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最受争议的一句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阳货第十七》)

  一般都认为这是在批评女人和小人不容易相处,所以孔子是一个大男子主义、封建主义、性别歧视者……孔子不受后世一部分女性的欢迎,跟这句话有很大关系。今天我来把其中一些没人留意的地方详细说给大家听听,拙著《隐藏的论语》有些不便成书的话,今天可以聊出来。因为书是写给十年、百年之后的人看的,而话是讲给当时人听的,作用和功能不同。

  这句话争论的焦点是:孔子是不是在批评女人和小人?

  我的观点,不是。

  沈善增先生说这句话的意思包括三种人:女、子、小人。然后他引用《韩非子·八奸》的话:“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强,八曰四方。”而“女”是同床,“子”是父兄,“小人”是在旁。沈的意思是说:孔子其实是针对春秋时期各国的乱源在发表感慨,要求各位领导注意同床、在旁和父兄所可能导致的危害。这个观点有启发性,但是,不对。原因有三:
 
  其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唯是“只有”、“唯有”,当事物仅此一,二时,才用唯。如果“女子与小人”解释为女人、儿子、小人三者的时候,古人以三为多,三人成“众”,三人成群,就应该去掉这个“唯”字,改为——子曰: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而“女”硬要解释为同床仍然十分勉强,只有自己的老婆(妻、妾)才同床,何况,有些同性恋的君王,男人也在同床之列。如果是南子、武则天之类的女领导人,则同床又是男人、面首。《韩非子》原文也详细解释了:“何谓同床?曰:贵夫人(老婆),爱孺子(脔童),便僻好色(男色与女色均有可能),此人主之所惑也。”可见,同床不一定是女子。故,沈善增先生将“女子”解释为“女、子”并勉强与同床、父兄拉郎配,是没有道理的。

  其二,请大家用整体观看这句话,留意后两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什么意思呢?它是说女子与小人难相处,太亲热不行,太疏远也不行。这就表明,孔子是探讨一个生活话题,而不是政治话题,主要针对共同相处的问题,而不是治理国家、权力分配的问题,完全不同于《韩非子·八奸》的含义,丝毫没有警告领导人“小心女人,小心小人”的意思。

  其三,更复杂一点了,我建议大家在具体解释这句话之前,先要搞清楚:《阳货第十七》全篇讲什么?因为这句话不是脱离《阳货第十七》而独立存在的,《论语》每一篇都是一个非常完整流畅的整体,每句话都是文章中承前启后的一环,《阳货第十七》同样如此。

  那么,《阳货第十七》全篇讲什么呢?用通俗的话说:打假!该篇一开始就写一个长得和孔子一模一样的坏人“阳货”,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想请孔子出来帮他做事。接着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都是差不多的,为什么阳货和孔子一个成为祸害小人,一个成为万世师表?这是因为学习熏染的不同,所以人要读书,立德,学诗,学礼,不要做老好人,不要无所事事,要有原则(义以为上)……等等,大家翻翻《论语》原文就知道,它的论述逻辑是这么下来的。也就是说,《阳货第十七》全篇讲一个主题:如何避免成为小人!

  请大家注意哦,孔子是教我们如何避免成为小人,而不是如何避免成为女人。那么,什么是小人呢?顾名思义,“小”的“人”。小人不等于坏人,小人是有点自私自利的人,凡事只顾自己的人。自己好,万事皆好,别人的生老病死,困苦灾难,他漠不关心。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行教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从小人超越为君子。什么是君子?是与小人相对的,懂得“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是一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他们不单自己追求美好生活,也让父母、子女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孝/慈),不与兄弟姐妹争财产,相处其乐融融(友/弟),爱自己的老婆不胡乱爱别人的老婆(义/顺),与人和睦相处(忠/信)……等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只顾自己,一个不单顾自己,也懂得顾及他人。就这么简单。

