托之死后续发展"的一个选择(我们并不怀疑,美国人的确能够做到这一点,比如策动巴基斯坦分裂势力公开行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坚决反对美军进入巴基斯坦反恐的穆沙拉夫已经"着眼于避免巴基斯坦陷入内乱而被迫辞职",再加上巴基斯坦国内反美势力原本就非常强大、现在就将巴基斯坦彻底搞乱也等同于将驻阿美军、驻阿北约军队的主要后勤补给线(经过巴基斯坦)给彻底搞乱,且必将巴基斯坦主要政治力量全部推向北京一边、甚至"上合"一边,尽管美国曾威胁要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但巴基斯坦本身就是一个核武国家,而且是伊斯兰世界唯一一个核武国家,国内伊斯兰激端势力也很强大(受到激端反美势力支持的谢里夫派能参与政府就是例证),数万驻阿美军、及北约军队本质上就"坐在核弹周围",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失控的巴基斯坦同样可以成为"非美势力"借助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等反美武装,在阿富汗深入打击、全面消耗美军、并撕裂北约之前沿军事基地的条件。一旦如此,巴基斯坦所起的作用,就如上世纪80年代、"中美"通过巴基斯坦这个军事基地,借助塔利班等反苏武装打击、消耗前苏联军队、并拖跨华约组织一样。
因此,直至目前为止,心存顾忌的华盛顿,在利用布托之死"将巴基斯坦政府低效化"的层面上,并没有完全实现其既定目标,这一点,从巴基斯坦政府仍然不让美军"合法"进入巴基斯坦反恐、而美国仍然"在继续美援"就可以看出。
●美国人不敢"亲手、直白地"将它"兜底打出"的原因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讲,巴基斯坦顺利地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拿到的那几十亿美元贷款,即得益于中国的帮助、也得益于自己的努力、还得益于美国的放水,显然,在巴基斯坦的"自我努力"中,巴基斯坦国内激端反美势力就"占比"不少;而美国之所以"放水",也是出于无奈:一方面是要避免在华盛顿金融峰会上受到"中欧"的联手夹击,并指望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从而在这场主要仍局限在欧美的金融危机中、令美元的"持续能力"高于欲抢班夺权的欧元;
另一方面,也是心知肚明:如果巴基斯坦政府拿不到"救命贷款",华盛顿一手扶持上去的巴基斯坦联合政府可能就会立刻垮台,巴基斯坦政府虽控制不了、但可以遏制的巴基斯坦边境两侧的反美武装,立刻就能让华盛顿为驻阿美军的补给问题花更大的代价、费更多的心血。
显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巴基斯坦境内势力强大的反美势力,就是巴基斯坦政府手中的一枚、凭借其即可以继续从美国手中拿到一定的美援,又可以继续拒绝美军入国门反恐的"核弹"。
这也正是自布托遇刺之后,美国人手上就一直"磨蹭"着那张大牌,但又不敢"亲手、直白地"将它"兜底打出"的原因。
●在对巴基斯坦贷款的问题上,欧美表现一致双双"放水",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四,因此,从整个过程来看,就如我们之前所"猜测"的那样,在巴基斯坦总统访华时、虽然承诺支持巴基斯坦的金融系统,但却只给了"5亿美元现金"的北京,显然知道"有人"会大把地掏银子,不管乐意不乐意!
