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李兆麟迫害赵尚志将军同志始末 (图)



[转贴]李兆麟迫害赵尚志将军同志始末

白山黑水间的红黑英雄
——李兆麟迫害赵尚志将军同志始末

今天是2008年冬至,晚饭吃的是粉蒸羊肉和羊肉汤,很暖和,不由得想起杨靖宇、赵尚志他们当年的这个时候说不定正在东北山林里忍饥挨冻,儿时看了时间旅行类的科幻小说常想给他们送保暖内衣和巧克力,现在能做的也只有为捍卫他们的名誉做点事情。谨以此文纪念在东北十四年抗战中牺牲的英雄们,杨靖宇、赵尚志、魏拯民、陈翰章、汪雅臣、赵一曼、常隆基8226;8226;8226;

如果有人说李兆麟也是抗日战士,不能这样说。那在中国就没人敢评足球了,因为国内踢球最好的都在场上,全国人民骂国足臭都错了?本文是我的原创,我承担全部责任。

抗联名将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南杨北赵”,杨靖宇和赵尚志分别领导南满和北满抗联。赵尚志曾任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军长,黄埔五期,其战绩使日军惊叹“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赵尚志牺牲于1942年,其实他完全可以活到抗战结束,是什么让他在抗联大部都避入苏联的情况下还要率小部队再入东北呢?曾坚定地跟随他抗日的谢文东、李华堂最后又怎么会投向日本人并在抗战结束后与中国共产党作对到底呢?东北的老百姓为什么说打江山的不能坐江山呢?为什么包括杨靖宇的警卫战士、跟随赵尚志出生入死多年的老部下在内的一些抗联老战士在抗战结束后没有回到部队上宁愿终老民间呢?抗联的失败只是因为敌人太强大、东北的人民未被完全动员起来?

赵尚志留存于世的一张照片于2003年被发现,照片中的他俨然是个孩子,坐在张甲州、张文藻、于天放等东北大汉中间显得是那样的稚气,根本不是电视剧《赵尚志》中高强演的那样,照片在这里,http://bbs.cqzg.cn/forum-76-1.html。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我开始查阅历史资料,了解他的生平,结果意外地发现了间接导致赵尚志牺牲的一个人,他就是后来的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他也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罪魁祸首,其主要帮凶是周保中。


巴彦抗日游击队指挥部领导同志在攻占巴彦县城胜利后的合影。前排左起,陈维新(一大队副大队长),高志鹏(三大队大队长),侯振邦(排长),赵尚志(参谋长,后任政治部主任),于天放(特派员,情报处长),张文藻(秘书长),米秀峰(二大队副大队长),后排左起,夏尚志(二大队大队长),陈勋(政治部主任),张甲州(总指挥),郑炳文(后勤部长),张清林(一大队大队长)。

谁能想到把日本人搅得天翻地覆的大大的赵尚志竟是他?

赵尚志1908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喇嘛沟的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经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成员彭守朴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蒋介石清党,从黄埔军校回到东北后一直从事革命工作,曾参与组建国民党吉林省党部,足见其地下工作的成效。1932年夏,他被派往在巴彦活动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江北独立师工作,该师由在北京念书的东北籍大学生党员张甲州、张文藻等创建,赵尚志负责整顿队伍,任师参谋长。8月底,独立师一举攻占巴彦县城,声名大振,那张照片就是在拿下巴彦县城后拍的,服装是刚缴获的战利品。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缘于政治工作,经历的挫折也是缘于政治工作,但后者乃错误的政治工作,其代表人物便是那些忽左忽右,名左实右的政治工作人员,赵尚志等头脑清醒的党员一向按党的既定方针办事,从不动摇,如非要说他们动摇过也是随既定方针一起动摇。

东北的斗争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更复杂。1935年前,东北的斗争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主要受王明极左路线影响。1935年2月上海中央局被国民党特工机关完全破坏后东北党组织与中共中央断绝了联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开始接手东北党的指导工作。因王明对上海中央局任命的满洲省委书记杨光华(子才)不信任,在这一年春以学习为名将杨光华和满洲省委主要负责人全部调去苏联审查,并命令将满洲省委文件一律销毁,杨光华走前发出令各地党组织独立工作的通知,并令共青团满洲省委书记作为满洲省委代表留守,满洲省委已名存实亡。

1936年3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宣布撤销满洲省委,改以四大游击区为中心成立南满,东满,吉东,松江四个省委。不久成立了中共南满,东满,吉东三个省委,松江省委未成立,赵尚志任北满临时省委省执委主席,冯仲云任书记。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还通过吉东特委(该特委是吴平亲自整顿过,最得王明信任)转告其他满洲党组织,“满洲省委有奸细”,不得再与之发生联系。

1936年夏满洲省委发表正式取消声明。满洲省委撤销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全面指导整个党组织和抗联的工作,1937年11月29日王明、康生回国。抗联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联系也中断了,各部只能独立开展斗争,直至大部撤去苏联,东北抗战的不利局面与此有极大关系。抗联到苏联后,又直接在苏联领导下开展斗争。

无论是沙皇俄国还是苏联都对东北虎视眈眈,苏联不愿东北的党组织受中共中央的影响过大,苏联人支持王明是因他们需要一个听话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可以贯彻苏联的指示。只是王明长年在苏联安安全全地领导国内的同志提着脑袋干革命,实在难以服众,最终没能成正果,但他给中国革命造成的损失却是巨大的。赵尚志就是因对王明的错误路线有质疑而被王明疑似的支持者李兆麟错整,导致其在胜利即将来临之时牺牲。当然,也可能是李兆麟自己想抢班夺权,借了支持王明的名号罢了。

下面开始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斗争了,很复杂,但必须看明白,否则无法了解赵尚志牺牲的真相。中共临时中央于1932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北方各省委代表联席会议(简称北方会议)。在北方会议上,满洲省委代表提出了东北地区与关内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在党的政策上也应有所调整,这是正确的观点,东北的中日民族矛盾大于中国人之间的阶级矛盾,结果被斥之为“满洲特殊论”和“满洲落后论”加以批判。要求东北和南方一样,必须开展苏维埃运动和发展红军。8月,满洲省委根据北方会议精神发出指示整个国民党“统统都是”,其他各色武装的目的也是“为的消灭抗日”,“只有苏维埃与红军才是反帝国主义唯一的力量”,实际就是关门主义,这种“唯我独革”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东北义勇军各路武装与中共的关系,给抗日力量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由于执行“左”的政策,巴彦游击队所到之处对地主的财产一律没收,激化了与当地地主的矛盾,部队屡屡遭到地主武装的袭击,腹背受敌,处境困难。独立师内部发生了混乱,张甲州也对这些新的做法不满。1933年初,部队进至铁力时,先后受到地主武装和鄂伦春族武装索力营的袭击,大部溃散。张甲州前往富锦,赵尚志则带着十几个同志返回哈尔滨,向省委汇报情况。

