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听】钢琴特辑:大音乐家的抒情小品10首连播

时易乾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不能不听】钢琴特辑:大音乐家的抒情小品10首连播

 



1. 舒曼-童年情景Kinderscenen -梦幻曲Träumerei (Reverie)Op.15 No. 7 for piano, F major Op. 15-7


/>

 2. 贝多芬Beethoven-G大调小步舞曲

/>


3. 柴可夫斯基 Tchaikovsky- 钢琴套曲四季 - 六月 - 《船歌》 Les Saisons Op.37b, No. 6 Juin Barcarolle

4. 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即兴曲 Impromptu, D899- No.3. (Op. 90-3)

5. 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即兴曲 Impromptu, D899- No.4 (Op. 90-4)

6. 格里格 Grieg- 致春天 Op.43-6 Til Foraret Song Transcriptions (6)

7. 德彪西Debussy- The Maid With The Flaxen Hair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 

8. 德彪西Debbusy - 德彪西幻想曲Reverie
 
/> 

9. 柴可夫斯基Tschaikowsky-钢琴套曲 - 《四季) 狂欢节The Seasons, for piano, Op. 37 February, Carnaval

/> 


10.柴可夫斯基Tschaikowsky-钢琴套曲四季 -《秋之歌》The Seasons, for piano, Op. 37 October, Autumn song

/> 

舒曼《童年情景》Kinderszenen (Scenes of childhood) Op.15  

《童年情景》之《梦幻曲》 钢琴曲,完成于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童年情景》是作者于1838年创作的一组音乐小品的总题目,是钢琴艺术史上的一部极为独特的作品。虽然按内容来说是描写儿童生活的,但这部作品不只是为儿童所写,也是为成人所作,表现成年人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作品手法洗炼,形象刻画生动准确,心理描写逼真,欢快动人,饶有情趣,但也流露出一种因为童年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 这其中的第七首《梦幻曲》是全世界妇孺皆知的名曲,经常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这首曲子主题非常简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线几经跌宕起伏,婉转流连,使人不觉中被引入轻盈飘渺的梦幻世界。  

《童年情景》的全部十三首乐曲都有标题,分别是:"异国和异国的人民""奇异的故事""捉迷藏""孩子的请求""无比的幸福""重大事件""梦幻曲""炉边""竹马游戏""过分认真""惊吓""孩子入睡""诗人的话"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自幼显露出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先学法律,但仍孜孜不倦地学音乐,以至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1830正式开始了音乐家的生涯。由于急于求成,把手指练坏,转而从事音乐创作和评论。他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生性热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有许多新颖独特的钢琴名曲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与妻子克拉拉的结合,一直被人传为美谈,并促使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1840年写了一百三十八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最著名的有:歌曲集《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后又写下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雷德序曲》等杰出的作品。

【创作背景】

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由十三首小品组成,这部套曲说起来知道的人不少,但熟悉全部内容的不会太多,一般人们只是熟悉其中的第七首《梦幻曲》。这是一首美丽温馨的小品,如同摇篮曲一般恬静安详,它的曲调在世界各国家喻户晓,即使不太关心音乐的人,听到《梦幻曲》也能随着哼唱,人们常说的脍炙人口,大约就是这个境界。《童年情景》之所以成为一部名曲,主要利益于《梦幻曲》的流行。 

套曲《童年情景》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确切地说,是舒曼写给他热恋中的情人克拉拉·维克的情书。舒曼18岁从家乡茨维考到莱比锡大学法律系学习,同时,跟钢琴家弗里德利希.维克学钢琴,这时维克的女儿克拉拉只有9岁,父亲的精心培养下,钢琴已经弹得很出色了。两年以后,舒曼的母亲不再阻挠他学习音乐,舒曼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他住到老师维克先生家里,专注于钢琴演奏。在维克先生家的日子是愉快的,维克对这位入室弟子视为己出,舒曼与克拉拉也结成兄妹般的友谊。他们在钢琴上弹四手联弹,做有趣的音乐游戏,一起读书、郊游,舒曼还给她讲离奇的故事。舒曼每写出新钢琴小品,就由克拉拉试奏。