显然,在"现金北"的问题上,通过这种"给多给少"的实例,北京再次让"欧美"、及方方面面明白了一个事理儿,在巴基斯坦,不论政府如何更迭,中巴友好都是"基调",因此,中国一方面愿意承诺支持巴基斯坦的金融系统,但另一方面,也敢于"只掏"5亿现金。
这对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具有否决权的"欧美(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单独就有否决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也具有否决权")而言,在华盛顿金融峰会前后斗得撕破脸皮、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巴基斯坦贷款的问题上,欧美却表现一致、双双"放水",这其实也说明了两个问题,那就是:
其一:那条对驻阿美军、欧洲军队非常重要的"巴基斯坦后勤补给",即需要"买路钱"、更需要"养路费","不同的巴基斯坦政府"所带来的不同、终究只是"费用的高低"及"通行效率的高低"而已。
其二,那条"巴基斯坦后勤补给线"其实也"内分"了"美国车道"与"欧洲车道","欧美"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政策上,仍然有巨大分岐。
显然,欧美间的这种分岐也就给了其它大国(主要是中俄)机会。
第五,值得强调的是,不让美军合法的进入巴境内反恐,实际上就是不让美军、或者北约军队在巴基斯坦境内参与保护自己主要后勤补给线,彻底打通中亚(里海)-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能源通道,不给美国、或者北约截断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的能源通道、或者"上合"组织通往伊朗交通通道的机会。
事实上,这一纵一横、以巴基斯坦为核心的两条能源通道"计划图",将相当程度地决定印度的对外政策。
显然,印度是个大国,而且是个极具抱负的政治、经济、军事大国,因此,最符合印度大国利益的选择,是两条通道都要,如果加上正在商量的"俄罗斯-中国-印度"能源通道,这陆地上的三条线印度同时都想要,绝不在一条线、或者一个点(巴基斯坦)上"吊死"。
因此,印度的这种想法对"中欧俄美"而言,是利弊参半。
●华盛顿打"布托之死后续发展"这张大牌的"核心目标"
第六,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打"布托之死后续发展"这张大牌的"核心目标"在于利用克什米尔问题引爆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军事冲突,由于巴基斯坦通道对中国中亚、中东、以至全球战略意义无法估量,这也就等同于将中国拖入局中。
如此一来,一方面,美国、包括欧洲就可以直接考验"中俄"的战略协调能力。由于巴基斯坦是中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支点,而格鲁吉亚局势又决定着俄罗斯最为关注的乌克兰对外政策,因此,只要看看俄罗斯的南亚政策是否配合中国?如何配合中国?也就不难推测出中国的格鲁吉亚政策、及科索沃政策了。
而另一方面,即便中国不直接卷入,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军事冲突也可以极大地消耗中国的战略资源,再加上其它方向的牵扯(值得警惕的是:陈水扁家族贪污案已经是如火如荼,正在靠近揭案,而马英九政权又恰好在这个时间点上成立了台湾保钓会,北京有必要警惕台独在台湾局部制造科索沃模式,及台湾国民党政权在美国授意下、用钓鱼岛问题激化中日关系的可能性),就有希望彻底扭转在伊核问题、甚至全球局势中的被动。
最后,今天还陷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并被金融危机闹得焦头乱额的美国,明天就可以从容地在"巴印"及"中印"的军事对峙中拿到战略主动权。
●美国人一直在寻找、或者制造机会,想"假手它人"将它打出去
因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一旦美国的这张牌打成功,不仅可以立刻弱化"中俄"在伊核问题、整个中东、中亚、甚至全球的影响力,还可牵引、甚至迫使欧盟实质性调整其阿富汗政策、巴基斯坦政策、格鲁吉亚政策,也就是调整其对美政策、对华政策、对俄政策,从而导致"中欧俄"之间的伊核协调彻底瓦解。
也正因如此,不敢"亲手、直白地"将那张大牌打出去的华盛顿,一直在寻找、或者制造机会,想"假手它人"将它打出去。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就是最大受益人
显然,在我们看来,不论孟买恐怖袭击是否"美国制造(下这样的结论是需要切实证据的,就如同美国911一样,谁都明白怎么回事,谁都不能直说是怎么回事)"、由于时间、地点、手段都太符合美国的战略需要了,因此,时事评论员们就打趣说,这场恐怖袭击在时间上来得真是时候,在手法上做的也非常到位,完全符合"美国的战略需要"。