在向省委汇报工作时,他从实际情况出发反对这种做法,与省委发生了尖锐分歧。省委从北方会议精神出发,认为失败的原因完全是由于赵尚志执行右倾路线的结果,责令其“深刻检查”。可见赵尚志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完全按省委的指示办,否则局面会更加不可收拾。赵尚志不服,提出申辩,被省委认定拒不检查错误,将其开除出党。意外地遭受这一严重打击,性格坚毅的赵尚志也感觉心情沉重。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不禁感叹:“风打麦波千层浪,雁送征人一段愁,披靡无数,被屏逐于千里之外。”(《中共产党史人物传》,第十卷)。这是赵尚志第一次被开除出党,原因是他反对关门主义,主张联合一切抗日力量共同开展斗争,他被定性为右倾。

1932年8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召开十二次全会,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群众的反帝斗争中,广泛而彻底的运用下层统一战线策略,在革命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口号下把群众组织起来”(《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4辑,185页),根据这一决议精神,王明领导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中共中央起草了《给满洲各级党部和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并在1933年1月26日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简称一.二六指示信)。这一指示信在分析东北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方针,改变了以往对中间派的敌视,认为一部分有产阶级也对侵略者报敌视态度,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对于东北地区存在的各路抗日武装,更多的强调团结而非分化打击。纠正了“北方会议”强调要普遍组织工人罢工,农民没收地主土地,军队实行兵变组织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等左的做法,指出目前的任务是没收帝国主义和民族叛徒的财产,在伪军中组织兵变,建立选举的民众政权和反日组织。一.二六指示信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中共过去在东北抗日活动中的一些“左”的错误,对于东北抗联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一.二六指示信的精神,中共满洲省委通过了《关于执行反帝统一战线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决议》,提出要积极主动的团结和争取各种抗日力量,上述信件和决议的贯彻传达使抗联武装获得了很大发展。事实证明赵尚志当初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他仍未被平反,他仍是一个从事革命工作的党外人士。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李兆麟(化名张寿籛)作为省委巡视员来到珠河传达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李兆麟此时的登场预示着赵尚志人生的悲剧进入了一个新高潮。

依据一.二六指示信精神,赵尚志于1933年10月成立珠河反日游击队,队伍迅速壮大。1934年6月,队伍已成规模,扩编为哈东支队,赵尚志、李兆麟分任司令、政委。赵尚志打仗没话说,队伍战果辉煌,成长迅速。1935年1月,不断发展壮大的哈东支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三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第三军暂编一个师),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与此同时,中共满洲省委也做出了“恢复赵尚志党籍的决议”,认为开除赵尚志党籍,是当时省委执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结果。

按一些历史资料的说法,是因当初主张开除赵尚导党籍的省委领导被调走,赵尚志才得以恢复党籍。原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于1932年6月被中央调去上海工作,由华岗接任满洲省委书记工作,李实任组织部长,华岗没到前由李实负责省委工作,华岗在赴东北途中被捕,由李实任满洲省委代理书记,赵尚志被开除党籍就是发生在这以后。而当时的主要领导只有李实于1933年7月调回中央,我估计主张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就是李实。李实活到了解放,后历任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高教部教育司副司长、司长等职。

1935年6月3日,王明,康生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精神,给中共吉东特委负责人发出 “六三指示信”,就在东北如何开展游击战争等问题做出一系列指示,在此前代表团还派吴平(杨松)到东北指导工作,以贯彻代表团的指示精神。“六三指示信”强调打破关门主义,“吸收一切愿意参加武装反日的分子,来扩大游击队的组织”,实行全民统一战线。这封信进一步突破了原来的一些左倾观点,但同时也有一些如“反满抗日不并提”、“不公开反对归大屯”的不切实际的错误提法。之后又发了三个补充文件“吉特补充信”(《吉东特委给珠河中心县委及三军负责同志的信》),“中代信”(《中共驻东北代表给珠河中心县委及三军负责同志的信》),“新政策路线信”。由于与原来的指导方针有不小的差别,以至于在传达过程中,吉东和北满的党组织和抗联武装为该信发生争论,赵尚志所在的北满方面认为信的主要精神是右倾的,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所在的吉东方面则支持六三指示信。双方分别给对方扣上反党反中央,执行机会主义路线的帽子。北满认为吉东是右倾投降主义,吉东认为北满是左倾关门主义。

双方所争论的其实主要是东北抗日斗争中的一些具体策略问题(如对待山林队、伪军的态度),但在当时的历史状况下,这些分歧被上纲为路线之争。北满方面由于对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指示持批评态度,在共产国际七大文件传达后处于不利地位,其内部也发生了分裂。赵尚志的反对意见在当时被一些人说成是“反对王明,就是反对党中央”。不知这些人活到解放后没有,是哪些人?他们可能没脸没胆承认,都把责任推到王明身上去了。

北满省执委委员,六军政治部主任李兆麟出面表示不同意北满临时省委对“六三指示信”和补充文件的批评,他大概感觉机会来了,要跳出来捞一把,他是因为工作分歧还是因为有私心而反对赵尚志的观点,关注他在这以后的表现就知道了。不要以为当时斗争形势严峻就没人争权夺利,资源的多少与争不争权没有多大关系。

1937年3月初,李兆麟写信给北满临时省委,认为“珠汤联席会议关于组织问题决议否认中央驻东北代表来信是错误的……总的国际路线是毫无错误的,”要求省委应“发出文件来纠正这一错误”(《东北抗联路发展史略》,362页)。同年7月,他和吉东省委代表周保中一起过江出席北满临时省委执委扩大会。会上就“中代信”问题再度发生争论,赵尚志坚持珠汤联席会议决议,不承认“中代信”是中央文件,李兆麟在周保中支持下认为应该承认,会议未取得结果,因反对赵尚志,支持王明来信的周保中、李兆麟一派稍占优势,支持赵尚志的原省委书记冯仲云被指责犯“调和错误”被撤职,支持李兆麟的张兰生接任书记。

赵尚志长期在一线指导斗争,直接对军事斗争负责,他对实际情况是了解的,不敢盲从,因为方针一旦出现问题,受损失的首先是他们这些在一线战斗的人。赵尚志第一次被开除党籍就是因为反对关门主义,实际斗争过程中他坚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谢文东、李华堂等大批地方武装投到其麾下。他不会反对“六三指示信”中打破关门主义部份,他反对的是“反满抗日不并提”、“不公开反对归大屯”的不切实际的错误提法,还有就是“积蓄力量等待大的事变到来”以及与伪军、伪警察和平相处的方针。

归大屯就是美军在越南搞过的战略村,目的是割断抗日军民的联系。要是从一开始就坚决抗击日军的归大屯行动,抗联的活动不会如后来那样艰难。关内日本军队也搞过集团部落,但一开始就被抗日军民顶住了,否则八路军的日子也不会好到那去,赵尚志的意见是正确的。王明在抗战前走极左路线,抗战后开始走右倾路线,甚至要求中国共产党全面听从蒋介石的指挥,放弃独立自主地活动,被毛主席批为机会主义。

