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5、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招待美国总统尼克松时,特地关照要给他尝中国的狮子头。当尼克松称赞它,但不明白为什么叫“狮子头”,周恩来说:狮子是兽中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雄壮生动,具有辟邪和吉祥的象征意义。这道菜叫“狮子头”,很能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946、刘德华不吃牛肉,据称乃属牛缘故。
947、张曼玉用餐清淡、新鲜。一日三杯牛奶,晨起一杯盐水,早餐常是果汁。
948、聂荣臻在自然灾害期间,因国防部五院导弹研制人员营养不足,患有浮肿病,请各军区调拨黄豆、带鱼、猪肉。有次调进猪肉,他打了电话,专门交代给钱学森半爿猪。那时因无电冰箱,这半爿猪只是先称好重量,放在食堂。以后每次来了猪肉,钱家的炊事员就到食堂割一小块,切成肉末,放在菜里,一直吃到够半爿猪肉重量为止。
949、张中行盛名后,仍甚简朴,一日请启功宴,也只在住宅楼下小馆子,四菜一汤,喝点二锅头,宴后有剩菜,仍如以往必打包回去。
950、贺龙和陈毅与参加第26届乒乓赛运动员谈话,要他们不要把拿奖杯当“包袱”背。陈毅再接着贺龙后说:“贺老总说得对!有啥子‘包袱’嘛?你们打输了,我请你们吃饭!”贺龙大笑说:“打输了,陈老总请客。打赢了,我请你们吃饭。总之,都有饭吃。”
951、孙中山对饮食讲究营养,自己制作了“四物汤”,常为座上餐。“四物汤”是集四种素食之精而成,它们就是黄花菜、木耳、豆腐和豆芽。
952、孙道临在杭州状元馆吃面,赞不绝口,留书一幅:状元馆,面状元;进状元馆出状元。盖该馆之面特制,弯而不折,韧而挺拔。
953、金庸抗战胜利后曾在杭州奎元馆吃过虾爆鳝丝面,50年后又来该馆,专尝虾爆鳝丝面,吃后题词一篇:奎元馆老店,驰名百卅载。我曾尝美味,不变五十年。
954、林语堂1936年赴美,路过夏威夷,有华侨送来一只巨蟹,长宽各有一尺多,他想尽办法未能解剥,最后只得将大蟹放进衣柜抽屉,然后用脚猛踢,将它轧破。这样一家人才吃到里面新鲜的蟹肉蟹黄,这时他才意识到何以当年李笠翁自称“蟹奴”。
955、陈三立被誉为近代旧体诗第一,但其不分五谷,一次游南京,见路旁新稻满畦,曰:“南京确是好地方,连韭菜也长得如此繁茂。”
956、熊十力晚年,复旦大学拟聘其为教授。熊提出要求:每饭必备一鳖。
957、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昆明时,因贫买不起肉,常带孩子到稻田捉蚂蚱,捉回用油炸,加盐成为佳肴,后因太费油,得不偿失;又捉青蛙放在锅里炖,称为“鸡汤”。
958、冯友兰在联大任教,住在村边破庙,旁有小学;其妻任载坤就在门口支了一口油锅炸麻花卖给学生。
959、邓丽君最爱吃猪脚爪,但因一度发胖,尽量缩减肉食,不用重油做菜。此时菜谱简单:早晨为香薰草牛奶和粟米片,午餐是面包色拉,晚餐是米饭;有时自做大豆或豆腐。
960、罗荣桓和林月琴1937年6月结婚时,只是从西安捎来半袋面粉,做成面条,佐以白菜、萝卜,招待来宾。
961、王耀武1928年北伐结束后,托友人挂名在武汉开办振兴饼干厂,后又在长沙、重庆开设分厂,赚了一大笔钱。乃黄埔军校将军兼做生意者第一人。
962、林语堂爱喝家乡福建漳州的功夫茶,称喝功夫茶最佳是第二泡。
963、毛泽东1959年8月在庐山会议期间便宴秘密来访的越南胡志明主席,餐桌上有庐山特色菜香辣石鸡和石鱼爆蛋。汪东兴向胡特意介绍,这盘石鸡是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上将昨天晚上散步时捉到的,送给毛主席,毛主席特意吩咐留给胡主席尝鲜。
964、金岳霖留学归来在清华大学任教,聘请了一位会做西餐西点的厨师。那时师生因学校附近买不到点心,很多人前来他家找厨师定做饼干,故清华同僚有称此饼干为“金岳霖饼干”。
965、梁漱溟大半生吃素,其实他是长期食用鸡蛋、牛奶等,使营养均衡。
