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史观的公式
中国大陆史学界依据「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史观
」来改写「中国现代史」与「中华民国史」,其对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问题的探讨,表现在对中国近代
史基本脉络和发展线索问题的讨论中,而关於中国
封建社会究竟怎样变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有的大陆
学者认為是由於外国资本主义侵入,有的则认為是
由於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如大陆学者刘
耀也根据马列毛的论述,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包含著两个意义﹕一是中国由独立国变為半殖民地,
一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变為半封建社会。前者是中国
国家地位的变化,是外国资本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后
者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歷史过程。
关於「中国由封建社会变為半封建社会,是社会
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歷史过程」列寧说﹕
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做可按长官的
意志随便改变的、偶然產生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
合体的观点,第一次把社会学置於科学的基础上
,确定了作為一定生產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型态的
概念,确定了这种型态的发展是自然歷史过程。
~~归结於生產关系,把生產关系归结於生產力的
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
自然歷史过程。
於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或者归结於帝国主义和中
国封建主义相结合,那就会曲解社会经济型态发展的
实际情况。(註六)
而毛泽东对於中国由封建社会变為半封建社会的
论述,就是以马克思、列寧关於社会经济型态的理
论為依据的,他说﹕
中国从发生了资本主义经济以来,中国社会
就逐渐改变了性质,它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变
成了半封建社会,虽然封建经济还佔优势。这种
资本主义经济,对於封建经济来说,它是新经济。
同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发生和发展著的新政治
力量,就是资產阶级、小资產阶级和无產阶级的政
治力量。而在观念形态上作為这种新的经济力量
和新的政治力量之反映并為他们服务的东西,就是
新文化。没有资本主义经济、没有资產阶级、小
资產阶级和无產阶级,没有这些阶级的政治力量,
所谓新的观念形态,所谓新文化,是无从发生的
。(註七)
大陆学者胡绳对「中国半封建社会」的论述,亦
提出他的看法,他说﹕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谓半
封建也就是半资本主义,不是完全的封建主义。~
~旧中国毕竟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而是半封建
半资本主义社会(註八)。
至於中国如何由独立国变為半殖民地,毛泽东说
﹕
就中国言,帝国主义处在形成半殖民地这种
矛盾的主要地位,压迫中国人民。中国则由独立国
变為半殖民。旧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的
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
,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歷史,就是中国的近
代史。(註九)
大陆学者认為正是由於中国的国家地位变化和中
国经济变化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变化,所以这两种变
化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註一○)
首先,中国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并不是同时开
始的。前者始於一八四○年鸦片战争的失败,外国
资本主义的侵入。从这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為半
殖民地,成為国际资本主义的附庸,成為一个被压
迫和被奴役的国家。后者则始於「十九世纪下半期」
,大约是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著近代资本
主义发生和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
意识形态结构的变化,中国才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
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註一一)
其次,中国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的各自发展进
程也不是同步的。前者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
的压迫了奴役,是使中国陷入深渊。后者则是中国封
建制度的日益衰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和体
制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中国人民反对帝国
主义强加给中国的殖民统治,反对地主阶级的封建
统治,而不是反对中国资本主义化。(註一二)
再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国家地位,是一个争
取民族独立的问题。只要打败帝国主义的侵略,废
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其在华特权,就可以立即解决问
题。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和同盟国一道
参战,战胜了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最后就结束
了这三个国家在中国的殖民势力。据此,大陆学者
宣称,中国最后取得民族独立是在一九四九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而照生產关系一定要适应生
產力性质的规律,中国无產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產
党领导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在中国建
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才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
社会。(註一三)根据此一论述,大陆学者把近代
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分為初期、中期和
后期三个歷史阶段﹕(註一四)
近代中国社会的初级阶段(一八四○~一八九
五年)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封建制生產方式佔统治
地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经济发达或比较发