既然内部起了争执,需要上级的仲裁,而上级又失去了联系。北满临时省委就先后派团长刘海涛和省委委员朱新阳过境赴苏联,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工作,那里正是王明、康生当权。王明把朱新阳扣下,开除了党籍。见派出的人始终没音信,赵尚志又于1937年11月给苏联远东军区司令布留赫尔将军写了一封信,派交通队长、抗联第6军第2师的代理师长陈绍滨送往苏联。在信中,赵尚志向对方提出了帮助打通与中共中央的联系及给予帮助的要求。1937年12月,陈绍滨从苏联带回消息,称他到苏联远东军区见到一个海洛将军,就把信交了上去,并把请求苏联援助事说了。海洛将军听了以后说:你回去就转告你们的负责人,这样的重要事务要你们的主要领导来才行。特别申明,王明不姓王,他原名陈绍禹。

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立即在连续几天的白天里(夜里是行军的时间)开会,研究去苏联求援的事,会议地点是依兰杨家沟。据当年曾经参加讨论研究的王明贵回忆说,“根据北满临时省委领导人慎重研究,根据苏方要求推选了赵尚志去苏联交涉求援事宜”。赵尚志到苏联去的具体目的为:一是要求苏联援助武器、弹药和医药;二是要求苏联提供训练干部的条件——政治、军事教材和训练基地;三是帮助接通与中共中央的关系,传递来往信件。

省委委员们认为,赵尚志此去一定会马到成功——因为他们相信“我们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是全国抗日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保卫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前哨,战争的胜负直接关系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和平建设。从邻邦的意义上讲,日本帝国主义是中苏两国人民共同的敌人”,所以苏联人肯定会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的。临别前,他们商定,一个月后还在赵尚志此次过境的萝北县集结部队,迎接赵尚志和他将从苏联带回来的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现在一些人说赵尚志在日军进攻前,跑到苏联开会、求援,意思是赵尚志临阵脱逃,完全是胡说八道。之前北满临时省委派到苏联联络的人被扣了,他们当然怀疑是因为去的人职务不够高,所以要派一个担任较高职务的人再去,加之陈绍滨也带信说苏军有此要求。奇怪的是为什么派赵尚志,而不是派搞政治工作的李兆麟?毕竟东北的斗争更需要赵尚志。从之前李兆麟与周保中联合反对赵尚志来看,李兆麟在北满还是有一定力量,连支持赵尚志的冯仲云都被免职了,如李兆麟要阻止赵尚志去苏联,他是有可能办到的。这里面的疑点很耐人寻味。

《读者》上刊载过一篇名为《时常会想念那些抗日名将》的文章,文中对赵尚志这次去苏联联络中央用的是加了引号的求援,我不知作者什么意思。但可以肯定的是赵尚志那次去苏联不仅是求援,主要是奉组织的命令去与中央取得联系,如果不是李兆麟在赵尚志走后搞小动作,那也不会是“日伪军加紧布置对北满联军的最后一次讨伐”。赵尚志不是贪生怕死的人,否则他就不会在抗联大部已撤往苏联,李兆麟、周保中等人坐在苏联指挥一批抗联战士空投回国进行侦察、破袭时,亲自带领小部队回国再拉队伍。

1938年1月,满怀希望的赵尚志踏上了苏联的国土,但出乎意料的是,苏方矢口否认邀请北满省委代表一事,并将其关押起来进行审查,尽管赵尚志多次向苏方申辩、解释乃至抗议,苏方依然将其扣押了一年多。而在东北,一场主要矛头指向赵尚志的党内反倾向斗争开始了。配合得多默契!是谁指使陈绍滨这样做的?后来陈绍滨被查出是,他是当时就是了还是后来成为的,没人知道,反正此事实在是太巧了。我不是说李兆麟是,只是这事让人生疑,联想到反对王明的何孟雄与林彪的堂兄林育南也是神秘地被人告发,全体被捕牺牲一事,使人不由得不怀疑此事。

赵尚志走后不久,李兆麟向北满临时省委提交了“二月意见书”,作为与赵尚志相处多年的战友,李对赵的优缺点了解颇深。赵尚志成天琢磨日本侵略者,李兆麟就成天琢磨赵尚志。意见书中指出了赵尚志在工作作风上的不少缺点和错误,如工作方式简单,缺乏民主作风等,赵尚志有没有这些缺点呢?我不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列宁说过,有缺点的战士仍是战士。毛主席也有缺点,特别是有时缺乏民主作风,这是党内公认了的。该意见书的核心在于清算赵的路线错误。意见书中以激烈的言词指责赵尚志犯有“左”倾关门主义错误。甚至认为“赵尚志已经是反共产党的阴谋家了。” (同上,363页),接着,张兰生和李兆麟又联名给北满各军、师党委和军政负责同志写信,批评珠汤联席会议决议不承认“中代信”是完全错误的,号召同“左”倾关门主义作不调和的斗争。

4月下旬,北满临时省委召开第七次常委会,李兆麟列席会议,会议通过决议,认为“六三指示信”是“伟大,正确的”,承认珠汤联席会议执行了“反党”“左倾关门主义”路线,认为其实质是“反列宁主义、反党、反组织、反中央”,“尚志同志是”左“倾关门主义路线之主要负责者”(同上,364页)。6月,在通河召开北满临时省委第八次常委会,对所谓“左”倾关门主义路线人员作了组织处理,赵尚志被撤销抗联三军军长等一系列职务,九军政治部主任李熙山被认定为“左”倾关门主义路线积极拥护者,也被免职。其他一些同志,也受到处分。

对于开展这么猛烈的主要针对赵尚志的反倾向斗争,当时北满不少干部难以理解。下江特委书记黄成植也提出意见书,认为“联席会议多数同志并没有故意有计划的反国际中央路线”,李兆麟也同样犯有“左”倾错误。后来担任北满省委书记的金策,在1938年6月亦提出意见书,不赞成这种乘赵尚志不在“背靠背”的批判方式。并认为赵尚志的错误其他同志也有责任。一直同赵尚志有争论的周保中,也在给李兆麟的信中指出“纠正错误不能陷于个别同志对待个别同志,要追究省委本身的责任”。1939年初召开了北满临时省委第九次常委会,在批评“左”倾关门主义路线,肯定“二月意见书”转变北满党的路线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批评李兆麟在赵尚志走后才提出意见书是“机会主义斗争方式,”同年5月举行省委执委二次全会,选出金策为书记的新北满省委,通过《“左”倾关门主义路线的政治责任与严整党内铁的纪律》,这场延续一年多的反倾向斗争才告一段落。反倾向斗争波及北满党、政、军的许多干部,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下,伤害了不少同志,支持赵尚志的人大批被处理。


赵尚志是三路军的核心,各路人马团结在他的周围,谢文东、李华堂等人一向认为他们投的是赵尚志不是共产党,赵尚志走后被错误斗争,谢文东、李华堂等地方抗日武装的领导人纷纷拉开了与李兆麟的距离,有的叛逃,有的躲进深山,整个三路军人心已经散了,抗联部队的领导力量和战斗力大大地被削弱。

