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听】钢琴:宏伟华丽-粗犷饱满-炉火纯青-波澜壮阔的贝多芬协奏曲

时易乾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不能不听】钢琴:宏伟华丽-粗犷饱满-炉火纯青-波澜壮阔的贝多芬协奏曲




贝多芬 –第五钢琴协奏曲 (皇帝)第一乐章



贝多芬 –第五钢琴协奏曲 (皇帝)第二乐章



贝多芬 –第五钢琴协奏曲 (皇帝)第三乐章




L. van Beethoven - Piano Concerto No. 1 - 1st movement (Part 1)


/>

L. van Beethoven - Piano Concerto No. 1 - 1st movement (Part 2)


/>
L. van Beethoven - Piano Concerto No. 1 - 2nd movement (Part 1)


/>
L. van Beethoven - Piano Concerto No. 1 - 2nd movement (Part 2)


/>
Beethoven - Piano Concerto No. 1 3rd movt – Zimerman



/>
Beethoven Concerto No. 3 Mvt. 1 - Artur Rubinstein (1of2)



/>
Beethoven Concerto No. 3 Mvt. 1 - Artur Rubinstein (2of2)


/>
Beethoven - concerto n°3 - 1st mvt (Zimerman)


/>
Beethoven - concerto n°3 2nd mvt part I (zimerman)


/>
Beethoven - concerto n°3 2nd mvt part II (zimerman)


/>
Beethoven - concerto n°3 - 3rd mvt Part I (Zimerman)


/>
Beethoven - concerto n°3 - 3rd mvt Part II (Zimerman)


/>

贝多芬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5 

这部协奏曲虽是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中最早出版的(1801 年,维也纳),因而取名第一,但创作年代却排在第二,比他的《降 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完成要晚三年。从作品本身来看,第一号比第二号要成熟许多,在管弦乐法上,本曲已加入了单簧管、小号与定音鼓等乐器。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年轻时代的代表作之一。它写于1798 年,那时贝多芬不到30 岁。据说作者本人在同年布拉格的一次音乐会上首演了这部作品。这一年,贝多芬第二次访问布拉格,他举办的几次音乐会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当地一位作曲家托马赛克听了贝多芬的演奏以后,称他为“演奏家们当中的巨人”。尤其赞赏这部C 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从中看到了贝多芬音乐那强烈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托马赛克又说:“我仔细倾听贝多芬的艺术作品。对于他那富有威力和才华横溢的演奏,感到十分钦佩。但是他从一个动机转到另一个动机所常常采用的偏离手法是大胆的。至于靠什么使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我还没能察觉。但逐渐发展起来的乐思又被破坏。这些缺点的出现,是由于他的想象力过于丰富;它们因而常常损害了他最伟大的作品。对他无成见的听者也常常因为这个缘故从狂喜中惊醒。在创作中追求独一无二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似乎是他的主要创作目的。当一位妇女问他是否经常听莫札特的歌剧时,他说:‘我对它们一无所知,因为我不想听其他一些人的音乐,以免失去了我的某些独创性。’” 

这首钢琴协奏曲,是为他在1796年到布拉格、纽伦堡、莱比锡和柏林的旅行演出所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完全遵循着以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协奏曲的传统。但是,在钢琴独奏声部的发展,和乐队方面的加强,又可以感受到这纯属贝多芬自己的风格。这首钢琴协奏曲充满青春的光辉的饱满的毅力,其中民歌音调的诗意表现最吸引人们的注意。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C大调,4/4拍子,协奏风奏鸣曲形式。音乐意气风发,主部主题坚定有力,副部主题优雅柔美。整个乐章旋律虽然平稳,但渐渐装饰得异常华丽,主奏钢琴的技巧性很强。这首协奏曲以奏鸣曲式写成,第一乐章可以明显看到莫扎特的影响。例如,它的主题结构匀称,独奏的全奏段落的轮番交替配合有序,频繁出现的音阶式乐句多半是本主题素材的装饰,而不是主题本身的发展。钢琴独奏部分八度强奏乐句如同一串耀眼的光柱,乐队在呈示部结尾奏出了坚定昂然的进行曲,气势宽广清新,富丽堂皇。

本乐章之开首极为克制,紧接而来的是出其不意之转调,因而表达出个中的创意;在乐章之尾声,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那是由贝多芬本人亲自编撰的华彩乐段,打破一贯留予独奏者演出之风格。 