达的地区开始发展為手工艺资本主义,中国近代
资本主义刚刚发生,还没有形成新旧生產方式的对
立和斗争。这个阶段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封建社
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通过其廉价的商品输出
和农產品掠夺,开始在沿海和沿江地区破坏的中
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
展。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境内又爆发了
全国性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
级,在政治上造成了清朝中央统治权力的下移,
在经济上造成了某些地区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度的
变化。这个阶段城市手工艺生產也发生了变化。
那些同对外贸易有关和国内需求日益增长的手工產
品,其行业生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那些无力同
洋货竞争的手工艺品,其行业生產却没有得到应有
的发展;只是那些具有民族特点的手工业行业,
其產品没有受洋货倾销的影响,还保持其原有的生
產形态。在洋货激烈的竞争下,行会组织对手工
业者的控制也鬆弛了。那些衝破行会组织束缚的手
工工场变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了。為了同洋货
进行竞争,有些行业的工场主则要求採用动力机械
,把手工业资本主义变為近代资本主义。但是,
清政府為了维护其「崇本抑末」政策,既不设法製
造动力机械,又严禁外国动力机械进口,堵塞了
手工业资本主义向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只准
洋务派官僚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私人创办的资本
主义近代工业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并没有取得合法
地位。同这种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发生的新的
阶级力量,就是现代资本家阶级和现代雇佣工人阶
级的阶级力量。同城市小手工业者经济同时发展
起来的阶级力量,就是城市小资產阶级的阶级力量
。这是城市经济的变化。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
中国资產阶级才刚刚產生,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
政治力量。因此,那时只出现了反映资產阶级要
求改革的呼声,却不能形成一种政治运动。从鸦片
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国内阶级之间的斗争
、新旧之间的斗争,能形成有政治和经济影响的运
动,主要是以太平天国為代表的农民战争和具有
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改革活动。而国家政权的
变化,总是落后於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变化的。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初期阶段,中国国家政权依然是
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但它已
保持不住原有的中央集权的统治而开始依附於外国
侵略势力,权力中心也开始转到地方实力派手中
了。
近代中国社会的中期阶段(一八九五~一九二
七年)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的形成,代表一种新的生產方式同旧的封建主义生
產方式的对立与斗争,中国才由一个封建社会变
為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此一阶段的中国社
会经济的主要情况,基本上不是自然经济了,而
是商品经济了。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歷史条件下,儘
管不少地主也从事田场经营,但他们更多的是出
租土地,进行地租剥削和高利贷剥削,所以他们还
是封建阶级。而那些独立经营田场的佃农,特别
是拥有土地的自耕农,由於他们的农业生活和经济
活动已经纳入市场、交换和商品流通之中,他们
的经济~~农民经济既不是封建经济,也不是资本
主义经济,而是处於这两者之间「过渡阶段」的
农村小资產阶级经济。受这种经济决定,中国农民
则是农村小资產阶级了。由於农村小资產阶级的
分化,中国农村也出现了為数较少的农村资產阶级
(富农)和為数不多的农村无產阶级(雇工)。
这是中国变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农村经济结构
和阶级结构的重要变化。城市经济结构和阶级结
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个阶段,中国近代资本主
义已经取得了合法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手工业同机器工业產品激烈竞争的歷史条件下,
行会组织对手工业生產的控制则完全解体了。从
这以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反
过来它又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作业的兴起。其
他行业,如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等,除了
那些个体小私有者之外,僱佣工人较多的企业也
发展和变為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了。只有在这个时
候,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才真正形成。同这种
资本主义经济和城市小业主经济一起发展起来的阶
级力量,就是资產阶级、无產阶级和各种小资產
阶级力量的发展和壮大。首先是资產阶级及其知识
份子,逐渐形成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
史舞台,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封建制度的斗争。戊
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就是代表这种新兴的资產阶级
利益,企图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来取代封建制
度所进行的两次斗争,一次是改良的,一次是革
命的。但由於中国资產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
两次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辛亥革命以后,随
著中国无產阶级发展和壮大,登上了政治舞台,中
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就落在这个阶级的肩上。五四
运动是这个变化的分水岭。自从中国无產阶级肩负
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开始,中国革命的目的就
不再是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是经过新
民主主义革命,先是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制度,然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后期阶段(一九二七~~一九
四九年)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崩溃阶
段。一方面,国民党取代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它