  好了,回顾一下《阳货第十七》篇,全篇都在劝人别成为小人,教大家把心量放大一点,立志向善,而一点都没谈到过女人,没有批评过女人,更没有劝说大家别成为女人啊!为什么突然冒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呢?把握这一点,话里真正的意思就容易理解了。孔子其实是在打个比方:男人们哪,你别像个大姑娘似的!别人跟你亲热一点,你就对人没礼貌了;别人对你疏远一点,你又埋怨他。

  这么说,孔子有没有贬低女人的意思?我说没有。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女人与人相处,你跟她太亲热肯定不行啦,“你是色鬼啊,嘻眉笑脸的?滚远点。”你跟她太冷淡也不好,“我哪里对罪你了,对我冷冰冰的?算了算了,大不了以后再也不跟你来往了。”……你看,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对女人来讲是本分,是对的、应该的,但是对一个大男人来说就变态了,不正常。孔子是用女人的行为来类比小人,就像今天我们说一个人“娘娘腔”、“妞妞捏捏”一样,这不是在骂女人,而是在讽刺小人。——女人本来就该娘娘腔嘛,她不娘娘腔难道要“公公腔”?她不“妞妞捏捏”,难道要“莽莽撞撞”?那不就成李逵啦!所以,将女人正常的行为加到小人身上,就成为了变态,这才有讽刺效果。

  同样的道理,我们说:

  你怎么跟个老太太似的?(慢慢吞吞)不是骂老太太。

  你怎么跟个孩子似的?(嘻嘻哈哈)不是骂孩子。

  …………

  你怎么跟我妈似的?(唠唠叨叨)。这个例子就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孔子的话了,没有人会认为这句话是在骂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对自己管教多、唠叨多,是常态,但是,换到别人身上,特别是一个男人身上,罗罗嗦嗦像老妈的男人,就成了讽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也是这样的意思:小人就像大姑娘似的,很难相处,太亲热不行,太冷淡也不行。孔子用“女子”的子,可能也有“处子”的意思,是“大姑娘”,而不是“妇人”、“老妇”。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绝妙的讽刺:男人和大姑娘相处很难,这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你跟姑娘家勾肩搭背能行吗?看她不骂死你,耍流氓!相反,你对姑娘家冷言冷语,不理不睬,她还不冤得流眼泪啊!但是,如果男人之间相处也这么敏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那种小人,就让人非常看不起了。

  从整部《论语》中,除此章被人误解是看不起女人外,再没有任何章句是批评女人的!而且就我目前所知,孔子的一切言论中(《春秋》、《礼记》、《易经》系辞、《孔子家语》等等),均未发现有贬低女性的任何言辞及观点——如果有,欢迎大家提出来指教,我自认读书不富,学识浅薄!而且,孔子非但没有贬低和侮辱女性的话,相反,有大赞女性之德者——三太之德、女德等,鼓励女性化化妆、上街买买衣服(妇容);软言细语,出和雅音,选超女“想唱就唱”估计也没问题(妇言);做一番自己的事业(妇功);立德世间(妇德)。(《礼记》)女性朋友们想想,孔子多体贴女性啊,完全就是你们的知己加知音哪!

  对于“女子与小人章”其他多种多样千奇百怪的解释,像于丹将“小人”解释为“小孩子”那种,就十分幼稚了,因为“小人”一词在《论语》中出现频繁,从来就不是“小孩子”的意思。而国学大师钱穆也在此章犯了大错误,他楞把小人解释为“仆人”——孔子连怎么跟仆人打交道都不懂?而且孔子是劝大家别做小人,难道是叫大家别做仆人吗?那穷苦人的孩子不就没生计活路啦!诸如此类,太经不起推敲。

  我为什么强调读《论语》一定要从整体观出发,深入义理,代入情境,原因就在此地。本来是孔子说的一句生活中非常正常、常用的话,竟然在两千多年中争论不休,孔子的形象也一会儿红脸,一会儿黑脸,非常可笑——不是孔子可笑,而是后人读书不动脑子而可笑。而我今天所说,却十足十可以申请专利的,大家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一者文责自负,二是对“思考者”的尊重。呵呵。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