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遇上金融危机,两个国家日子都不好过。巴基斯坦更惨一点,国库差不多空了,很多军备计划恐怕不是延迟就是泡汤,在中国采购的武器,还有“赊帐”可得,其他来源就不好说了,美国自己金融危机,给的反恐“美援”能否按时到帐就难说。印度经济的对外循环部分也受到打击,外包单子少了,日子也需要紧着过。
中东那边燃火以后,相比南亚局势平静下来了,真要说起来,阿富汗那边倒是更紧张,塔利班号称要搞冬季攻势,奥巴马又是把重点放在那儿,下周上班了,不知第一脚从哪儿迈出。
研制四代机,以前还是设想的话,两七照猫画虎成11,进而改进到B,再往前走一步就是现实的计划了,棍子成功,信心倍增,没有人再反对搞四代机了。于是,以储备四代机技术为名的各种经费、拨款源源而来,航电、复合材料、发动机以至空空院、29基地等都为此获得不少经费,各种航展上展出的有些“雕虫小技”,其实也是为下一次申请项目提供的“可行性”实物论证。说实话,现在的科研管理有点乱。
“跨越式”发展是从上到下喊的口号,四代机是航空业不多的一个要钱名目(另一个是大飞机),对他们来说“跨越”就是从财政要钱。再有前几年军工被市场逼得难喘气,好不容易有了个机会,立项要钱改口叫“抓住机遇”。患了饥饿症以后又见大锅饭,谁闻了不香、不流口水。当然,中国还是中国,一旦四代机研制立项、定人、定节点,正式进入国家计划,那么对外是不允许乱争论的,保密是个纪律。
中国航空业虽然出息不大,但是与国际航空界打了几十年交道,又买过、自研过三代机,业内有见识的人还是不少,蒙人骗钱是不行的,有独立思考的有识之士也是不少的。到底要什么样的四代机,这个问题现在就被提出来了。过去纯粹是跟美国人感觉走的,F-117、F-22、F-35都曾是实物样板(现在也不是说不是),业内质疑声渐渐冒出来了。无论原国防科工委召集的还是总装组织的务虚会、论证会,“到底要什么样的四代机”就是一个众说纷纭、未见定论的大问题。国际试飞员徐勇凌那篇质疑美国四代机是“忽悠机”的文章,就可见内部争论之一斑。我看到的资料,还有是从我国与美国的技术差距角度说的,提出走“特色”的四代机路线。我个人觉得搞四代机学美国,学其他航空强国,是必须的,但是独立思考、吸取他人经验教训,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