966、顾随在40年代因家里人口多,生活清苦,作诗记之:“煨成薯芋如软玉,嚼来萝卜似甜水。半年不吃肉边菜,惭愧西山入定僧。”
967、钱玄同为戒酒,著作《酒誓》,内称:“我从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七月二日起,当天发誓,绝对戒酒,即对于周百药(周作人)、马凡(马叔平)将二氏亦不敷衍矣。恐后无凭,立此存照。钱龟竟。”
968、胡朴安30年代在上海讲学,有说“吃”:“中国1000人中,500人吃饭不做事,499人为吃饭而做事,不知可有1人为做事而吃饭。吃饭不做事者,依赖人为生活,禽兽不若也。为吃饭而做事者,禽兽以爪牙觅食,人以知识觅食,觅食之方法不同,而其觅食则一,禽兽类也。为做事而吃饭者,具有人格,出于禽兽之上,始得谓之人。”
969、地质学家黄汲清在读了某小字辈信中所描绘她家乡四川雅安的名产雅鱼,大为兴趣,作诗一首以寄之:“青衣江畔有名城,雅鱼味美肉鲜嫩。但愿一朝享口福,与薇同饮一杯羹。”
970、于右任与人论中外烹饪之优劣。他说:“我国的烹饪远胜于西方治膳,我们有熏、炒、炖、焖、拌、炸、熘、炝若干种之多,西方只有煎、烤、煮三种,有小巫大巫之别。”
971、冯沅君生来不吃鸡蛋,且极厌恶。她要是不喜欢某人,就说给他个鸡蛋吃吧。
972、陆宗达终身嗜好喝酒,直到生命的最终时,每日午饭和晚饭仍各喝一两白酒。且常以子孙不会喝酒相陪为憾,说他家的喝酒人是“一代不如一代”。
973、陈云1986年5月18日在上海西郊宾馆,招待处为他制作了一小盘青蛙肉。他说:“青蛙是受保护的益虫,告诉他们,不仅我不吃,以后别人来也不能给他们吃。”旁人说,这只是一小盘,他又说:“老汉从来也没干过违反政策的事。”
974、刘永济为程千帆教授书写书房联:“读常见书,做本分事;吃有菜饭,着可补衣。”
975、俞平伯常言:“我喜欢吃,哪个地方的好吃的东西我都喜欢,但只是吃,并不会烧菜。”但他虽从不烧菜,却因喜饮咖啡,特备一个小锅和一个小沙漏子,常常自煮咖啡。
976、蔡元培少年时最爱吃豆,看书时案旁放一豆罐,一面嚼豆,一面领略书中要义,并常言炒豆味香,愈嚼则读书兴趣愈浓。
977、周恩来60年代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看望演员舒绣文。在谈及如何制作狮子头时,有人说瘦肉末加上葱和姜,有的说不要忘了放盐;可以少放一点料酒。舒绣文说,要放一点儿笋丁,这样吃着可以嫩一点。周恩来却说:“应该放一些荸荠丁,不但可以更嫩一些,还可以更鲜一些。”
978、陈云1988年3月为《吃的选择》一书,题写一张字幅:“民以食为天,人民吃得如何是关系国运昌盛的大事。”
979、马连良某年在北京为又一村餐馆调解食客斗殴,为老板褚祥感谢,后褚祥来到西来顺掌灶,专为马制作一道合口的菜。他用鲁菜的香酥法,配以淮扬风味汤料,将洗净鸭子,经过腌渍、蒸、炸等工序。腌时讲究内膛,外皮搓抹,入味后蒸3小时至透,再温油炸至皮酥。上桌时,鸭子赤黄油亮,皮酥肉烂,蘸着佐料,就着荷叶饼,并冠菜名为“马连良鸭子”,以表示敬谢之意。
980、毛泽东重庆谈判时,张治中设家宴款待,且亲自下厨,烹调了一道家乡安徽巢湖的江淮名菜火腿烧甲鱼。
981、梅兰芳盛名后,特地在北京西单的淮扬菜馆同春园以名菜松鼠鳜鱼宴请老师陈德霖。当陈到达时,梅为搀扶下洋车,不料大褂后身挂在车角,顺势急扯,竟撕了一个大口子,他非常过意不去。宴请后,梅回家连夜难寐,遂挑灯绘了一幅在水中畅游的鳜鱼的水墨丹青,翌晨命人送去陈府。盖当时梅画高贵,一幅水墨丹青,足可购十件大褂也。
982、郭沫若1963年在北京西长安街鸿宾楼宴请外宾,席上特点上砂锅羊头,盖此菜将羊头去杂质煮去皮,用手撕块,再入开水锅煮透,加入鸭油、鸡汁、葱姜,用砂锅文火煨烤,起锅时羊头肉酥烂入味,汤鲜味醇。所以郭品尝后大加赞赏,即席作《鸿宾楼好》:“鸿雁来时风送暖,宾朋满座劝加餐。楼头赤帜红于火,好汉从来不畏难。”20年后,溥杰在此楼尝及砂锅羊头,大加称赞,也当场写诗:“天安西畔鸿宾楼,每辙停骖快引瓯。牛尾羊筋清真馔,海异山珍不世馐。既餍名庖挥妙腕,更瞻故业换新猷。肆筵设席鲜虚夕,四座重泽醉五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