没有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中国社会制度还是原来的继续和发展。另一方面
,中国无產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產党领导全
国人民,在全国农村开闢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
,并在这些革命根据地里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社
会制度。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却代表著中国前进的方
向。毛泽东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是
「中国歷史上所没有过的社会制度,即民主主义的
社会制度,这个社会的前身是封建主义的社会(
近百年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它的后身
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只有经过这种社会制度,
「方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经过长
期的曲折的斗争,最后新民主主义社会取代了中
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才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标誌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彻底崩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中国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接著又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国便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註一五
)
有了以上「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史观」的理论架
构之后,中共无论在编撰中共近现代史或中华民国
史即套用此框框作為教学与宣传的指标。自从民国七
十三年(一九八四)中共在南京举行了首次中华民
国史学术讨论会之后,大陆史学界出现了一个民国史
的「研究热」,大量的较高水平的专著不断问世。
其中有著名民国史专家李新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第
一篇、第二篇,有南京大学副教授张宪文主编的『中
华民国史纲』,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孙思
白主编的『民国人物传』,有南开大学焦静宜等合著
的『北洋军阀史稿』,有中南财经大学副教授刘继增
著的『武汉国民政府史』,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张同新
著的『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史略』,国防大学教师何理
的『抗日战争史』等。(註一六)
然而这些所谓「较高水平的专著」经检阅后,发
现它们仍无法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阶级
斗争史观,例如﹕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全
一卷「中华民国之创立」上、下两册,系北平中华书
局印行,上册一九八一年出版,下册一九八二年出版
,共约七十餘万言。(註一七)
根据李新在「序言」所说,将中华民国分為创立
时期(一九○五~一九一一),民国成立后又分為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一九一二年一月~一九一二年三
月)、北洋政府时期(一九一二~一九二八)和国
民党政府时期(一九二七~一九四九)。(註一八)
又如张宪文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纲』,民国七十
四年(一九八五)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将整部「
中华民国史」分作六个时期,即﹕
中华民国成立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一九一二
年一月~一九一六年六月);北洋军阀的分裂割据
和混战(一九一六年六月~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国
民革命兴起和北洋军阀的倾覆(一九二四年一月~
一九二七年四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安内
攘外」政策(一九二七年四月~一九三七年七月)
;八年抗战,中华民国政权日趋衰败(一九三七年七
月~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华民国的覆亡(一九四
五年九月~一九四九年十月)。
综观这两部「中华民国史」的著作,字里行间,
在在显示一九○五~一九四九年的社会性质是「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出此一阶段的革命性质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宣称此一时期的总路线是
「无產阶级领导的人民大眾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註一九)
事实上毛泽东把战国以后的社会说成封建社会,
而把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社会说成半封建半殖民地
社会,显為错误,歷史学者郑学稼先生提出中肯的批
评,他说﹕
实则﹕这个名词(半封建社会)的真意,是
指当时的中国社会处於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的过渡期,他(指毛泽东)不愿用『过渡期』术
语,為著共產党的战略是反封建的土地革命。可是
,封建社会是指社会发展之一阶段,「半」是一
个没有确定内容的数量(譬如,一百的半是五十,
十的一半是五)。在「封建社会」之上加了「半
」的形容词,显然是不通的。(註二○)
自从民国三十八年毛帮篡夺大陆政权以来,
中国大陆社会不是所谓「社会主义社会」,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炼钢、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
这些都不是社会主义政策!!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这一套!!
这些都是土匪暴政!!
赤匪参加韩战,对中国人洗脑,灌入反美观念,消去抗俄意识;
赤匪执行敌国命令,彻底摧毁中国文明;
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敌国利益办事,
所以,
自从民国三十八年毛帮篡夺大陆政权以来,
中国大陆社会是俄罗斯奴才社会!!
自从民国三十八年毛帮篡夺大陆政权以来,
中国大陆社会是俄罗斯奴才社会!!
自从民国三十八年毛帮篡夺大陆政权以来,
中国大陆社会是俄罗斯奴才社会!!
◎
◎ 「奴隶社会」与「封建制度」
◎
◎
◎ 中国歷史上有没有奴隶社会?
◎
◎ 马列的「唯物史观」把人类歷史机械性的分為
◎ 一、原始共產主义社会、
◎ 二、奴隶社会、
◎ 三、封建社会、
◎ 四、资本主义社会、
◎ 五、社会主义社会、
◎ 六、共產主义社会。
◎
◎ 中共為了迎合马列学说,把中国歷史上的夏朝至
◎ 春秋时代划為所谓的「奴隶社会」,这段期间由
◎ 民国纪元前四○九四年至民国纪元前二三九○年
◎ (孔子卒年)。
◎
◎ 為了讨论中国歷史上有没有奴隶社会?必须先对
◎ 「奴隶社会」做一个明确的定义!否则如果马马
◎ 虎虎的话,那麼甚至连今天的社会都可以被曲解
◎ 為「奴隶社会」!!