在我们看来,其符合程度之高,让人有理由感叹它就像一份"量身订制"的产品。因此,在没有切实的证据之前(恐怕永远也不会有切实的证据),虽然我们并不肯定、也不打算讨论谁是幕后主使,但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就是最大受益人。
●西方媒体已经开始将这场袭击贴上了"印度911"的标签
也许是有意、或者无意,但值得高度警惕的是,西方媒体已经开始将这场袭击贴上了"印度911"的标签,
非常清楚,可能与"美国911"导致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类似,如果美国"操作"得好的话,如果欧盟"配合"得恰到好处的话,如果其它大国(包括中俄、特别是印度)又出现致命的失误的话,"布托之死的后续发展"、在"印度911"的有效配合下,就会走出一个令美国决策者梦寐以求的结局---克什米尔就会爆发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军事冲突。
显然,由于巴基斯坦与印度即是邻国、又是核武国家,民间对立情绪又非常严重,且有曾经引发了两场战争的克什米尔争端,再加上印度"三条能源线"中的两条都要经过巴基斯坦这个点,因此,在克什米尔再来一场战争,不仅对巴基斯坦、就是对印度也是需要极力避免的。
这一点,对中俄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并极大地增加了美国的"操作难度",并提高了欧盟的"配合要价"。
●在所有主要经济体中,印度经济是最为脆弱的、也是最容易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
第七,欧美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直至目前为止,虽然它严重冲击的是欧美金融体系,但是,其影响已经开始蔓延。在中国政府制定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大幅降息108个基点的背后,除了经济角力的因素之外,中国经济前景"的确严峻"的事实不能否认。
值得强调的是,与中国经济主要依靠自己的储蓄进行发展,依靠庞大的制造业、向欧美提供"实物产品"的情况有本质不同的是,印度经济高度依赖外来资金,其"经济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为欧美的金融服务业、IT业做配套服务上,不仅自己不能满足自己的"一般实物产品"需求,甚至连粮食这种要命的战略物资都不能自给(在这一点上,就连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都比它安全);
还有,中国、俄罗斯、美国的国内政局相对稳定,而对欧盟(有个科索沃问题)、特别是印度(国内宗教、种姓冲突严重)而言,其政局稳定是个大问题,因此,在所有主要经济体中,印度经济是最为脆弱的、也是最容易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
这一点,对美国南亚战略有利,对中国南亚战略不利。
●基于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知道为什么要选择印度?
通过上面的讨论讨论,我们认为,这场四处开花的恐怖袭击是一个势力庞大的组织精心策划的,且有着鲜明的政治意图。
首先,就大的方向而言,基于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知道为什么要选择印度?
其次,如果我们将范围具体到孟买,由于它是印度所谓的金融中心,显然,袭击孟买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进一步"打击印度的"经济稳定性"、意在刻意警告印度"有人可以用它想像不到的手段"让"本就不稳定的印度经济"处于"空前恐慌"、直至崩溃。
●这是一起综合考虑了"国际政治、经济、军事角力、包括意识形态冲突等因素"的"大规模政治恐怖战争"
最后,根据报道,袭击之前,就的大量恐怖组织成员、武器通过海路运进了印度,人员袭击中恐怖分子重点针对"英美公民",而其它西方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日本等都有人员死亡;最后,恐怖袭击的具体目标除了西方游客集中的五星酒店之外、还有非伊斯兰宗教、比如犹太宗教建筑、且有大量人员伤亡。非常清楚,这是一起综合考虑了"国际政治、经济、军事角力、包括意识形态冲突等因素"的"大规模政治恐怖战争"、其战略意图在于引爆克什米尔战争,搞乱南亚,利用印度这个因素,彻底打乱中国的南亚、中东、中亚布局,并直接"拷问"中国的"国际金融政策、国内经济决策"。
而在列举了上面几个细节之后,特别是回顾"有了印度这块掣肘,面对中欧俄要求必须交出美元本位制的逼宫,美国就可以分头对付的原理"之后,我们也就可以看出美国是这场恐怖袭击的最大受益者,欧盟次之。