东北靠近苏联,一些不了解历史的人认为抗联是在苏联支持下搞起来的。其实抗联基本是靠中国人自己组织起来的,苏联给的援助很少,特别是武器和粮食。对抗联支持最大的是东北的人民,抗日义勇军,东北军,山林队,森林警察等各种抗日武装也是抗联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林队,森林警察其实就是原土匪队伍。东北的群众工作本就薄弱,相比起内地又富庶得多,要开展斗争必须先依靠原有的地方力量。谢文东、李华堂就是东北地方抗日力量的代表人物,谢文东原为平民,李华堂出身东北军营长。为了抗日谢文东家死了七口人,起事时他已是大地主、大财主了。袁文才、王佐的关系好比九纹龙史进与神机军师朱武,连他们毛泽东都可以联合,何况是谢文东、李华堂!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是核心,联军是形式。没有了地方实力派的配合,东北党的公开武装斗争很难取得成功。谢文东、李华堂二人的能量从后来在解放战争中给共产党造成的麻烦就可以看出。李兆麟如此自毁长城,令人扼腕。

1938年夏,日军开始大举进攻北满抗联,李兆麟是搞政治工作出身的,除了紧跟上面,整自己人,耍笔杆子,军事不在行。夺了权以后赵尚志的人都被清算,再没有可供他错整来证明自己革命坚决的同志,这时能证明他坚决的只有杀敌了,可惜他不是杨成武,杨成武军政双优,抗战时期一分区被视为军事区,反而是杨成武这样的政治工作者不会靠整人夺权。

三路军在这次作战中大败,第八军军长谢文东,三军二师师长兰志渊、第九军军长李华堂投降日军,根据地全部丢失。以前赵尚志与李兆麟同在三路军,到底谁对三路军的贡献更大,需要以因素分析法对二人的作用进行替代,逐一分析。赵尚志走后,李兆麟大权独揽,三路军一败涂地,最后于1941年月11月退到了苏联,赵尚志在时仅三路军就有六千之众,到了苏联整个抗联才一千余人。

李兆麟不是说赵尚志左倾关门主义吗?为何谢文东,李华堂要跟随赵尚志?对赵尚志有那么深的感情?怎么李兆麟当了三路军总指挥后,这两人便先后投向日本侵略者了?到底谁是关门主义,事实胜于雄辩!李兆麟的后人如想告我,先读历史,再学廉耻。

仔细想想,谢文东、李华堂等人不投降日军才怪呢,他们本就不是有坚定信仰的共产主义战士,跟赵尚志走是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现在赵尚志被李兆麟使用卑鄙手段赶走,支持赵尚志的连冯仲云这样的老党员都被处理了,他们作为赵尚志的亲信必然被打击,他们本就是被联合的对象,哪里敢跟李兆麟到苏联去。他们又没有赵尚志那样伟大的人格,赵尚志的人格与邓小平类似,再怎么受错误打击也要忠于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李华堂也算对得起共产党了,他将手下的主力都交出去了,自己躲在深山。谢文东、李华堂的投敌李兆麟要负责任。这两人投向日本人后并没有与日本人一起进攻抗联,特别是李华堂,直接当了寓公,他说不定正等赵尚志东山再起后来招安他。

李兆麟不愧是跟王明的,出了问题只知往苏联跑,要不就是坐镇苏联,叫手下的战士出击东北,成功了算他指挥英明,失败了是战士英勇牺牲。他敢像赵尚志那样再入虎穴拉队伍吗?当然,这种后果不是李兆麟事后所能预料的,他只想整倒赵尚志后取而代之,而不想搞垮抗联。但是,事实恰恰是他整垮了第三路军,并连累到了整个抗联。他要是把琢磨赵尚志的功夫都放在琢磨日本侵略者身上,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

赵尚志与李兆麟的矛盾有人说是枪与党的矛盾,整赵尚志是因为他违反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要知道,是党指挥枪,并不是政委指挥枪,李兆麟并不代表党,当时东北的党既包括李兆麟,也包括赵尚志与其他党员,赵尚志应服从的是整个个党组织的指挥,而不是李兆麟的指挥。当党员对组织决定产生疑问时,有权利提出质疑,这是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

党指挥枪常被一些政工干部滥用,处处要求凌驾于军事主官之上,偏偏一些政工干部的军事水平又低,给革命造成不少损失。陈昌浩在西路军就经常无理干预徐向前指挥,导致西路军最后失败,一些不明真相者往往将矛头对准徐向前。徐向前真正该负的责任是没有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坚持自己的主张,但考虑到党的组织纪律性与红四方面军的传统,这是不可能的。李兆麟从党内资历、功绩、对敌斗争能力方面来看都远不如赵尚志,性格火爆的赵尚志不可能如同徐向前服从陈昌浩那样服从他。

常有人说不好给林彪当政委,仿佛林彪性格怪僻,很专横。如果彭德怀没被平反的话,可能也会有针对彭德怀的这种说法。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政委容易犯干扰军事指挥员的错误,而能让彭德怀和林彪对此类行为不介意的政委人选,当时不过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任弼时,还有一个腾代远,不过他只能与彭德怀搭档。所以,罗荣桓只能辅助林彪,习仲勋在彭德怀面前就是小孩子,王震继续接受彭德怀的领导。赵尚志与李兆麟配合不好也是有历史缘由的,不完全是他们的个人问题。

抗联为什么失败?以前总说是因为日本侵略者力量过于强大,东北的群众工作基础薄弱,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人整自己人整垮的,日军对抗联的进攻从来就没停过,以前的力量还要弱小些,为什么以前都可以被粉碎,这一次不行?反倾向斗争的后果极为严重,它造成了北满部队战斗力的急剧下降,成为后来北满抗联崩溃的根源。北满抗联的失败又导致整个抗联在东北战略力量的失衡,使日本人有机会逐个地剿灭南满,东满的抗日武装,李兆麟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这么说,抗联是被李兆麟搞垮的,日本侵略者如果得知此事实,必定认为李兆麟是被他们的天照大神附体了。

与此类似的事情豫北也有过,那个李兆麟叫信西华,抗日战争时期任豫北地委书记,此人对“肃托”很重视,“肃托”也是王明的一大工作重点,他从苏联人那儿学来的。李兆麟、信西华这类人本事一般不大,资本就是自称革命坚决,怎么表现自己坚决呢?杀敌人,他们没那本事,就杀自己人,然后说他们是叛徒、内奸。

信西华一向以狠出名,甚至部下没及时汇报工作也会被他下令处决。动不动活埋、杀头的,搞得大家都很怕他。吴蓝田是当地的老党员,有能力,正做当地抗日武装领导人王泰恭的统战工作,吴蓝田在私生活上有点不检点,信西华就说他想叛变,要杀掉他,吴蓝田的地下工作经验比靠整自己人上台的信西华强过不知多少,结果没杀掉他,反而迫反了他,吴蓝田成为当地反共最积极、罪行累累的一股力量的头目。