◎
◎ 首先参考《(新版)毛泽东选集大辞典》
◎ 张占斌、蒋建农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民国八十年十月第一版。
◎ 第八九九页,定义「奴隶社会」如下﹕
◎
奴隶社会 亦称「奴隶佔有制社会」。
以奴隶主占有生產资料并完全占有和剥
削直接生產者~~奴隶為基础的社会。
它是人类歷史上第一个人剥削人的社
会,有奴隶主与奴隶两大对立阶级。前
者由大土地所有者,大商人,高利贷者
组成,占有全部生產资料和產品,并占
有奴隶本身。后者是被统治阶级,毫无
人身自由,作為会说话的工具完全属於
奴隶主所有,可任意买卖、惩处、屠
杀。多由战俘、破產农民、小手工业者
组成。奴隶主為维护统治设立的军队、
法庭、监狱等暴力机构,形成了国家。
奴隶制国家有君主制和民主制两种形
式。奴隶社会生產力比原始社会前进了
一大步,开始使用铁器等金属工具,科
学、文化、艺术也有较大发展。出现了
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
别。奴隶社会產生於原始社会末期,其
產生的原因是由於生產力水平达到人们
能够生產剩餘產品的程度,以后随著私
有制的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奴隶社会
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奴隶起义不断,
奴隶来源枯竭,最终為封建社会所代
替。由於歷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奴隶社
会的產生和解体时间在世界各国不尽一
致。在中国,一般认為从夏代开始进入
奴隶社会,春秋战国之交过渡到封建社
会。
◎
◎ 第二个参考為《辞汇》,陆师成主编,
◎ 台北市,文化图书公司发行,
◎ 民国六十四年九月增订第三十一版,
◎ 第二六六页,定义「奴隶」如下﹕
◎
奴隶 供人使唤,没有自由的人,叫做「奴隶」。
◎
◎ 由上述两种对「奴隶」的定义,可以看出「奴隶
◎ 」的特点如下
◎
◎ 一、一个人,失去了自由,為奴隶主生產工作。
◎
◎ 二、此人的生命没有保障,随时可以被奴隶主当
◎ 做商品般的买卖,甚至可能被奴隶主杀戮。
◎
◎ 三、悲惨的境遇代代相传。
◎
◎ 由《毛选辞典》知道奴隶社会末期的现象為﹕
◎ 「奴隶起义不断,奴隶来源枯竭,最终為封建社
◎ 会所代替。」
◎
◎ 中共把夏朝至春秋时代规定為「奴隶社会」,
◎ 但是!这一段期间(夏朝至春秋时代)并没有明
◎ 显的一群人役使另外一群人!夏朝史籍不全,难
◎ 以考察,但是周朝春秋时代之史料非常完整!
◎
◎ 春秋时代并没有一群世世代代被役使的百姓!
◎ 春秋时代是中共所规定的「奴隶社会」之末期,
◎ 但是!!
◎
◎ ●●春秋时代没有「奴隶起义不断」的事情发生
◎ ●●!!
◎
◎ 由春秋至战国是因為周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力量衰
◎ 退,而致诸侯互相争伐,故而变成战国。
◎
◎ ● 由春秋变為战国,与奴隶不奴隶完全无关!
◎ ● 所以春秋时代不是「奴隶社会之末期」!
◎
◎ 只因為马克思说过(西方的)歷史上有奴隶社会
◎ 的產生,於是中共便曲解中国歷史以迎合马「铁
◎ 嘴」!?
◎
◎ 作為一个有骨气的人,不要如此削足适履!
◎ 作為一个堂堂中国人,不要如此屈辱祖先!!
◎
◎
◎ 中国歷史上真正具有世代阶级烙印的时期為元朝
◎ ,元朝把其辖区内的人民分类為﹕蒙人、色目人
◎ 、汉人(南宋未能管辖的长江以北的中国人)及
◎ 「南人」(前南宋所辖长江以南的中国人)。这
◎ 种具有世代烙印并且有差别待遇的政策与奴隶制
◎ 度非常相似!(但未见买卖、鞭挞、驱策奴隶)
◎
◎ 自夏朝以至战国结束的两千年之间,中国社会為
◎ 封建社会。(不是奴隶社会!!)
◎
◎ 自秦始皇(民国前二一三二年)至元朝(民国前
◎ 六三一年)一千五百年之间,中国為中央集权的
◎ 君主制度社会。(不是封建社会!!)
◎
◎ 元朝(民国前六三一年至民国前五四五年)為划
◎ 分阶级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度社会。(尚不足以构
◎ 成奴隶制度,因未见买卖、鞭挞、驱策奴隶)
◎
◎ 明朝、清朝(民国前五四四年至民国前一年)又
◎ 為中央集权君主制度社会。
◎
◎ 中华民国是「四万万人都当皇帝」的民主社会。
◎
◎ 共党佔领区為「取消八亿个大脑」的马列社会。
◎
◎ 这些都说明自秦迄今没有所谓的「封建制度」!