非常清楚,通过上面"七点"中所列举的诸多"有利"与"不利"、在南亚这块地方,对已经是伊核六方会谈成员的"中俄美欧"而言、对"有可能"在"欧美"支持下"启动加入伊核六方会谈进程"的印度而言,围绕这场"印度911",其发生的背景及今后的其战略选择有这样几个可能。
在进一步展开之前,我们再来阅读两则重要消息。
俄总统满意美不强迫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
【综合消息】据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7日称,俄罗斯对美国不强迫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表示满意。
梅德韦杰夫是在出访古巴时做出上述表示的。美国国务卿赖斯26日称,在下周的北约会谈中,她不会因为以德国为首的成员国反对而强迫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
俄情报官员称孟买遭袭前曾向印度发过袭击警报
【综合消息】俄罗斯一位高级官员27日表示,造成数百人死伤的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与基地组织有关,并表示俄在事先提醒过印度可能会遭到恐怖袭击。
据俄罗斯新闻社报道,这位官员称是从俄罗斯情报部门得到这个消息的,他说:"俄情报部门事先截获了袭击孟买的某些组织与基地组织联系的情报。""其中就包括名叫"Lashkar-i-Tayyiba"的恐怖组织,他们的成员在基地组织的训练营接受培训。"
这个名为"Lashkar-i-Tayyiba"组织在印巴边境地区活动,不过该组织早些时候发表声明称其与孟买恐怖袭击无关。
这位俄罗斯官员称,莫斯科已经将来自"Lashkar-i-Tayyiba"的恐怖袭击威胁告知了新德里,但没有受到印度方面的重视。他说:"不幸的是,印度人,至少到目前为止,还将他们看作是一帮乌合之众。在他们看来,这(恐怖袭击)与跟巴基斯坦之间的领土争端有关。"
印度总理辛格27日在全国讲话中称,这起恐怖袭击是"外国势力"所为。
【时事点评】针对"赖斯26日称,在下周的北约会谈中,她不再坚持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在昨天的点评中,我们已经配发了讨论纪要,并明确给出了我们的观点:
●赖斯何以"突然放弃"对"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坚定支持"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赖斯在这个时候"突然放弃"对"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坚定支持",显然是在讨好俄罗斯,并刻意卖给欧盟一个面子,其意图在于用这根"胡萝卜"仔细观察俄罗斯的具体反应,并具体测试已经用不同手段(中国是经济手段为主、俄罗斯是军事手段为主)、分头开进美国后院的"中俄",在全球战略层面的"战略协调能力"。
有意思的是,中俄两国的具体反应恐怕有点让华盛顿失望。
●中俄对克什米尔爆发军事冲突、或出现军事对峙的可能性非常警惕
第一,之前,因俄罗斯借机整合"欧亚经济共同体"这个战略平台,强化俄罗斯对"上合"中亚成员国的经济领导力、而在乌兹别克斯坦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的问题上暴露出某些分岐、并导致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谈判"一度休息"的中俄之间,已经恢复了该协议的谈判。
这也就是说,作为"南方国家"中综合实力最为强大的两个大国,中俄决定继续推动"南南合作"。就如我们之前所强调的是,中俄间的南南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它承载了"南方国家"可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在"能源定价、货币结算"的问题上"另起炉灶"的可能性。显然,这对继续激化"欧美"间的"三边撕裂"至关重要。
第二,就是俄罗斯"放风""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与基地组织有关,并表示俄在事先提醒过印度可能会遭到恐怖袭击,但没有受到印度方面的重视"、并"暗示"俄罗斯情报部门对印度人所持的"这(恐怖袭击)与跟巴基斯坦之间的领土争端有关"之观点的不以为然。
显然,俄罗斯、或者中国对"有人"想用"不再支持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这种"仍局限在口惠层次的"玩意儿、去凿开"中俄战略协调"的意图有充分的认识,就如美国被迫让马英九扔出"两岸三通"相关协议一样的道理,并在通过这种方式、向包括印度在内的方方面面"刻意昭示":中俄、或者上合对南亚、或者克什米尔爆发军事冲突、或出现军事对峙的可能性非常警惕。
●有人想用"国际硬通货(美元或者欧元)"购买"印巴政策"、"印中政策"
