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贵阳小吃

发朦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码点字,防老年痴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要说川菜,俺就不多言了。要说小吃,俺得跟各位四川小吃爱好者抬哈杠。俺们贵阳人是有名的好吃懒做,小吃当然是最好的,这一点,俺们是相当的夜郎自大。别跟俺急,贵州小吃是不是最好,只有贵州人说了才算。俺这一招,一定让全国人民相当的黔驴技穷!

肠旺面

始于晚清,面要手工赶的碱水鸡蛋面,正宗要小锅煮,一碗一锅。猪大肠制成肠臊,猪旺子制成旺臊,五花肉制成脆臊,是为三臊。其它有鸡汤,红油,豆芽,青葱等。

一般汤面上红油厚厚一层,不会吃的肯定要呛喉咙鼻子。不瞒你说,俺都中过招,那个难受。怕辣的话,要告诉跑堂“红轻”,或干脆“免红”。不喜欢别的,都可以免,如“免青(葱)”,“免小菜(豆芽)”,或“免旺”等等。太饿了,可以“加(面)条”,吃不下就“减条”。“宽汤”大家都喜欢,实在不喜欢汤就“旱挂子“。

二十多年前最好的是一家叫“程肠旺”的,全市人民都喜欢。当年“程肠旺”的老板很傲气,只有早上卖肠旺面,去晚了就没戏了。俺是昼伏夜行的那类,故至今未成领教过“程肠旺”。俺高中时语文教研组一帮老师,颇有古文人好吃遗风,特好那一口。他们不但周末常起早去排队吃面,还带着问题去与老板套瓷,企图挖出人家的祖传秘方,俺常偷听到那帮老师聚在一起切磋煮面大法。

牛肉粉

老实说,肠旺面是大多数贵阳人民的最爱,但不是俺的最爱。俺的最爱,是牛肉粉。米粉都一样,关键是牛肉汤,要用上好牛肉加各种香料小火煨好。香料应该有生姜,干海椒,花椒,八角,桂皮,回香及几种记不得的果果草草皮皮。牛肉捞起后要切得非薄,牛油不能少,要加点泡莲花白,芫荽(香菜)相当重要,辣或不辣随便,撒点油炸黄豆也不错。

俺上小学时离家很远,中午饭常在外面打发,学校附近的米粉店经常光顾。那些小店卫生状况不是一般的差,五年级时俺不幸染上甲肝,医生和俺爹俺娘认为那几家米粉店要负主要责任。据说现在有名的是“花溪牛肉粉”,俺们那会儿还没这一说,俺一直觉得俺家楼下门口那家就不错。放寒暑假在家时,俺懒觉起来,“过早”的一定是一碗楼下门口的牛肉粉,俺跟俺妹儿轮流去买,用自己的碗装。那家店早没了,2002年回去时,俺亲戚带俺到大南门去吃过一家,也很好。花溪的以前吃过,也没觉得特别。

恋爱豆腐果

恋爱豆腐果的起源,有很多版本。俺听说的故事,与目前网上流传的,很是不同。说是抗战时,俩下江男女青年,流落到贵阳。男的爱上了女的,可是无钱养家糊口。小伙子急中生智,用豆腐房的边角剩料,烤小豆腐块卖,一时小有生意。最后小伙子终于把女孩娶回家,小两口一起经营小摊子,倒也夫妻恩爱。爱吃豆腐果的人,也喜欢小夫妻的恋爱故事,故戏称“恋爱豆腐果”。

豆腐要碱水泡一下,发酵一段。烤的火候很关键,要旺到刚好把表面烤酥黄,而里面依旧白嫩。火盆里锯面暗火最好,豆腐可以放在薄铁皮编的垫子上翻烤。蘸水里有辣椒粉,盐,醋,酱油,葱花,最好把折耳根和蒜剁成泥拌入。烤好的豆腐果,用竹片当中切口,浇入蘸水,口感之好,无法形容。

记得有年跟女朋友压马路,在春雷广场遇到一豆腐果摊,守摊子的是一貌似慈祥的老伯妈。女朋友一口普通话,上前去买豆腐果,老伯妈看是外地人,笑眯眯地把价钱提高了一倍。俺忙用贵阳话对她进行了耐心的教育,老伯妈就笑眯眯地把价钱降了回去。

丝娃娃

将萝卜,黄瓜,海带等切丝,混入折耳根,炸黄豆和粉丝为馅。大米面烙成手掌大薄饼,放馅后包裹成婴儿襁褓状,故称为“丝娃娃”。 在吃的时候,也要淋入蘸水。蘸水的主体,也是酱油和醋,其它的辅料,各家有各家的高招。

“丝娃娃”这种东西,女娃儿最喜欢吃。在路边看她们的吃态,别样的风景。因为无论你是玉洁冰清还是端庄娴淑,对付连汤带水的“丝娃娃”,难免唏哩呼噜动静很大,而且肯定手上嘴上都是酱油汤。

俺办公室有位女同事,有一天跟她母亲去吃“丝娃娃”。正大过其瘾时,眼角瞟见一十五六岁小偷,正由特制的超长筷子,从她母亲口袋里往外夹钱。她情急大叫,那偷儿颇不满,回了一句,“你喊个屁!”。然后提着筷子,一溜烟跑了。听她讲了那故事,俺才知道江湖上还有那么邪乎的筷子神功。

其实“丝娃娃” 男的也喜欢,俺家有个男性亲戚,有一次一口气吃了200个,是俺知道的最高纪录。那几年,我们一见面,就拿这跟他开玩笑,或说他食人如麻,或说他猪八戒吃人参果。

其它

碗耳糕冬天当早点,卷粉或米豆腐夏天当中餐,豆腐圆子打个尖,辣鸡面当晚餐,沓臊馄饨或宵夜,半夜三更啃卤猪脚喝酒,都是不错的感觉。按俺的口味,贵阳的蛋炒饭也比扬州炒饭对胃口。俺不太喜欢糯米甜食,要不然热糍粑和耳块粑也不错。

贵阳的小吃好,其中的关键之一是调料配得好。蘸水,辣油,高汤,各家都有特色。现在大名鼎鼎的老干妈,当年就是龙洞堡一带卖面条的。结果老干妈的面条一般般,拌面条的辣油到大发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