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喜攀外缘,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制心”就要收心,也即“修心养性”。不修心,杂念纷繁,最消耗能量。能量消耗,正气削弱,邪气自然乘虚而入。各种心理上、生理上的疾患就会应势而生。
心因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烦恼。“愁思有意天天发,烦恼无根日日生。”常人很难摆脱烦恼。佛家说,人的烦恼最少有108种。烦恼的隐患,每个人多少已有体会,勿庸多叙。主要是扰乱心神不宁,使体内各种功能紊乱。
如何摆脱或减少烦恼呢?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理性思维,加以调控。
每人的寿命或长或短。无论是几百天、几千天,或一万天以上,都无法避过关键性的三天。这就是“昨天、今天、明天”。理智地调控这三天的心情,做到“三不烦”,就能享受一生的快乐。“昨天”已过了,不再烦;“今天”正在过,不用烦;“明天”还未来,烦不着。
要保持“三不烦”的思维,要有恒心、耐心和自制能力。要具有时时处处想到“三不烦”的意识,在生活中“顺应自然,为所当为”。顺应自然,不是顺其自然,更不是流于自然,是要适应自然,顺乎天时、环境和自身的条件,力所能及地做应当做的事情,即“为所当为”。这就能够形成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秩序,使头脑不致紊乱,思维有序化,就不会忘记“三不烦”的意识。
再者,凡事不要急。特别是中老年人生活节奏要放慢,形象地称为“慢半拍”。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水要分段慢慢地喝,路要一步一步踏实地走。这样做,可以避免意外的烦恼事。
做到“三不烦”,使昨天的挫折沮丧和明天的梦幻理想,不致黯然失色,而是光彩夺目,能一生得到快乐。在“三不烦”的基础上,让快乐不断地升华,就要真正地彻底地把心收回来,进行修心养性。要记住两点:一是任何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因为心无其心,烦恼不生,进入无心状态最好;二是任何处境都能适应,做到随遇而安,潇洒自在,充分体现自性。
人生难免风霜雨雪,引起许许多多的烦恼,让其蔓延下去,将产生无穷无尽由烦恼引起的痛苦。但不论你一生有多少岁月,只要能理智地浓缩为“昨天、今天、明天 ”三天,想到“昨天”已过,不再烦了;“今天”正在过,不用烦了;“明天”还未到,烦不着,你不是能减少烦恼或者不烦恼,快乐地过日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