信西华还整陈曙辉。陈曙辉当时担任冀鲁豫卫河支队司令员,原为康泽的特务武装别动队的少将队长。信西华对这个国民党少将很是怀疑,决定杀掉他。后经特委书记王从吾劝阻,才答应把陈曙辉送去学习,但始终不同意他入党、也不承认他是高级干部。1940年百团大战中,时任文化教员陈曙辉抱着机枪冲锋,牺牲了。战友们检查烈士的日记(日记后来出版了)才知道他曾经是个支队司令员,新八旅把事情捅上去,引来了中央调查组,信西华这才被撤消职务、开除党籍。最倒霉的为王泰恭,自吴蓝田被整后,再没中国共产党党员敢做他的统战工作,他逐渐滑向国民党一方,最终被八路军消灭,其子王三祝继续与共产党作对,给当地党组织造成极大损失,最后也被消灭。其实这一切很可能避免的,当地的国民党县长贾心斋就被统战过来,后来成为河南省副省长。王三祝再混蛋,他爸爸的话要听吧?不说投向共产党,至少不会走上与人民为敌的路。谢文东,李华堂,王泰恭都是打过日本侵略者的好男儿,要不是中国共产党内有了李兆麟、信西华一类的人,他们起码可以当个文史馆员,党和人民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损失。

党内这类人不少,而且往往极左的人最容易极右,物极必反。陕北的杜衡开始极左,说刘志丹右倾,结果在革命暂时失败时他叛变了。张国焘搞肃反十分狠,仿佛人人都是反革命,就他革命,结果成为国民党特务,陈昌浩一向左得很,结果在西路军中为了向党中央证明自己听话,一再干预徐向前指挥,是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西路军失败后居然跑回家去,不敢回陕北面对组织的审查。这些人当初的表现不能说不坚决,结果却如此,让人寒心,李兆麟最后没与他们一样,也可能是因他一直随大部队活动,没机会被俘,否则不定会怎样呢?不要以为他写了一首“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诗就说明他信仰坚定,汪精卫还写过“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最后不也成了?

仔细想想,党的第一代核心、第二代核心均被多次错整,看来做事的真不如整人的,但革命事业最终得靠做事的推动。

在苏联,与赵尚志一起坐牢的还有抗联将领戴鸿滨、祁致中,他们也是过境后被苏联军队扣押的,带去的部队也被送到了新疆。苏联方面不准抗联回到东北,实际上另有隐情,就是害怕引起日苏冲突。一年半后,诺门坎事件爆发,苏方以“误会”为由放了他,并任命他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这大概是苏联见李兆麟实在扶不起来,打算还是靠赵尚志在东北多牵制点日军,顺便打击了不听话的杨靖宇。1939年7月,赵尚队回到东北,随行的还有戴鸿滨、祁致中、刘凤阳和100余人的骑兵。

回国后,他才知道,自己6000多人的部队,在仅仅一年多后,已经死的死散的散,所剩无几了。赵尚志立即投入了抗日斗争,他指挥部队攻占了乌拉嘎金矿,缴获了不少物质。但在随后的转移过程中,由于发生矛盾,赵尚志错杀了抗联十一军军长祁致中。

祁致中原名祁宝堂,是以抗日起家的绿林英雄,他对赵尚志没有在联军司令部里和军事委员会里给自己安排一个位置,没有让他与谢文东、李华堂二人“平起平坐”很是不满,认为这是“瞧不起他”,因为他的人枪比二人多。和赵尚志一样,祁致中也对自己1937年越境无故被关押一事耿耿于怀,他猜疑一切,包括北满省委,特别是对曾经的北满抗联总指挥赵尚志更是不信任。二人在回来的路上就闹了一些小摩擦,攻打乌拉嘎金矿时,祁宝堂闹情绪,表现的不是很积极。当进攻受挫,赵尚志亲自冲了上去时,他才勇敢地冲在第一线。打下该据点后,缴获了大批面粉,赵尚志命令战士们每人抗上两袋,他自己也不例外。祁致中公然违抗了赵尚志的命令,他不仅没有背面粉而且向下面的战士发了很多牢骚。

抗日14年间,东北战场上出现了难以计数的,抗联中也出过一些,从军长到师长到普通士兵,什么级别的人都有,以至于赵尚志对,一直有着近乎神经质的敏感和戒备。再加上李兆麟等人对他采取的卑鄙手段,他的神经高度紧张,此时的赵尚志心态已经失衡,内心极为脆弱,对任何一点挑战他权威的事情都非常敏感,在向小兴安岭腹地进发的路上赵尚志枪杀了祁致中,犯下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赵尚志错杀祁致中就否认李兆麟以前整赵尚志是错的,两件事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祁致中本人也有一定错误,虽罪不至死,战场纪律是铁的。赵尚志假若真是如一些人所说,对敌人狠,对自己人也狠,为什么三路军将士愿意团结在他周围?为什么赵尚志一走军心就散了?

同年9月,在到达汤原县马把头“碓营”后,赵尚志决定分兵,自己带领剩下的十几名战士留在司令部,准备召集北满党和军队的会议,他写信给北满省委书记金策,要求召集各地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负责人来他处开会,商讨东北抗日斗争的重要问题。

得知赵尚志回来后,曾经捎口信把他骗到苏联的陈绍滨威逼部下先缴了赵尚志的几个士兵的械,又威逼部下去抓赵尚志。在缴不了赵尚志枪械的情况下,陈绍滨秘密命令部下,向附近的日军报告,让他们来捉赵尚志,嘴脸终于暴露出来,当然有可能是向王明学的,当初何孟雄和林彪的堂兄就是这样神秘被害的。后来此人又到处散布消息说,赵尚志要捕杀所有北满省委的主要领导。于是,没有人敢去见赵尚志,赵尚志被孤立起来。陈绍滨于1940年后消失了。长期来,抗日联军中的将领鱼龙混杂,由于条件不允许,收编而来的杂牌军很难得到正规的政治军事训练 ,所以,问题百出。 他可能一直生活到了解放后,在东北这类善终的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31 20:49:50编辑过]







*.*.*.* 2008-12-22 10:44:29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邮箱有积分!积分换礼大升级,快抽取 第 2 楼




文章提交者:客观123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这时尚连生(他当时是赵尚志的政治秘书,随赵回东北后离开了赵,后查明是内奸)也造谣,诬陷赵尚志设下圈套,要捕杀省委负责同志。不久,北满省委得知了祁致中被杀的消息,加上此前的反倾向斗争,省委对于赵尚志不能不产生疑虑,李兆麟等人拒绝与会。在“碓营”等了三个多月后,赵尚志不见北满省委人员到来,派出去的部队也没有下落,遂在1939年底再次入苏。由于没有及时采纳赵尚志等人的建议,日本侵略者的并大屯计划已见成效,抗联损失惨重,整个东北的局面已相当严峻,赵尚志孤掌难鸣,此番失败在所难免。这时抗联二、三路军的领导人周保中和冯仲云也来到了伯力,召开了第一次伯力会议。三人在会上就东北抗联的今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澄清了许多误会,并共同确定了今后的活动计划。不听取赵尚志的意见吃了亏的周保中老实了。

1940年1月28日,中共北满省委在帽盔顶密营省委秘书处驻地岩洞中召开了省委第十次常委会议, 做出把他开除出党的决议。在这份《关于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中,指出把他永远开除出党的原因在于他犯有三大严重错误:一,赵尚志1936年在党的会议上反对中共中央路线,反对王(明)康(生)指示信;二,实行左倾关门主义路线;三,怀疑北满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党内奸细,并密谋捕杀北满省委负责人。这给了刚燃起希望的赵尚志以当头一棒,周保中和冯仲云也十分愕然。