随着年龄的增长,克拉拉与舒曼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友谊变成了爱情,这时的克拉拉16岁,已经是颇具才华的青年钢琴家了。维克先生觉察到女儿的感情变化,不禁勃然大怒,他禁止女儿与舒曼有同学之外的任何感情,他要女儿成就为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而感情游戏将毁掉一个人的远大前程。维克粗暴地干涉女儿的爱情还有一个说不出来的原因,舒曼此时已愚蠢地弄伤了手指,完全不可能成为演奏家了,不得已他开始走上创作道路,而作曲家显然是个很没有保障的职业,多少有才华的作曲家,甚至是公认的大师往往一生贫困潦倒,维克先生不能把自己的掌上明珠交给一个待成名的作曲家。这位固执的德国老头挖空心思拆散年轻的一对,他带着女儿离开莱比锡,不准他们会面,禁止他们通信,甚至不准克拉拉弹舒曼写的曲子,舒曼这时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了。有一次克拉拉在德累斯顿演出,舒曼偷偷跑去与她见了一面,维克知道后立即宣布,他们要是再敢见面,就要用手枪干掉舒曼。这件事在当时的音乐办几乎成了一桩丑闻,在经历过启蒙运动并呼喊着个性解放的欧洲,如此粗暴地干涉年轻人的爱情会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的。维克带克拉拉到巴黎演出时,肖邦对此事表示了不满,维克的好友李斯特竟宣布与之绝交,抗议他的暴行,在莱比锡的门德尔松也向舒曼表示同情。

1837年到1838年,舒曼到维也纳居住了一段时间,他想在这座音乐名城感受一下维也纳乐派的文化氛围,但是在贝多芬、舒伯特去世之后,维也纳的音乐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典音乐传统遭到冷落,四处弥散的上兰纳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当局需要这类歌舞升平的音乐,当局也禁止言论,舒曼在维也纳出版《新音乐杂志》的申请没有获准。这时舒曼很久没有克拉拉的音讯了,克拉拉的情况他一无所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克拉拉在演奏会上演奏了他的作品,这无异于发出一个信号,克拉拉还在等着他。希望重新燃起,回忆起与克拉拉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舒曼便写下了几十首钢琴小品,这些小品像一幅音乐素描,记录着舒曼最初与克拉拉相识时的生活片段,那里克拉拉还是只有9岁的小女孩。 

根据舒曼自己的说明,他当时共写了30首小品,从中挑选13首,每首都加上标题,合成一集,取名《童年情景》。浏览一下套曲里13首小曲的标题,就知道音乐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如《木马骑士》、《惊吓》、《捉迷藏》、《奇怪的传说》,等等,这些都是普通儿童生活场景。但是,舒曼在描绘这些情景时,是有很具体的生活事件为根据的,作曲家不说,外人是无论如何无法猜测的,只有舒曼和克拉拉两人在弹起这些小品时才会在妙趣横生之处彼此送上会心的一笑。所以前面提到,这是一部私人化作品,舒曼把它寄给远方的克拉拉,提醒她不要把爱人遗忘。 

有一些音乐赏析文章说《童年情景》充满了童稚之趣,这话自然不假,但接着说这是作曲家回忆童年生活的作品,就失之不察了。这部套曲大致描写的是克拉拉9岁到13岁之间的生活,是舒曼以兄长般的眼光对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观察印象。套曲里到处都是克拉拉的影子,套曲的第10首《过分认真》,是舒曼回想起克拉小时候整天淘气和傻笑,有时却忽然躲进墙角,故作深沉地扮出一副认真思索的样子。舒曼后来对成了他妻子的克拉拉说:“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我在维也纳写下了这部作品。” 

《童年情景》的13首短曲从各个侧面描写儿童生活,有的是游戏场景,有的只描写一个神态,有的描写孩子的心理活动,合起来便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儿童世界。生动的形象是整部套曲的主要特点,例如第9首《木马骑士》,用切分音和低音节拍模仿小孩子摇木马的“格登登”的节奏,既形象又生动,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孩子骑在木马上前后摇摆的动态。又如《捉迷藏》,快速跳跃闪动的旋律刻画出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心情地欢乐。全部作品里流行最广的当然要属《梦幻曲》,这首曲子常拿出来单独演奏,并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与合奏,它的旋律非常简单,便于记忆,乐曲起伏回转,富于浪漫的幻想,有一种朦胧美妙的憧憬蕴含其中。 