这样一来,由于这场恐怖袭击规模很大,且组织的相当严密,因此,如果俄罗斯官方的说法为"真"的话,那么,在这场"大规模恐怖战争"的前后,印度可能面对了这样几种可能性:
首先,印度事先对恐怖袭击不知情,或者说在接到俄罗斯的情报之后,因"习惯思维"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或者没有能力采取到位的防范措施,最终导致悲剧发生,那么,"有人"精心策划这场恐怖战争的意图,恐怕在于借势金融危机的冲击,着眼于印度在经济结构上的缺陷、及对外资依赖,选择印度金融中心孟买这个节点,用这场恐怖战争彻底打垮印度政府的"经济自我稳定的信心",从而一步步实现用"国际硬通货(美元或者欧元)"购买"印巴政策"、"印中政策",并将印度从"中俄"正在尝试的"用卢布、或者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尝试中、从中国正在奋力推动的、旨在为一手"南下"、一手"北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南南合作"之进程中"强拉"出位、并制造中印军事对峙。
●在这场"大规模恐怖战争"的前后,印度有可能面对了另一种可能性
显然,在欧元急于打倒"美元本位制"的情况下,用卢布、或者非美元结算尝试是"中俄"、或者"南方经济"继续激化"三边撕裂"的重要手段。而有效的"南南合作"、更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南方国家、最终能否顺利渡过这场金融危机的关键。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有人"想购买的"印巴政策"、"印中政策"、或者印度有关"金砖国国"的相关政策中,应该包括有"印度应该制造克什米尔军事冲突"、并在中印边境一带军事牵制中国、并对至关重要的"南南合作"保持"非积极态度"的"明确要求"。
●假如印度事先对恐怖袭击"知情",就可以通过打"悲情牌"(如同美国911事件)实现这样几种意图
其次,印度事先对恐怖袭击"知情",或者说在接到俄罗斯的情报之后,因"习惯思维"的原因,不仅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反而出于三种原因(一则有意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宗教、种族、区域矛盾,二则需要欧元或者美元应付"经济上的即时困难",三则,有意利用印度眼下"特殊的战略价值",通过打"悲情牌"(如同美国911事件),可以实现这样几种意图:
一是借机、利用印度社会的习惯思维,对有"原罪"的巴基斯坦全面施加压力,并转移印度社会对本就紧张的国内局势、及经济困境的注意力;
二是在后续发展中,可视"欧美"对印度的支持程度、或快速"接近"美国反恐联盟(北约),或尽可能迫使巴基斯坦及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做出让步。
三是即便是做不到上面两点,也可以以反恐为由、一边对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以不排除发动克什米尔战争来相威胁、并施加压力,一边可以进军阿富汗反恐(显然,在今天,由于美军、北约的占领,任何恐怖活动都可以在阿富汗找到切实的证据,美国911如此,印度911也不例外),最终对伊朗局势发挥印度影响力,一旦"欧美"等北方国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需要不顾一切地干扰"南南合作",这时候,拉拢印度就成了欧美的第一选择,从而为印度最终挤进"伊核决策圈"、在"北约"与"上合"两大组织间、在"南方"与"北方"之间,在"中欧俄美"四方之间"游刃有余"打下基础,并伺机获取"伊核六方会谈"这张"世界事务决策机构"的决策权,从而就有可能以这种特殊身份,将决定印度对外政策基调的"三条陆上能源线"一一编织起来,显然,如果"三条线"能全部到位,再加上印度滨临印度洋,也就是意味着印度将扮演一个横惯"东西世界"、"南北经济"的世界玩家,也将在国际金融体制中占有相应的话语权。
●两个显见的道理
一个显见的道理就是,一个即与北约打得火热、又是上合观察员国、政治抱负雄伟的印度,一旦"中俄"因巴基斯坦安全问题而被迫同意它加入附加有"国际金融体制问题"等诸多全球核心问题的"伊核N方会谈",其对中俄的战略利益、特别是"上合"的长远发展而言,其"破坏性"远大于"建设性"。这对欧美、或者北约是可以考虑的。
还有一个显见的道理是:尽管"欧美"仍在拿"支持印度加入伊核六方会谈的可能性"当"胡萝卜"使,但从印度总理辛格在恐怖分子还没有彻底清除、就在第一时间匆匆抛出"与巴基斯坦有关"、其政府官员更是"剑指克什米尔"的情况来看,不论印度政府对恐怖袭击是否事先知情,印度政府显然觉得这根"胡萝卜"即便最终吃不到肚子里,眼下也值得用"嘴巴"下劲去啃。
●除了美国这个最大受益人之外,欧盟当然是第二大受益人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印度坚持将目标锁定在巴基斯坦、并如"欧美"所愿的制造克什米尔冲突,那么,除了美国这个最大受益人之外,欧盟当然是第二大受益人。