周保中和冯仲云为此分别写信给北满省委,希望减轻处分,赵尚志也提笔给北满省委写了一封言词诚恳的《请求书》。在承认自己确曾犯有错误的同时,又声泪俱下地要求北满省委把他留在党内。他写道:“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因为我参加党的革命斗争已经十五年,党的一切工作,就是我一生的任务。请求党重新审查。同时,我认为党不能把我从党的部队中清洗出去,那将会使我像受到死刑宣判一样难过。我万分地向党请求审查,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恢复我的工作,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因为我已离开北满工作,所以暂不能与诸同志会面。仅以多年的工作关系向党各组织、各党同志、联军各干部及战士同志们,致以极热烈的希望和最高的革命敬礼。”

当时的中共北满省委书记金策不久即复信给赵尚志,复信中说:“北满省委首先告诉尚志同志,北满省委从来没怀疑过尚志同志是奸细。也不是因此而开除党籍的。更不是根据1938年以前的错误,而是根据1939年尚志同志在下江企图策划反党的严重错误,而永远开除的。在去年12月,###、###二同志来岭西同我们见面时,我们才知道尚志同志去年在下江行动的经过和反党的企图。……北满省委根据上级党的建议,尊重兄弟党的建议,根据北满党大多数同志的讨论决定,只取消其‘永远’二字,改为‘开除赵尚志党籍’。其它,没有减轻的余地。”信中所谓“根据上级党的建议”是无中生有,当时东北只有三个同级的省委,就是因为失去了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才要派赵尚志到苏联,“尊重兄弟党的建议”是指朝鲜共产党的意见,金策是朝鲜共产党干部,他于1939年5月就任北满省委书记。对比之前的会议决定,可以发现少了“赵尚志1936年在党的会议上反对中共中央路线,反对王(明)康(生)指示信”与“实行左倾关门主义路线”两条,金策支持赵尚志的观点,但不主张公开反对苏联的指示,因此在回信中没提那两条,只提了赵尚志要杀北满省委一条,文中提到的###、###二同志我推测不是陈绍滨、尚连生,因为他们已被查出是内奸,没必要现在还为他们隐讳,这里指的可能为李兆麟和张兰生,因作战失利,金策得以结束反倾向斗争,并给予李兆麟和张兰生处分,张兰生被免去北满省委书记一职,由金策接任,但二人的影响力仍很大,金策也不敢漠视他们的声音,金策是否相信陈绍滨、尚连生的话,李兆麟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因无确凿的史料,现在还不得而知。仅凭这两人的话,没经过调查就开除了赵尚志的党籍,我估计李兆麟等人应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是赵尚志第二次被开除党籍,李兆麟利用党内分歧耍弄手段将赵尚志架空,真是个内部斗争的高手,他的后人还有脸出来为其摆功,无知还是无耻?自己明白!

在这种情况下,赵尚志已无法再回北满工作,周保中请他到二路军任副总指挥,两人并肩战斗了一段时间,没多久赵尚志在二路军召开的整训会议上再次遭到过火的批判,结果“被取消正在参加的第二次伯力会议资格,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职务也被撤销。”(《东北抗日联军后期斗争史》,60页),这位抗日名将,陷入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

周保中在伯力的表现似乎是有所悔意,可他解放后又在一份材料里说赵尚志放弃部队逃跑到苏联去了,他当时是在世的抗联领导人中级别最高的,他这样说之后,大家出于维护党的团结也不好说什么了。他死后,又开始了文革,使赵尚志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平反。周保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大家心里应有数,把部队失败的责任推到赵尚志身上对谁有好处,我们都明白,只是这恰恰突出了赵尚志在抗联不可替代的作用。话语权的大小有时与人的寿命和行政级别呈正相关,谁的命长,谁的官在活着的相关人士中最大,谁就有话语权,这是党内十分不好的一种风气。

我推测当初他在苏联最初的表现是因为见赵尚志被苏联任命为抗联新的总司令,他摸不清苏联的态度。后来见赵尚志被开除了党籍苏联也没怎么样,他才明白苏联并不如同支持王明一样支持赵尚志,毕竟赵尚志不像王明那样听话,苏联见抗联大势已去,赵尚志也不能再为他们牵制日本的军事力量了,倒是李兆麟更听话一点,所以周保中的态度又开始变化了。解放后,以前紧跟王明的康生一度权势薰天,“六三指示信”及三封补充来信就是王明与康生发出的,他更可以放心地将责任推到赵尚志身上,不知康生在中间起什么作用没有?是不是他对周保中施加了什么压力?

周保中后来写了本回忆录,被一些人捧得很高,只是为什么民间没有“南杨北赵中保中”的说法?为什么赵尚志被整掉了不久他的二路军也很快不行了?周保中一张脸长得和戴笠一样长,据说这种长相的人有福气。他确实有福气,找了个漂亮老婆,战斗生活两不误,跑到苏联也没有闲着,后代造出来了。那个时候,赵尚志的身躯被扔到江中,头颅失踪,近年才找到,杨靖宇也已壮烈牺牲了。不过,周保中的功劳还是很大的,对敌斗争也坚决,比李兆麟强得多。他也识时务,解放后,他回到家乡云南,与东北那帮人接触少了,自然受的冲击也少,中央当时为什么担心受苏联人影响很大的原抗联人员,此事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应明白,无论是沙皇俄国还是苏联,对东北都是虎视眈眈。我不是说抗联的人有与苏联人勾结的事,但中央必须得有这个考虑,中国吃俄罗斯的亏多了去,不得不防。

我说李兆麟、周保中的人品有问题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张口原则性,闭口纪律性,动不动就以不忠于革命打击同志,但到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得没有一点党性了。如在东北时可以推说是相信了内奸的谎言,没有去参加赵尚志召集的会议,为什么到了苏联仍然不服从赵尚志这个苏联任命的抗联总司令?他们不是以不服从来自苏联的文件精神给赵尚志扣帽子吗?难道是怕赵尚志报复他们?这一点上他们就不如刘志丹了,红二十五军到陕北后,原先跟张国焘的那些政治保卫局的干将们打算肃掉他,送命令去抓刘志丹的士兵不知道命令的内容是抓刘志丹,加之十分相信他,在路上将命令交给刘志丹看了,刘志丹知道组织上要处理自己,不待人捉,就主动到肃反干部那里去了。

在王明、康生的领导下不是犯错的理由,李兆麟、周保中犯的错也不全是王明、康生的责任,诬蔑赵尚志在日军进攻前脱离队伍逃到苏联是王明、康生的意思吗? 李兆麟的子女有姓张的,周保中原名奚李元,云南白族人,以后要是遇见他们的后人,一定要小心,我不支持血统论,就怕家学渊源。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赵尚志本可以就此借养病在苏联休养几年,但他认为祖国尚未得到解放,自己不能安居国外,主动要求回国拉队伍,后被叛徒出卖,牺牲。不过,他真是很强大,临死前还把出卖自己的杀了,往往外战行的,内争就不行。赵尚志一生用枪炮、热血谱写的诗篇足以彪炳千秋!

