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花絮] 太座、同学、儿子和孝道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这个周末,太座又不远万里,去孝敬两个儿子了。刚才和她通电话,人家自豪地说昨天给儿子洗了几筐的衣服,把整个房子彻底打扫一边,还为住在一起的五位“莘莘学子”,准备了一桌周末晚餐。太座最喜欢听好听的,那几个男孩嘴还特甜,说太座的饭比他们妈妈的要好吃得不能比,难怪每次太座都得犒劳他们一顿!我经常告诫太座要戒骄戒躁:那几位的妈妈大概只会做汉堡包和炸薯条,比他们做得香?嗨,那是夸你?

昨天,毕业后分别了二十五年的老同学远道而来,相见甚欢。到这个岁数,谈的更多的是各自的孩子。他的女儿上了很好的大学,学科尖端得咱都没听说过。话题多是各自的孩子,为他/她们骄傲,都是很优秀的年轻人。可说着说着,就说出了孩子们的溴事,其实是自己做父母的溴事,引起大笑;多少也让大家的心平衡了一点:噢,原来你家也是这样啊!

同学的太座说,她女儿在家时,就反叛,说一定要到外地去上大学,还不许父母去看她!后来还真离家了。可离 了家,才发现每天吃热狗薯条是多大的痛苦。
去年圣诞回家,说自己长了20磅,都是学校的垃圾食品闹的!非常深情地对老妈讲,最想妈妈做的饭。老妈被感动的晕头转向。女儿临走时,给她蒸了好几锅肉包子,冷冻后装个大箱子带走。我们这代当妈的,情商大概都这水平!

接下来就是忆苦,说孩子们思想西化后的“劣迹”和“恶果”,一个个苦大仇深。其实是他们受教育背景不同,对中国传统的孝敬不理解。而我们做父母,又过于热情,想把自己年青时失掉的一切,都拿过来补偿到孩子身上。有付出,就期待回报,不时地对孩子们搞点孝道的灌输。看似常情,有时却是过犹不及,引起他们的抵触,起了反作用。太座不在,不敢背地里拿她开涮;糟塌儿子是我的特长,就给同学讲了大儿子的对孝敬父母的感受。

我们有一对交往多年的老朋友,是对老夫妇,在温哥华没亲人。那时老先生已经70多岁了,老母亲尚在,快100岁了。老夫妇每年要从温哥华飞回上海一次,陪老母亲生活半年,坚持了十来年,直到老母亲去世。老先生是半身不遂,自己都无法照料生活;她夫人病更多,不仅要照料先生,还要每年两次为旅行受累。我的工作是为他们打行李,装箱子捆箱子,接送到机场。每次看着老夫人准备的满满四大箱行李(他们要在上海生活半年,什么都不能少;加上老母亲想要的物品和礼品),我从心里为她发愁,为她受累,也为之感动!老夫妇体现的就是中国人的一个“孝”字。每次送完他们,我总要对太座说,这么下去,不知他们能坚持多久呢。

一年,大儿子13、4岁时,我们和他一起送老夫妇回国。又是四大箱行李,又是紧张的过程。看着老夫人神色憔悴地,老先生一瘸一拐地走进安全门,我忍不住对太座说,他们真辛苦。这时,大儿子非常正色地对太座说:“妈妈,你老了,可别这么折腾我啊!”

这不,太座就去“折腾”儿子了?

祝大家周末愉快!
安静 发表评论于
这就是幸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