显然,由于巴基斯坦国家安全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而克什米尔更是联结中国的西藏,因此,在这个时候坚持打达赖牌、拿西藏问题来"警告"北京注意自己的战略处境,自然就是当然选择。
●"欧美"的几个动作
我们注意到,自寄予厚望的华盛顿金融峰会失败之后(注:尽管萨科齐在峰会前就开始捡达赖牌,但欧盟主席巴罗佐却稍后放出了"准备向中国等南方经济体让渡部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的软话,足见欧盟需要中国支持其金融改革计划的急切心理),"欧美"在继续几个动作:
第一,法国总统萨科齐再提将面见达赖的话题。
第二,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不厌其烦地强调"准备从伊拉克撤兵、但决定向阿富汗大幅增兵"。
第三,在金融风暴中、在"欧元与美元"的争斗中,或者在"地中海计划"与"大中东计划"的碰撞中、早已淡出媒体焦点的"巴以和平"又传来重新启动的声音。
第四,之前、在格鲁吉亚战争爆发后,口口声声不再与俄罗斯人在国际会议中会面的赖斯,终于对俄罗斯说出软话"不再坚持格鲁吉亚、乌克兰必须加入北约"。
●法国(欧盟)想让"中俄、包括美国"等明白的就是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通过这些个动作,法国(欧盟)想让"中俄、包括美国"等明白的就是:
其一,美国(下任政府)打算在中东方向对欧盟让步,这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奥巴马"准备从伊拉克撤兵、但决定向阿富汗大幅增兵"的真实意图,是想强调"美国准备用大中东计划向地中海计划让路的方式,换取欧盟对美国阿富汗政策、特别是巴基斯坦政策的支持"。尽管怎么看,这种所谓的让步都像是根胡萝卜。
其二,从法国重捡达赖牌的"吃相"来看,欧盟也像印度一样,觉得这根"胡萝卜"即便最终吃不到肚子里,眼下也值得用"嘴巴"下劲去啃。因为这样也就可以警告北京:对中国而言,欧盟"即将调整"的阿富汗政策、特别是巴基斯坦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也就有必要对欧盟已经拟好的那份"国际金融体制改革计划"是重新加以考虑。
其三,美国在欧盟的坚持下,已经放弃了"强迫格鲁吉亚、乌克兰必须加入北约"的条件,因此,欧美在北约的"团结问题"已经不是问题,这就给了欧盟可能迅速调整其阿富汗政策、特别是巴基斯坦政策的理由。
因此,法国(欧盟)想让北京在"国际金融体制问题"做出让步的理由,值得强调的是,一旦北京对欧盟进行配合,那么,北京的配合反过去,又会成为欧盟压美国尽快交出"美元本位制"的筹码。
●美国想让"中俄、包括欧盟"明白的是
而美国(特别是下任政府)想让"中俄、包括欧盟"明白的是:美国已经施展的手段,即:准备用大中东计划向地中海计划让路的方式,换取欧盟对美国阿富汗政策、特别是巴基斯坦政策之支持,已经在欧盟那里获得了回应--"巴以和平"传来重新启动的声音。而欧盟的回应则说明:
其一:美国可以指望欧盟在阿富汗问题上、特别是巴基斯坦问题上予以支持。
其二,欧美之间的相互让步,足以证明"西方"可以继续合作、从而为这场"谁也输不起"的"欧美金融危机"找到另一条出路,那就是"南北撕裂"、向南方经济体转移危机。
显然,一旦巴基斯坦因这场"印度91"而陷入战争,那么,中国就必须牵扯其中,再加上陈水扁(官司)、马英九(保钓)这两颗棋子已经被摆放到位、关键时刻就可以制造麻烦,一旦如此,大陆不仅没有时间将"两岸三通"坐实,什么世界范围的"南南合作"、及中国正在展开的"南下"与"北上",都无从谈起。
这即是华盛顿在伊核问题上要求北京让步的理由,也是北京一旦让步,美国就可以立刻拿着去分解"伊核问题"之"中欧俄"的工具,分解"中俄"、甚至上合的工具。
●北京取消中欧峰会所放出的信号是明确的
对此,北京的反应是无限期推迟即将举行的"中欧峰会",显然,结合中国军方在该方向的军事部署,中国政府对达赖集团的强硬讲话,北京取消中欧峰会所放出的信号是明确的:
第一,尽管南亚风高浪急,但北京仍然不打算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问题上做无原则让步。北京的原则就是中国等南方国家必须拥有对"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决定权,或者否决权。那种欧盟愿意对中国"释权",但"释放的权力"不足以改变"欧美"所拥有否决权,中国等南方国家虽然增权,但"无法否决""欧美一致决定"的"骗人把戏",还是留给"欧美"自己玩好了。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欧美"在东欧方向、中东方向搞的"相互客气"、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便是那套"骗人把戏"、也无法熨平"欧美"各自的私心,显然,如果美国果真愿意与欧洲分享"金融权力",又何苦开什么华盛顿G20金融峰会?"G7会议"不就可以私下解决嘛?