如果赵尚志不牺牲,抗战胜利后,陕北很可能扶持他领导东北原抗联部队,苏联要扶持王明那样听话的,当时王明在党内代表的就是苏联,陕北也要扶持一位不听苏联话的,谁都知道俄国人想让东北成为黄俄罗斯不是一天两天了。解放初期,周恩来问东北的同志为什么不宣传赵尚志,东北的人说他被开除党籍了。周恩来说,开除赵尚志党籍的事中央不知道,明显有不承认的意思,又要求起码以民族英雄来纪念。后来的抗联是李兆麟一派把持,且有苏联背景,当时中央为了争取他们,不愿因历史问题逼迫他们投向苏联,加之康生一度得势,便一直没再提此事。中苏关系闹僵后,又是文革,直到1982年6月8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提议,给予赵尚志完全平反并恢复党籍,可以说赵尚志为中央抵消苏联控制东北的影响作了名誉被损害的贡献。当初中央为了争取东北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共产国际曾有一个情报网在中国,据说斯大林在建国后交给中共了,谁知道交完没有,情报网可以对付日本人、国民党,还不是可以对付中国 还好,苏联终于解体了,真是让人后怕。以前看文革时斗东北领导人的照片我很气愤,现在想来,这里面有些人是跟王明、李兆麟走的,也曾斗过赵尚志,斗过赵尚志的那些人被批也是活该,虽然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一股愤愤之气驱使我这样想。

赵尚志牺牲后,日本人不放心,让李华堂、谢文东等人来辩认。李华堂第一眼就认出了面前的死者就是他追随多年的赵尚志。尽管有不少日本人跟着,他还是哭了,大声道:司令,你也这么着了吗?你也这么着了吗?他大哭嚎啕,被日本人强拉出去。谢文东来时爬犁上的赵尚志遗体的样子非常惨,胡子眉毛全是白白的霜雪,眼珠子冻成了两个白冰球往外鼓鼓着,头发冻得粘在爬犁上,脖子歪向一边。一个伪警察怕谢文东不得劲看,用脚咚咚踢了赵的脑袋几下,想让他正过来,结果一绺头发都扯掉了,他的脸也没转过来。没想到这几脚,把谢文东给踢火了。他眼珠子一瞪,伸手把那家伙推了个跟头:“妈了×的,你没长手啊!”人堆一下子静了下来。谢文东阴着脸走到爬犁跟前,弯下腰去仔细看了看赵的尸首。直起腰时,叹口气说:“赶紧给他准备口好棺材,别让他在这冰天雪地里露着。听见没?”他拍了拍粘在裤脚上的雪,走到那两个陪他来的日本军官面前说:“没错,是赵尚志。” 要是赵尚志还活着,这两人就算成了,抗战胜利后也不会成为《林海雪原》中的大土匪,赵尚志的人格魅力加上实力,他们不会不识实务的,马占山都能反正,他们坚持抗战的时间可比马占山长。但他们知道当时是间接害死赵尚志的李兆麟及其派系在当权,他们不敢过来,他们也曾经在艰苦的年代里坚持过,只是没有坚持到死。李兆麟是制造、反革命的。另外还有大批老抗联在队伍被打散后隐居民间,解放战争时期不归队,建国后不找组织,很多都是因被内部斗争伤了心,凡集体主义为主流的组织必有派系,有派系就会有矛盾,有矛盾就很可能产生冲突,且冲突很容易升级,一点小问题就可能引发大斗争,派系间的大规模冲突周期性出现。赵尚志牺牲了,在他们心目中是李兆麟及派系在当权,他们不敢回去,怕说不清,也不愿如周保中等人那样说假话。

李兆麟以不光彩的方式整倒了赵尚志,他又得到了什么呢?搞这场斗争的结果是产生了极大的内耗,致使军心涣散。没有了赵尚志的北满领导层没能根据日益恶化的敌情产生正确的应对措施,日伪军5万多人的大讨伐,将赵尚志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满和下江根据地打了个一干二净。他想夺权,想与赵尚志比高低,他的老对手兼老上级赵尚志的死法可比他英雄多了,也光彩得多。李兆麟死在了女人手里,赵尚志死在抗日前线!临死还打死了暗杀他的叛徒,真强悍啊!

来看看李兆麟疑似不光彩的结局吧。

李兆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滨江省(后并入黑龙江省)副省长兼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松江军区副政委,同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国民党军统局滨江组的特务对李兆麟恨之入骨,将他列为第一号暗杀对象,派了个叫孙格玲的混血美女将其引到家中杀害,他们选择了水道街9号作为暗杀地点,因为这里是军统特务孙海镜家,此处又在中苏友协附近,便于李兆麟前往,就是现今的兆麟街96号(哈尔滨市中心休闲广场)。事后国民党先说是苏联人做的,又说是黄色事件,我仔细分析整个事件,发现不少疑点。具体的大家自己查资料。

按现在通行的说法,孙格玲接受军统局滨江组负责人何世英的任务后,想方设法接近李兆麟,1946年2月28日利用在市政府开会的机会认识了李兆麟。此后多次找机会与将军接触,称自己是烈士子弟,对国民党的作法很不满,并表示对李兆麟很敬仰,愿意为李兆麟做些工作,获得了李兆麟的好感。之后她约请李兆麟将军,如有机会去其家坐坐。李将军考虑到此时正是联合各方面力量的时候,于是答应前往。

3月8日上午,孙格玲又发出邀请,李兆麟见其态度诚恳,便同意9日去孙格玲自称的家。8日晚上,我党一位同志曾特意赶到他家里对他说:“常有你的黑信,说要杀你!你要当心!”李兆麟没当回事地说:“杀我干什么?我值几文钱,抗战这么多年,日本鬼子的枪子儿在我的背包和棉大衣上打了八、九个眼,也没碰到我的肉。”

据李兆麟的女儿张卓娅说母亲回忆,当时她在一岁,3月9日早上, 李兆麟对妻子说:同国民党市长有约. 让妻子把衣服熨一下。九点多钟穿起熨好的衣服离开了家。”下午1点,李兆麟来到南岗车站街(今红军街)1号参加市委会议,三点半他向市委书记钟子云报告有一个会见需要参加,经允许后离开会场返回中苏友协,行至地段街,车子发生故障,司机小卢和警卫员李桂林修理汽车。这时,恰逢《哈尔滨日报》社长唐景阳乘马车路过,父亲即同车返回中苏友协,此时已近4点,父亲见警卫员仍未返回,便决定单独前往赴约,他在日历上写下“下午三时应邀去水道街九号商定国大代表”,叮嘱秘书于凯“我到水道街9号去,李桂林回来后,你告诉他,我到水道街9号去,那个地方离华丰楼不远。我最多一小时就回来,你告诉他就行了”之后,便出门向距离仅百米的水道街9号走去。也就是说李兆麟坐的为自己的人开的车,司机是小卢。要见国民党市长为什么不在中苏友协见面?孙家离中苏友协只有一百多米,如是为保密,为什么又对妻子说了,按党内纪律,机密对家人也要保密。