◎
◎ 事实上中国的封建制度在秦始皇就已经废止
◎ 了,也就是在两千两百年以前早已废止。
◎ 以下是《三民主义》里,谈到早已废止封建。
◎
◎>「中国以前的不平等,没有从前欧洲的那麼利
◎>害。欧洲两百多年以前,还是在封建时代,和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的时代相同。因為中国政治
◎>的进化早过欧洲,所以中国两千多年以前,便
◎>打破了封建制度。」
◎>「周代以来封国建蕃的制度,与专制皇权和统
◎>一国家是不相容的,所以必须加以改变。始皇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綰请封皇
◎>子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
◎>斯力排眾议,主张废除分封,全面地推行郡县
◎>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
◎>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餘郡。这些
◎>郡完全听命於中央和皇帝,是中央政府辖下的
◎>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就确立
◎>了。」
◎
◎
◎ 中共说﹕「中国封建制度延续至民国三十八年
◎ ,经由中共的『土改』之后才消失。」
◎
◎ 歷史之史实為在两千两百年以前早已废止封建
◎ 制度!
◎
◎ 為什麼会有这种两千两百年的差异?
◎ 这仍然要由「封建制度」的定义寻找答案。
◎
◎ 参考《(新版)毛泽东选集大辞典》
◎ 张占斌、蒋建农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民国八十年十月第一版。
◎ 第九七六至九七七页,定义「封建制度」如下
◎
封建制度 以地主佔有土地,残酷剥
削农民為基础的社会制度。它是继奴隶
社会之后的第二个剥削制度。封建社会
的上层建筑主要以等级制為主要特点。
我国的封建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在这以下,设有各种官职,而且
等级森严,封建国家的实质是封建地主
阶级对农民实行专政。封建社会佔统治
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制度和
机车加速噪音。
宣扬封建思想、道德為特徵的。在旧中
国,几千年来的政权、族权、神权、夫
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
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绳
索。在封建制度下,农民完全没有或拥
有很少的土地,他们受封建土地制度的
束缚,受地主的剥削、压迫。地主阶级
和农民是封建制度下两大对抗阶级。地
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使阶
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封建统治阶级不断受到打击。随著人类
歷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封建制度的解
体是必然的,它终究会被新的社会制度
所取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產党的领导
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一
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制度。
◎
◎ 另外再参考為《辞汇》,陆师成主编,
◎ 台北市,文化图书公司发行,
◎ 民国六十四年九月增订第三十一版,
◎ 第三○八页,定义「封建」如下﹕
◎
封建 旧时帝王以爵位、土地分封诸侯,
建立臣属的国家。
◎
◎ 「封建」顾名思义為
◎ 分「封」皇族、功臣,
◎ 并「建」立臣属的国家。
◎
◎ 所以,封建主可以组织一个国内之国,
◎ 重点在於 ● 封建主拥有武力!! ●
◎
◎ 请注意﹕
◎ 封建主拥有土地, 及拥有武力!!
◎ 地主 拥有土地,但不拥有武力!!
◎
◎ 这是非常大的差别。
◎
◎ 封建主及地主都可以剥削其所有土地上的佃农,
◎ 此為二者相同之处。
◎
◎ 但是,
◎ 封建主可以割据,可以称兵造反,
◎ 地主则不能以武力破坏社会秩序,
◎ 甚至,当共產党的枪架在地主头上时,地主没有
◎ 丝毫的抵抗能力。
◎
◎ 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把武装力量集中於中央
◎ 政府,因此避免了后世再度发生战国群雄并立的
◎ 战争局面。
◎
◎ 中共為了迎合马列主义,把已经由秦始皇废止的
◎ 封建制度诡称為延续到现代才由中共消灭封建制
◎ 度,其託词是只要有土地、不管有没有私兵,都
◎ 算是「封建」。这麼说来,欧美有许多国家容许
◎ 人民购置大片土地,那麼,他们还是在封建制度
◎ 阶段!这就是
◎
◎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共存!
◎ 马列「唯物史观」的歷史阶段论岂不是破產?!
◎
◎ 如果没有兵权的地主,都算是「封建」,那麼,
◎ 这些马列秀才岂不是在和毛泽东「枪桿子出政权
◎ 」的诡论唱反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