非常清楚,法国(欧盟)要想让人相信"欧美可以玩这种烂游戏"是很困难的。起码坚决取消中欧峰会的北京是不相信的。
第三:在南亚这一块,全球"所有核武国家的势力"都在此"扎堆",但由于是中国核心战略区域,中国不可能主动弄险,但一定会反击。
第四:中国已做好了应对一切情况的准备;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用一句老话来形容中国的态度应该是最贴切的了,即:我们不惹事儿,但也不怕事儿!
●这场突然爆发的"印度911"所肩负的"历史角色"也就不难明白了
显然,在方方面面都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这场突然爆发的"印度911"所肩负的"历史角色"也就不难明白了:它将担负起决定附着"国际金融游戏规则"这一核心问题的"伊核问题"何去何从的"历史角色"。
对此,在我们看来,既然"有人"硬是制造了一出"印度911",那么:
首先:基于前面的讨论内容,可以看出,在南亚这个地方,由于各方势力都在勾心斗角,因此,对事件的主角、国内各种矛盾多如牛毛、经济、特别是金融形势危如叠卵的印度而言,一定要明白:不论是欧美、还是北约,都是不可靠的,且本就有意向包括印度在内的南方国家转移"欧美彼此间正处于相持阶段的金融危机",再加上南亚是个核武国家扎堆其间的要害地方,并紧靠伊核问题,各家的核心利益都处于盘根错节之中,因此,如果它胆敢率先弄险,稍有不慎,局势就会失控,轻则会受到重创,重则陷入政治内乱、国土分裂、经济崩溃;因此,我们也就不妨冷静地观察:看看是"哪个不要命的"敢率先打出"南亚第一枪"?
●我们担心的倒不是谁打响南亚第一枪,担心的是印度经济崩溃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是,如果印度不敢率先打出"南亚第一枪"、那么,有谁敢打第一枪?美国吗?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最终还是美国打第一枪的话,那么,前面"七条"中所列举的"所有对它有利的条件"都将消失,不利的则会更加不利,它敢吗?
最后,我们担心的倒不是谁打响第一枪,而是担心在"印度911"的"有利条件"下,印度政府一旦头脑发热、决策错误、被欧美的那根"胡萝卜"吸引、在欧美用"国际硬通货(欧元或者美元)"购买印巴政策、印中政策的过程中,脱离"南南合作"太远、甚至反向相行,很可能成为大国中、被"欧美向全球经济超常规投放欧元、美元流动性"击倒的第一个受害者,导致印度经济、特别是金融陷入崩溃。
●新一轮抛出"流动性"的竞赛又已开始
我们知道,在金融上已经无力自已应付的韩国、不过是中国周边的"小国家",但因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它的经济困难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如果印度这个经济大国也倒下,又有利用克什米尔问题进行转移矛盾的投机心理,那么,中国所努力推动的"南南合作"就将受到极大的阻碍,也必将给"彼此仍在处于金融危机相持阶段的欧美"以可趁之机。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危险,我们注意到,在美国追加8000亿美元救助资金、欧盟也宣布2000亿欧元的一蓝子救助计划,而在中国央行也开始大幅降息之后,新一轮抛出"流动性"的竞赛又已开始:今天欧洲央行也宣布准备大幅降息。
●仅"部分释放"这些"纸上富贵"所产生的"现金量",恐怕就是个以"数十万亿美元"计算的天文数字
值得警惕的是:欧美金融危机的"表象"是商行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性不足",但实际上却是个"天量的纸上富贵"无法兑现、无法消费的问题,是个谁都不要纸上富贵、只要现金、或者实物的问题,这即是个信心问题,更是个经济结构问题,只要实际提供"实物产品"、或者拥有巨额净储蓄的"南方国家"不愿意买单的话,那么,如果欧美金融管理层向各自经济体注入的现金、相对那些纸上富贵太少、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注入的数量达到"可以解决问题(还不是与纸上富贵相当)"的规模,那么,仅仅"部分释放"这些"纸上富贵"所产生的"现金量",恐怕就是个以"数十万亿美元"计算的天文数字,这些现金如果滞留在欧美经济体内,必然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怎么办?这就要向南方国家"定向释放",一则用来购买令"欧美"经济可以低成本运转的"实物产品",二来用这些名义上"解决欧美企业流动性"的"超常规流动性"、经过"包装"、"出口"、再转去冲击南方经济,三则是用"流动性"去大量收购受冲击的南方国家的制造业、金融业、以及土地、矿产资源,从而不仅彻底平息金融危机,也顺势完成对南方经济"最终控制"。