据《杀害著名共产党人的凶手落网记》(《党史博览》2005年第12期),1946年3月9日,中苏友好协会会员孙格龄(军统特务)约李兆麟到她家去,说有紧急事情报告。这里说的是3月9日这里说的是孙格龄约李兆麟到她的家,不是与国民党市长有约,只说有急事报告。与李兆麟的女儿张卓娅所说母亲回忆的情节有较大差别。在李兆麟没到来之前,隐藏在孙格龄家中的特务和土匪做好了刺杀准备:刘文升把剧毒氰酸钾铝放到暖水壶里,特务阎钟章及土匪高庆三、孟庆云各持短枪藏在厨房,刘文升、阎力维、刘明晨等人藏在楼下巡风,同时准备劫杀李兆麟的警卫员。在中国大陆,中共共产党党史类刊物都是十分权威的。

又有版本说,3月9日下午四时有人送信给李兆麟,原来是国民党哈尔滨市市长杨绰庵,邀约李兆麟到他寓所谈话。一会儿一辆汽车来至李宅迎接李兆麟。开至中苏友好协会附近,汽车突然抛锚,李兆麟的警卫员下车帮助修车。李兆麟下了车,步行去水道街 9号(与中苏友好协会相距100米左右)杨绰庵的寓所。一进门,就碰上杨绰庵的女秘书孙格龄(她便是秘密安置在中苏友好协会工作,以监视李兆麟行踪的‘保密局’女特务)。李兆麟对她也十分熟悉,随即脱下大衣交给孙格龄,便进入会客厅,与杨绰庵市长见面谈话。水道街 9号为军统特务孙海镜的家,李兆麟长期与杨绰庵斗争,他会不知道杨绰庵的家中哪里?且约李兆麟的时间与张卓娅的说法不一致。这个版本我认为不准确,值得注意的是该版本将孙格龄在其中的作用减到最低。

可以确认的是,李兆麟与孙格龄早就认识,是孙格龄约他出去的,去的是孙格龄自称的家,实际那里是另一特务孙海镜的家,不是杨绰庵这位国民党市长的家,他的家李兆麟应该知道,李兆麟对妻子与组织说的都是见杨绰庵,李兆麟是在那里被杀害的。去的时候李兆麟孤身一人,没带警卫员,这明显违反规定,当时中国共产党在那里没多大军事力量,苏联人的军队也指不上,主要是靠政治手段与国民党作斗争,且形势险峻,之前已有我党人员被暗杀,也有我党工作人员警告李兆麟,他还是一人行动,那地点离中苏友协近不能成为理由,有建筑相隔,里面发生什么事外面不知道,他从军这么久不可能不明白。李兆麟死后各版本的说法都有,考虑到当时中国共产党部分高级干部如高岗之流到东北后乱搞女人,贪图享乐的表现,不能不使人怀疑李兆麟与孙格龄的关系。《雪白血红》中曾对此类事情有描述,虽传说该书曾被禁,但始终没人站出来控告其诽谤,近来续集都出来了,可见没有乱说。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说李兆麟是因贪恋孙格龄的美色被诱杀的,毕竟还没有证据,只是以李兆麟对赵尚志使用卑劣得令人发指的手段,落到如此下场,也不能让人同情。希望以后关于此事件的各种版本少些,免得节外生枝。

其实,连党曾经的总书记向忠发都叛变了,被周恩来评价为节操还不如一个妓女,就算李兆麟真是被色诱的也没什么,无损我党的光辉形象。

赵尚志牺牲后虽因中央为争取从苏联回国的抗联没有及时为他平反,但时隔这么多年,人民没有忘记他,纪念他的活动此起彼伏,毕竟他的威望是在对敌斗争中打出来的,战果是实实在在的。李兆麟则不一样,记得我儿时他的形象还可以,写的诗也被广为传唱,当时中央还没腾出手来处理此事,他的党羽也还在。近年来可不行了,随着其成事不足、败家有余的真实面貌逐渐暴露,人民对他越来越没兴趣。他到部队上任政委时,赵尚志的队伍已成相当规模,他接任三路军总指挥后一年就把家底赔个干干净净,实在难以让人服气。去苏联后,抗联战士们被一批批空投回国破袭,侦察,他安坐苏联做人,他可是有子女留下来,张卓娅现在可以出来为其辩护。赵尚志呢?为了抗日连家都没成。部下被清洗了,又没当官的子女留下,当然缺少为赵尚志吹嘘的人,但英雄是不需要吹嘘的,人民自然会记得,只要会识字、肯花功夫看史料的都知道谁是好汉谁是混蛋。

今天重提这段历史是为了正视听,正民心,党提出对历史问题不要过细,那是因为有些问题还没到细细探究的时候。当初不恢复赵尚志的党籍是为了团结李兆麟一派,李兆麟死了,和他一起整赵尚志的人还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苏联人染指东北。毕竟抗联这些人在苏联这么些年,你知道苏联人在里面发展了多少间谍。抗联将士为中国的命运作了艰苦的奋争,付出巨大的牺牲,为的就是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再不受他们曾经历的苦难。历史是残酷的,我们不能心存侥幸,怀疑是安全的保障,为了祖国不再经历苦难,相信抗联将士们能理解组织所做的一切。

实事求是乃中国共产党行事的根本宗旨,到了适当时候,真相必须公开。解放后平反的冤假错案还少吗?胡风、潘汉年、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不都曾经是反革命吗?康生、谢富治原来不是革命领导吗?及时彻底地纠正错误是中国共产党青春不老、永远胜利的源泉。东北老百姓说打江山的不能坐江山,说的就是杨靖宇、赵尚志和那些牺牲了的抗联战士,回国袭击侦察的小分队伤亡很大,不是如电影《远东特遣队》那样跟玩儿似的。李兆麟这帮人败完赵尚志创下的家底后就跑到了苏联,出击国内、损失惨重的是普通战士,回国后享受高待遇的却是李兆麟这些在苏联安安全全活下来的人,还拖家带口的一大帮。现在电视上抛头露面的老抗联不是本人或者子女当了大官的,就是长得漂亮的,那些为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出生入死,一身打得稀烂、看起来十分吓人的老人谁记得?那位为保抗联同志安全设计除掉当了叛徒的丈夫的女抗联谁还记得?揭批李兆麟的罪行就是为了正民心,让那些妄图学习李兆麟靠整人向上爬的人放弃幻想。大力宣传赵尚志就是为了弘扬正气,不能寒了真正为民族奋斗的人的心,更不能寒了人民的心,你以为老百姓真傻啊?!

说句题外话,我不反感政治工作人员,黄克诚、杨成武一类的政工人员多多益善。相反,我认为整肃是必要的,缺少必要整肃的中国共产党都成什么样了!

巴彦抗日游击队指挥部领导同志在攻占巴彦县城胜利后的合影。前排左起,陈维新(一大队副大队长),高志鹏(三大队大队长),侯振邦(排长),赵尚志(参谋长,后任政治部主任),于天放(特派员,情报处长),张文藻(秘书长),米秀峰(二大队副大队长),后排左起,夏尚志(二大队大队长),陈勋(政治部主任),张甲州(总指挥),郑炳文(后勤部长),张清林(一大队大队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