第二乐章 最缓板(Largo),降A大调,2/2拍子,三段体。 曲调抒情、柔美,平缓如歌的主题平和、安宁,充满希望。本乐章以长度为主调—先由钢琴带出主旋律,接着由单簧管引发非常动人之情调—本乐章亦因而成为众贝多芬协奏曲中“最长的慢乐章”。贝多芬认为最有分量、最倾注深情的慢板乐章。也是贝多芬风格的形成和演化的一个范例,它象一首优美悦耳的小歌,但旋律进行中的朗诵式停顿和自由的节奏结构,都有一定程序的戏剧性效果。 

第三乐章 诙谐的快板(Rondo - Allegro Scherzando)C大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钢琴若无其事地奏出了回旋主题,显得非常轻快,错落有致的节奏显得朝气蓬勃。随后是管弦乐充满气势的反复,主奏钢琴在发展部分,充分体现出作者日趋成熟的作曲技巧。最后,在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之下,全曲结束。这是一首富于技巧的回旋曲,这里是无穷无尽的幽默主宰着一切,整个回旋曲始终保持急速的进行,它的基本主题具有十分活跃的舞蹈因素。第二主题同前一主题相对置,它的进行更为流畅,接近奥地利一首提罗尔民歌,全曲在一小段钢琴华彩之后进入尾声,音阶式的乐句聚集越来越紧张而激烈的力度,突出,出现了一个简短的休止,这个突然减慢的速度,更加强出结束时的欢快情绪。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c小调,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本曲是贝多芬最早发挥其创作潜力的作品,而他本人对此曲也充满自信。与贝多芬以前的作品相比,此曲的管弦乐部分已逐渐具有交响曲的韵味,主奏钢琴也能发挥出钢琴本身独特的风格,这两者浑然融合,构成宏伟的协奏曲。在这首作品中,他以往的钢琴协奏曲里的柔弱、单薄已荡然无存,全曲洋溢着年青力壮的粗犷男性的作风。这首《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显示出贝多芬的作曲手法已"更上一层楼"。而贝多芬的交响曲世界,也因此而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c小调,2/2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 整个乐章的第一主题,由木管部分奏出,然后才由全体管弦乐合奏发展;第二主题由第一小提琴与单簧管演奏,主奏钢琴随后出现,与管弦乐互相展开对话式的发展,显得威风堂堂。 

第二乐章 最缓板,E大调,3/8拍子,三段体形式。 乐章主题由主奏钢琴静静地呈示,如祈祷般复杂、深沉的情绪回荡其间,更有醇厚的和弦来加强乐曲气氛。 

第三乐章 快板,c小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 乐章主题首先由主奏钢琴呈现,给人以疾步攀登山坡般的急促感觉,继而由双簧管予以反复和发展。 乐章在进入回旋主题后,作为终结部的基础,灿烂地结束全曲。 

不过要完全深入体验这部作品,我们还是请出乐评者Pianosheep,他对这部作品有着独到的理解,下面请阅读他撰写的评析。 

来自Pianosheep的评论 

一看到c小调,你是不是已经兴奋了?那可是音乐中最有激情的音调了!并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能够有机会来触摸c小调的。我们来看看C小调的钢琴协奏曲吧 ——莫扎特最伤感的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圣桑第四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首首精彩,但数量却是不多。而在交响乐方面我只要一说出,你保准会非常激动的!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布鲁克纳c小调第一、第二、第八交响曲,马勒c小调第二交响曲《复活》,圣桑c小调第三交响曲《管风琴》,舒伯特c小调第四交响曲《悲剧》,柴可夫斯基c小调第二交响曲《小俄罗斯》……可以看出,c小调的作品确实是最有影响力的。那么,有人会不会去一起拿来感受一下体会其中之精髓呢?那可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了! 

为什么今天我这么强调c小调?理由是,我们可以把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期分四个阶段来研究,分别是——青年期,过渡期,成熟期,老辣期,这当然是我自己分的。我们要了解贝多芬的音乐表现,肯定要从很多细节上加以捕捉。而音调的运用是最能体现一个作曲家的功底和风格了。贝多芬确实是运用c小调最炉火纯青的人了。c小调第五交响曲,想必大家已经在短歌行感受过了,那是贝多芬在成熟期的一部响彻世界的经典作品!两首钢琴奏鸣曲早期的《悲怆》,和最后的一首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也是c小调!所以,c小调被誉为贝多芬表现“狂飙运动” 的调。也可以这么说,c小调就是贝多芬的命运之调。那我们就来感受和聆听这首贝多芬在从他的青年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创作的作品:c小调钢琴协奏曲。 