【欣赏指南】

舒曼的《梦幻曲》,其实是他一个取名为《童年情景》的钢琴小品集中的第七曲《梦幻》,我们要屏息静气,好好地在其中谛听自己的心声!这支小曲是舒曼所有作品中最为流行的一首,这一曲中含着温柔的诗情,吐出情迷的心绪,又像笼着一层雾气似的,散发一种朦胧的美。

《梦幻曲》是舒曼钢琴组曲《童年情景》中最动人的一曲,舒曼说:“没有任何作品像《童年情景》那样,是真正从我的心中流出来的。”

《梦幻》在这首言简意赅的乐曲中,我们能够明显觉察到诗歌般层层递进但又有些微妙变化的律动感。人们对那四个小节旋律既熟悉又喜爱,那些轻盈融情的歌,是每个聆听此曲的人心中的旋律。它叙述着人们儿时的美丽的梦,也抒发着理想世界的温暖、深远与甜蜜。

 一支简短的旋律包容了人们对生活、对爱情、对幻想的追求与希冀,也表达人们对已逝去或将来到的美好的梦幻的热望与挚爱。这支旋律可以响在孩子的摇篮边,也可以在庄严的凯旋行列中奏响,它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力和无限宽广的适应性,显示出这个梦幻主题是永恒的,也是不朽的,细腻的音乐表情,丰富的和声语言,引人入胜的表现力,使这首短诗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百听不厌。

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这一乐曲是在1796年三月,以“六首钢琴小步舞曲”的标题所出版的小步舞曲集中的第二首。据推测,这一小步舞曲集很可能是在1795年,由原来为管弦乐队而写的乐曲改编而成的。本曲既可用来伴舞,又颇具欣赏性,因此二百年来久盛不衰,是通俗名曲中的精品。

 “小步舞曲”原是流行于法国农村中的一种民间舞蹈音乐,后来逐渐进入宫廷,成为贵族舞曲。小步舞曲大多采用3/4拍子,中速,节奏平稳,风格典雅、明快、轻巧。

这一《 G大调小步舞曲》是在当时作者所写的众多小步舞曲和德国舞曲中,最著名的作品,它曾被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弦乐四重奏曲乃至轻音乐等各种形式,并以《贝多芬小步舞曲》之名广受听众的喜爱。本曲为典型的“三段体”结构,第一主题婉转如歌,第二主题带有活泼、跳跃的性质。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 

 选自附有“十二种性格的小品”这一副题的钢琴曲集,共十二首,创作于 1875 1876年,这是应《小说家》杂志的约稿所作的十二首“乐配诗”作品。它用音乐描写了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的性格,并配以专作的诗歌,音乐合称“四季”。其中以第六首和第十一首最为著名。 

柴可夫斯基四季套曲之六月--船歌 

第六首“六月”为一首船歌,g小调。 诗作者是普勒席杰夫。描写夏天泛舟嬉戏的情景。一般说来,船歌都是以6/8拍为多,惟这一首乐曲的主部却是4/4拍。音乐采用了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滑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辽阔国土上的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 

 01 一月.壁炉旁  

 02 二月.狂欢节 

 03 三月.雀之歌  

 04 四月.松雪草 

 05 五月.白夜 

 06 六月.船歌 

 07 七月.割草人之歌  

 08 八月.收获  

 09 九月.狩猎之歌  

 10 十月.秋之歌  

 11 十一月.雪橇 

 12 十二月.圣诞节

舒伯特即兴曲

舒伯特共作有11首即兴曲:D8994首,D9354 首和D9464 首。

即兴是舒伯特钢琴创作中较为重要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舒伯特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即兴曲的艺术特色揭示出舒伯特古典与浪漫相结合的创作风格。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FranzPeterSchubert,17971828)是十九世纪初奥地利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短暂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除艺术歌曲、交响乐、室内乐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外,在钢琴音乐创作上也有许多经典之作,为钢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1首即兴曲为舒伯特的晚期作品,是钢琴音乐文献中的艺术珍宝,集中体现了舒伯特独特的创格与个性与风格。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在继承古典音乐表现技法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形式的局限,革新和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表现技法,鲜明地刻画出不同的音乐形象,毫无保留地展示了他丰富的艺术想象。 

