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近现代史分期的公式

【瓦解共产极权从破除谎言开始 】共产政体有两大支柱,一个是暴力,一个是谎言,就是枪杆子和笔杆子,谎言的作用远比暴力要大数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三节 近现代史分期的公式

  张玉法先生在他的「现代中国史的分期问题」一
文前言中,强调说﹕「歷史的最大特性是『变』(
Change),歷史分期的目的是在找出『变点』(Turning
Point),观察歷史的『质变』与『量变』,从而了
解各时代的特性。」(註二一)由此可知歷史就是变
化,研究歷史就為的是明瞭变化的情形,若不分期
,就无从说明变化的真相。


  因此,谈到「中华民国史」的分期,它应属於「
中国现代史」的范畴,但是,中共内部歷史学者把
它列入「中国近代史」的范畴内,而他们所谓的「中
国现代史」是指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的中共党史,亦
即他们所讲的「中国革命史」。為了划分「中国近代
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野,中共曾组织了有关
「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从民国四十三年(
一九五四)胡绳在『歷史研究』上发表了「中国近代
歷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后,大陆学者纷纷发表了许多
意见,并成為五十年代大陆学术界讨论的一个重点
[25]
。但是,到了六十年代,这一问题的讨论就中断了(
註二二),直到「四人帮」垮台以后,才又开始讨
论。

    年)。史大林的卫道者辩护道﹕「五种生產
方式的理论,也是关於人类歷史发展规律的理论,
    不是史大林一个人的意见,而是马克思、恩
格斯、列寧的意见,是一切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意
    见。」


  中共歷史学者,有的把中国近代史分成﹕一八四
○~一八六四年、一八六四~一八九四年、一八九
四~一九○五年、一九○五~一九一九年四个时期;
(註二三)有的把它分為一八四○~一八六四年、


一八六四~一八九五年、一八九五~一九○五年、一
九○五~一九一九年四个阶段;(註二四)有的主
张把它分為﹕一八四○~一八六四年、一八六四~一
九○一年、一九○一~一九一三年、一九一三~一
九二一年四个阶段;(註二五)有的把中国近代史分
成七个阶段,即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註二六
)其中以李新的意见最具代表性。据所知李新毕业於
燕京大学,曾任中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务
长、「社会主义学院」教务长。现任中共「中国社会
科学院」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华
民国史研究室」主任、「革命史研究室」主任。在当
时,他所提出的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分期看法,显然

成為中共后来编纂中华民国史的纲领。他的看法如下

  中国近代史(一八四○~一九四九年)

   上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八四○~一九
一九年)

    第一篇(一八四○~一八六四)外国资本主
义的侵入和农民的革命战争

    第二篇(一八六四~一八九五)半殖民地半
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

    第三篇(一八九五~一九○五)民族危机的
加深和人民爱国运动的高涨

    第四篇(一九○五~一九一九)资產阶级革
命的兴起和失败


   下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九一九~一九
四九)

    第一篇(一九一九~一九二七)新民主主义
的开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篇(一九二七~一九三七)第二次国内
革命战争

    第三篇(一九三七~一九四五)抗日战争

    第四篇(一九四五~一九四九)第三次国内
革命战争(註二七)


  这个分期表有两个值得注意之处﹕第一、它以一
八四○年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一九四九年為终点
。第二、依照毛泽东的观点,把中国近代史区分為「
旧民主主义时期和新民主主义时期」,将孙中山先
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划入「旧民主主义时期」,称之為
「资產阶级革命」,同时把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
)以后国共两党的斗争称為第一、第二、第三次「国
内革命战争」。

◎ 
◎ 原书為﹕『第一、第二、第三次「国民革命战争」』
◎ 我改為﹕『第一、第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 似较合理。
◎ 
◎ 8811301322止

 

註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
思恩格思选集』第二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
    七二年出版),页八三。

註 二﹕史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歷史唯物主义
」,『列寧主义问题』,(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
    六四年一月出版),页六四九~六五二。

註 三﹕戎笙,「批判雷海宗反动的歷史观点」,『
歷史研究』第十一期(北平﹕科学出版社,一九五八
[27]

註 四﹕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產党」,『毛
泽东选集』第二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五年
    ),页六一六~六二○。

註 五﹕「中国社会歷史分期表」,『大公报』(香
港﹕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文汇报』(香港﹕
    一九七四年六月二、三日)。


註 六﹕刘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若干问题
的探讨」,『社会科学战线』第三期(吉林﹕社会科
    学院、社会科学学会联合出版,一九八六年
),页一九七。

註七、八、九、一○﹕同註六,页一九八。

註一一、一二、一三﹕同註六,页一九九。

註一四﹕同註六,页二○二。

註一五﹕同註六,页二○五。

註一六﹕黄海霞、牟维旭,「方兴未艾的民国史研究
~记民国档案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瞭望週刊』
    (海外版)第四十三期,(香港﹕一九八七
年十月二十六日出版)。

註一七﹕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全一卷『
中华民国之创立』上、下册,(北平﹕中华书局印行,
    上册一九八一年出版,下册一九八二年出版
),共约七十餘万言。

註一八﹕同註一七,『中华民国史』序言。

註一九﹕于伯铭、陈祖贤,「中国歷史、世界歷史教
学线索表解(续)」,『歷史教学』第二期(一九八
    七年出版),页四九。

註二○﹕郑学稼,「论封建和封建社会」,『中共兴
亡史』,第一卷下,黎明文化事业公司,一九七八
    年出版,页七○九。

註二一﹕张玉法,「现代中国史的分期问题」,原发
表於『新知杂誌』第一期,民国六十三年(一九七四
    )二月。

註二二﹕梁友尧、谢宝耿编写『中国史问题讨论及其
观点』(一九七六年十月~一九八○年六月),(山
    西太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第一版)
,第三章「中国社会歷史分期问题」中第三部份「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页一四八。

註二三﹕孙守仁,「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的商榷」
,『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北平﹕三联书店
    ,一九五七年出版),页一五~三三。

註二四﹕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中
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北平﹕三联书店,一九
    五七年出版),页六一~一一一。

註二五﹕荣孟源,「对於近代史分期的意见」,同前
註二四『讨论集』,页一四六~一五三。


註二六﹕胡绳,「中国近代歷史的分期问题」,同前
註二四『讨论集』,页一~一五。

註二七﹕李新,「关於近代史分期的建议~為『中国
通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下)教学大纲(初

    稿)』所写的前言」,同前註二四『讨论集
』,页一五三~一五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