听过贝多芬五部钢琴协奏曲的可以总结出贝多芬在协奏曲方面的风格,总是以一段比较长的乐队呈现在面前,来介绍主题。同样,第三的开头确实是比较好听的。我以前说过,贝多芬的音乐会有一种魔力让你照他的指示去做,跑上来的主题马上要你感受肃穆,然后是一段雄伟的深吟的诉说。随之木管接入第二主题,(主题的含义大家可以理解为主旋律带出的一段)。钢琴是主人,乐队肃静了,感情大摇大摆的进入。然后开始了一段由乐队应和着的美丽华彩乐章。重复着开始时乐队的主题。乐队也继续跟着重复。可以很明显的感到贝多芬在处理细节方面实在是太伟大了。它可以把一段主题散发得非常遥远又不知不觉中回到了原地。这也学是古典主义的最值得探讨的地方了。听了这么多钢琴协奏曲,很多作曲家的作品总是通过主题放出去,却到结尾处草草收场。而贝多芬的这首作品让你一直去旅游,但又不耽误老本行!真是了不得。每一样乐器几乎在钢琴的带动下,都呈示了一遍主题。钢琴在第一乐章的后期的独奏真是美到极点了,随着铿锵有力的大八度琵音和音阶,乐队缓缓再次融入,高山流水一气呵成,完美的收场。 

美的还在后面,第二乐章是很浪漫的。宽广而流动的旋律首先有钢琴独奏介绍。随之而来的是最最优美的华彩段。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慢慢体会,我想在这给听众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第三乐章是贝多芬的惯用手法,在青年时期形成固定。回旋曲的构式,大家可以在第五皇帝中听到有着更成熟的表现。节奏是非常轻快的。而这可以打破有种观点认为贝多芬的命运坎坷,而他的音乐就是命运的写照的说法了。短暂的休止,随之进入第二插部,已经感受不到前一部分的跳跃了。那可以说是跑调了,大家都可以听出这不是一个部分,不知道是从哪部作品中临时拼凑起来的。但是音乐是一种艺术,你说不出为什么他会与众不同。而这个部分在这里又恰到好处。你怎么能不说贝多芬的绝妙呢?听这一乐章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一波三折,第三插部迅速进入,乐队奏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表示要让钢琴独奏的暗示。结尾的钢琴非常的急促,把已经听到过的一些主题作了进一步的处理,实在是不让人不爱。欢快的收场。 

这首作品是我听得比较多的了,甚至有一次去大剧院也是听这部作品的。所以对她有特殊的感情。版本的问题,我实在提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建议,因为好版本实在太多了,我比较钟爱的就是鲁宾斯坦和海庭克合作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录音版——就是没有听众的版本。给我的感觉除了显得一上来有些拘谨外,第二、第三乐章的钢琴独奏实在是很精彩的。相比以前我听过的阿什肯纳奇的表演,还是鲁宾斯坦更胜一筹,原因还在于个人的风格,鲁宾斯坦是非常善于弹奏浪漫风格的作品的,因为他的生活过的非常有色彩,感情投入比较丰富。但是,很遗憾,我只有DVD版本,没有CD。所以,这次由恩惠提供和介绍他所拥有的版本。在此我只能说抱歉了。不过我还是可以提钩一些长篇介绍书上所推荐的版本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比较然后来交流一下心得!米凯拉杰里和朱利尼的合作。波利尼和伯姆的合作。还有肯普夫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版本。

 

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5  

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本曲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而事实上,本曲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但是“皇帝”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关,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本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本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花奏开始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 

贝多芬自1808年开始着手创作此曲,并于第二年完成。当时由于拿破仑率领法军占领了维也纳,使得本曲迟迟不能上演。据说在法军四处作乱的时节,贝多芬曾遇见法军军官,他当即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地说:“如果我对于战术也像对对位法一样有深入了解的话,非给你一点颜色看看不可! ”直到1811年,本曲才在德国的莱比锡得以首次公演。当时的音乐杂志《大众音乐报》曾这样评价本曲:“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已经创作出来的协奏曲中最富创造力、最富想象力和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同时也是在技巧上最为艰深的一部。” 

此曲完成于1809年,出版于1811年,题赠给鲁道夫公爵(贝多芬的支持者)。  

1809年间,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维也纳,使这部作品未能及时上演,直到1811年才由弗里德希.施奈德勒担任钢琴独奏,约翰.菲利普.舒尔茨担任指挥在莱比锡作首次公演。18121月《大众音乐报》曾评论:“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已经创作出来的协奏曲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想象力、最惹人注目的,同时也是最艰深的一部。”  