●仍然不愿意放弃国际金融主导权的欧美,为争取时间,就必须从中国的"周边经济"着手
显然,"欧美资本"要想完成最后一步,关键是拿下中国,拿下中国为首的东亚经济。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在政治上太稳、在金融上处于管制状态,在军事上也太强,制造业又特别庞大,且经济自成体系,不仅对东亚经济(包括日本、韩国)完成了初步整合,"集成"了东亚国家"对欧、对美贸易顺差",还在凭借自己实力、针锋相对地力推"南南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搞"南下"与"北上"、以实现中国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与产业升级换代,最重要的是,北京已经对"金融对峙中的欧美、超常规抛出欧元、美元流动性"有足够的警惕,并声称"不排队人民币贬值"以应对,因此,即要阻止这一进程,又要防止抛出的流动性(尽管几千亿、几千亿的抛出,但相对于那些冻结的纸上富贵,仍然太少)不仅解决不了"流动性"问题、还会令欧美经济"先"陷入"流动性陷阱","再"进入恶性通货膨胀,因此,仍然不愿意放弃国际金融主导权的欧美,就得争取时间,就必须从中国的"周边经济"着手。
●有核武器的印度可能就是"欧元、美元超常规流动性"的第一个"合乎当量"的目标
在我们的讨论中,显然,韩国经济容量太小、人口太少、土地太小,日本的经济结构又与欧美类似,且是"三边"之一,目前下手,除了能捞点儿"现金"之外,由于在军事上不足以威胁中国,最后也解决不了具体问题。
而印度911的爆发,加上印度的国情,已经使问题明朗化了,那就是:有核武器的印度可能就是"欧元、美元超常规流动性"的第一个"合乎当量"的目标。特别是,一旦爆发军事冲突,国际资本就可能立刻抽逃,从而全面打击印度经济,当这些资本在印度的恳求下、再回来的时候,很可能远比抽逃的要多得多,很可能就是那些包装过的"超常规流动性",如果是这样的话,印度很可能成为南方大国中第一个被"西方资本完全控制"的大国。
因此,一旦印度政府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出现失误,就很可能会将中国牵扯入局,从而可以起到有效破坏"南南合作"的战略目的,这对在"三边撕裂"框架下虽然恶斗、但也不愿意让"南方经济"分享金融话语权的欧美而言,显然是个"最大的共同利益"。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个时候,所有的球都集中在印度政府的脚下,所有的路都摆在印度政府面前,何去何从,我们希望印度政府"三思而行":"北方国家"的欧元与美元都不是那么好拿的、经济困难是一回事,要搞好经济、还是得依靠自己,在金融危机当头的今天,搞好南南合作,将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能源管道建设提上日程就是一个方向,与中国、巴基斯坦、东盟等搞好区域经济合作才是正路,再不行的话,就量力而行,暂时就不要去打什么卫星、发什么探月火箭了;如果因为经济困难就出卖自己的"对外政策"、搞战略投机,那注定是要加倍付出惨重经济代价、甚至亡国的代价的。
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就是美国政权交替的这段日子),一旦印度政府最终不敢、或者不愿打出南亚第一枪,那么,借"印度911"精心布了这道局的"欧美"、恐怕又得回去"自己死掐",在金融上,是欧元继续PK美元;在政治上,恐怕还是"大中东计划"继续PK"地中海计划",倒是"第二次金融峰会"可能会出点儿成果了。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可能性相当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