爱德华·格里格 Edvard Grieg)《致春天》To Spring 

这一钢琴小品也常被译为《致春天》和《春颂》等,选自格里格所创作的《钢琴抒情曲集》。这一曲集中共有66首钢琴小品,内容包罗万象,体裁广泛,大多小巧精致,手法朴素而洗炼,具有典型的挪威民族风格。  

本曲为热情洋溢的快板,升F大调,6/4拍子。乐曲开始时是在右手轻轻敲出来的高音和弦衬托之下,由左手奏出颗粒清晰而单纯的主题,仿佛久候的北欧之春终于降临,冰雪消融,大地复苏,到处充满了一派生机。中段虽安插了略呈晦暗的部分,仿佛阴风刮来,春寒料峭,但很快就被柔和的春风吹得烟消云散,又回到了前面的主题。整个乐曲充满了对春天的感激与憧憬,是一首内涵丰富的珠玉佳品。 

爱德华·格里格 Edvard Grieg,18431907),挪威作曲家,十九世纪中后期,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继续影响着欧洲其它民族,使整个欧洲都处于文化艺术复兴的高潮中,过去,这方面一直比较落后的挪威,不仅在文学上取得成就,这里特别指的是易卜生的文学作品,而且,在音乐方面也形成了独立的民族乐派,出现了第一位获得世界声誉的北欧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所以,格里格在西方经典音乐史上的定位是——第一位获得世界声誉的北欧作曲家。

这位出色的抒情音乐作曲家是挪威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如果,你在挪威,可以说任何人的坏话,决不能说格里格一个字的不是。

格里格的作品主要是小型作品,别是具有挪威民间风格的抒情小品。他的音乐色彩丰富,感情真挚,温暖宜人而富有戏剧性,作品在创作旋律和配器方面有特殊风格。

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一译《金发女郎》,选自德彪西的钢琴小品集《前奏曲》,为第一集中的第八曲,作于1910年。 

法国诗人勒孔特·德·里尔曾有一篇同名诗, 内容描写的是“坐在盛开着鲜花的越桔树丛中的遥远爱人的温雅和妩媚姿态。”作者从此诗中获得创作灵感。 这首短小而又抒情的前奏曲,清新、恬静、优雅而充满活力,具有“五声音阶”的特色。曲中所描述的少女形象活龙活现,她的内心世界也不是神秘的,而是富有活力的,犹如少女歌唱的清晨那样质朴、温暖,沐浴着阳光,充满着光明和幻想。

很喜欢这曲钢琴小品,她像一阵清新的风,轻轻的吹过,你还来不及回味的时候,她就走远了;再一听又像清凉的水,叮咚叮咚的响着,一种纯洁而饱满的美。是的,音乐使人安静。 

应该是这一首诗: 

            "是谁坐在盛开的苜蓿花丛中,  

            自清晨起就放声歌唱? 

            那是一位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姑娘, 

            她的樱桃般的嘴唇美妙无双。 

            在夏日明亮的阳光下, 

            云雀的歌声在回荡, 

            爱情在她的心中发芽滋长。" 

浪宽 发表评论于
回复蓠篱原上草的评论:
因为平时主要在音乐论坛活动,没有及时回复,请谅.我只是业余爱好.写这个专题是将自己喜欢的东西组织一下.对初学者和一般爱好者提供一个短期内浏览精华的机会.谢谢支持.
蓠篱原上草 发表评论于
浪宽,
能告诉你是学什么的吗?你对曲目的解释就像曲目本身一样美!
可以提个要求吗?在你有时间的情况下,能不能把一个曲目和相关的解释作为一个单元,这样便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当然现在这样组织有利于欣赏。谢谢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