这首协奏曲的特色是:第一乐章以即兴性的钢琴引子作开端,华彩乐段是作者自己写定不让独奏者随意即兴演奏。第二、第三乐章一气呵成,不予间断。  

第一乐章 快板 

开始的时候,乐队首先奏出一个强烈的和弦,钢琴随即以即兴式的姿态奏出一串短小精干流畅明亮的引子,具有贝多芬特有的刚毅的特质。之后,乐队随即奏出庄严而崇高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雍容华丽,热情奔放,尽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接着仍由乐队奏出活泼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乐观自信,充满欢乐。不久乐队重复一次第一主题之后,又加入新的素材(第三主题)以带引钢琴进入。钢琴进入之后,仍然捕捉第一主题并加以发展。钢琴出神入化的演奏表现出温柔优雅,宁静安享,把呈示部的气氛转变为具有抒情性的特质,极富于感染力。以后乐队又把各主题予以重复之后,便转入展开部。展开部材料大多来自主副题,由于主副题非常适合展开,因此组织起来便顺理成章,得心应手。展开部比呈示部活跃得多,在某些部分起到一些对比作用,但又没有失去抒情的素质,显得秀丽而完美。再现部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反复。由强烈的和弦和引子反复,然后由乐队奏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气氛仍是气象万千和充满活力。但主副题作了一定程度的浓缩,使乐曲平添一些匀称美。当乐队重复第一主题之后,迎来了一段简洁而精彩的华彩乐段。这个华彩乐段(从439小节到510小节)是贝多芬刻意按排的,并有如下的指示:“不是作为华彩演奏,该与下面互相衔接。”表示这些小节必须遵循速度,华彩乐段的后8节,钢琴以微弱轻巧的音调,引出和衔接乐队的第二主题,轻盈巧妙、高雅欢乐。继而乐队又重复一次第一主题和第三主题,情绪渐趋激烈,最后在热潮澎湃的气氛中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稍快的柔板 

第二乐章是一首抒情曲。单纯简洁,朴素无华,比第一乐章简短得多。第一乐章共长578小节,而第二乐章只有82小节。短小精干,富于抒情性。隐伏于第一乐章的宁静和谐的情调,至此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始时纯弦乐部分以柔弱的音调奏出虔诚庄严的第一段主题,洗炼而情深,仿佛超脱的心灵,达于净化的境界。第一主题终止之后,钢琴马上接入第二主题,并以精炼的手法予以发展。这个主题柔情似水,如梦似歌,充满幻想性,使人陶醉于美的遐想。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反复,现在不再是第一段纯弦乐部奏出,而呈以钢琴作出的简单和弦作修饰,使曲调更加抒情优美。第二乐章的结尾,把第三乐章开头第一小节的旋律巧妙地用钢琴作小节轻柔的装饰演奏,不间断地带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 

第三乐章是欢乐的、洒脱的,它把热情奔放和华丽温柔结合在一起。那些具有民间舞曲特点的节奏和万众欢腾的场面,由独奏乐器和乐队交替奏出,独奏部分不少精彩音型,美妙无比。第一主题首先由钢琴奏出,乐队随即重复第一主题,并加以发展。第二主题是一个具有圆舞曲风格的旋律,显露出载歌载舞的情调,钢琴有机地予以展开,既热烈,又洒脱。其后,钢琴和乐队交替反复第一和第二主题,特别是第一主题,曾作多次的反复,欢乐气氛达于顶点,钢琴独奏部分精湛细腻的展开,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惹人喜爱。在乐章的末尾有十小节定音鼓和钢琴独奏的片段,手法颇为别致。然后,钢琴和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把欢乐推向高潮结束全曲。 

有很多演出场次都特意把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和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在一起演奏,这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它们同时具有贝多芬特有的刚毅品格。 

这乐曲直到1811年才在莱比锡作首次公演,翌年就被认为是“所有已经创作出来的协奏曲中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想象力、最惹人注目的,同时也是最艰深的一部。” 

而贝多芬的这首协奏曲的特色是:第一乐章以即兴性的钢琴引子作开端,第二第三乐章一气呵成,没有间断。

yimei1926 发表评论于
感谢您分享美好的音乐和我喜爱的老歌,还有帮助理解西洋古典音乐的解说。
水样年华 发表评论于
谢谢浪宽, 我已经把你的博客加到我的最爱, 每天下班打开, 选一个乐曲, 边欣赏边放松. 希望你能保持你的博客风格.
另外, 非常喜欢你选用的几个图片,它们都很有气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