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谈东北亚史之前195年-108年的东北亚国际形势 【四】

历史就是远古的世界; 想象就是时空的隧道; 思维就是不灭的灵魂; 开始吧,让灵魂穿越时空,回到亘古...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介绍了乌桓和鲜卑,再来看看夫余、濊、貊貉、挹娄和沃沮等部落联盟和部落。

对以上这些部族记载较多的是三国志的魏书和后汉书。三国志和作者陈寿的名头响亮,毋需多言,陈寿先为蜀汉人,31岁以后成为西晋人。前文使用了较多的后汉书的文献,现在转而多用三国志文献。其实三国志比后汉书成书早。后汉书是南朝宋人范晔在存世多本东汉断代史书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后来居上。三国志和后汉书在“东夷”的记述上高度雷同,但三国志更为丰富一些。而且为三国志写注解的南朝宋人裴松之又增补了大量的材料,其中关于“东夷”的材料主要来源于成书比三国志更早的鱼豢的《魏略》。鱼豢是曹魏人,他的《魏略》原书已亡佚。无论魏略、三国志,还是后汉书,都是私撰,在史实上高度可信。

魏略、三国志和后汉书所记述的东北地区诸部族的活动,主要是东汉三国时期的事情。但史记和汉书基本没有对西汉时期该地域内诸政权和部族(除了卫氏朝鲜)的活动进行记载,没有办法,只能用后世推导前世的方法,来复原前195年-108年濊、貊貉、挹娄和沃沮等部族的情况。好在魏略和三国志在西晋早期就已经完成了,去东汉不远,对东汉时期东北各部族历史的追溯,可信程度高。那么用东汉时期的情况,合理推导西汉时期的情况,大致可以还原历史原貌。虽然有些细节可能永远也无法离清,但在概率的保证下,区间估计也是相当不错的做法。

夫余做为一个国,不知道什么时候成立。夫余首先见于《史记-货殖列传》:“燕北邻乌桓、夫余”。后汉书较多记载了夫余的情况,指出夫余曾属玄菟郡羁縻,但所记大多是东汉及以后的情况。在东汉三国时代,它在今天的吉林省长春吉林附近,松花江上游地区,方两千里,户八万,是个大国。这些都不在当前这个历史切片之内。夫余在前108年以前的事迹,多数出于《桓檀古记·北扶余记》,我对该“记”中的有明确纪年的夫余事迹,表示怀疑。想想在如此多的金文材料出土的情况下,史家对武王克商年代的确认都如此困难。史记后汉书语焉不详的夫余,如何获得如此确切的年代?

有一点肯定,当世之时,夫余是存在的,可能是一个或一些部落,也有可能生活在后来的夫余国所在的地域内。从前108年以后夫余受到玄菟郡羁縻的情况推测,夫余在前195年-108年,可能处于一种自治的部落联盟状态,而受到卫氏朝鲜的有效羁縻。关于此时夫余情况的史料欠缺,要想搞清楚,只能借助考古资料,且按下不表。

夫余同时很可能受到乌桓某种程度上的压制,而处于相对于乌桓而弱小的状态。前108年以后约100年,夫余开始成长,到东汉就成为强国。夫余能够在马上枭雄乌桓的卧榻之侧崛起的原因,我猜测,可能和乌桓的内迁有很大关系。在前195年-108年这个片段的后期,即前119年,因霍去病打破匈奴左地,乌桓被迁徙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秦汉长城)外,而之后相当一段时间,鲜卑部落还没有南下,这就给夫余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历史窗口。看来,当世之时,史记载夫余和乌桓比邻而居,还是一弱一强的关系,但此后不久,由于乌桓内徙,即逐渐转换到彼弱此强的关系。

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落联盟,虽然在史籍里始终对这个部族轻描淡写。

濊,作为一个部落联盟存在的确凿的证据是后汉书所载:“元朔元年,濊君南闾等畔右渠,率二十八万口诣辽东内属,武帝以其地为苍海郡,数年乃罢”。元朔是汉武帝的年号,元年是前128年,所以在我们考察的这个历史片段之内,濊确实是存在的,而且至少是个部落联盟,有一个叫做南闾的大君长。“南闾...诣辽东内属”,应当理解为南闾君民28万人归附了汉朝,而不是这28万人迁移到了辽东郡内,事实上,汉朝也是在南闾的地盘上,设置苍海郡(存在时间很短)来统辖(灭卫氏朝鲜后,又设置玄菟郡)。

从南闾有二十八万口的臣民来看,这个部落联盟可以算做一个大国了,汉朝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郡在汉书地理志里的总人口数不过为28万零211人,相比之下,南闾治下的人口规模可窥一斑。濊作为一个部落联盟内部的成分,先按下不表。我们先看看这个联盟可能涵盖的地理疆域是什么,为了方便行文,我为这个地理疆域虚拟一个名字,叫做古濊国。

古濊国的推定,只能按照前文交待的用后世推导前世的方法进行。所以对后世,也就是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的情况,要作一些简单交待。简略来说,这个时期,东北亚和古濊国相关的地理概念有这样几个:

一、夫余。夫余的位置,前面有所交待,在今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松花江上游流域一带,统治着的方二千里的领土。“方二千里”是说国土疆域的周长约为为二千里,大概数字。现代地理学上,其位于长白山区的北麓。夫余再往北是嫩江、松花江流域,前文交待了,是个大沼泽地带,不适宜定居,所以某种程度上是人群定居的北界。

二、高勾骊。虽然大名鼎鼎,但在本文中首次出现。高勾骊此时的统治疆域在今辽宁、吉林和北朝鲜交界的长白山区一带。此时的都城叫丸都,即今吉林省集安市。也是方二千里。

三、濊。在前文出现过的单单大岭(今北朝鲜狼林山脉)以东。如果把今北朝鲜东北部的山区看作是广义长白山(这个广义长白山,古代称为盖马大山)的一部分的话,这个濊,可以认为是长白山的南部山区至日本海这个地域。由于已经濒海,可以视为人群居住的(东)南界。

第一个可以划入古濊国的地域,是夫余之地。后汉书说,“夫余,本濊地”。为方便行文,我暂时称之为“北濊”。

夫余尽管在前195年-108年这个时间段内根据史记的记载是存在的,但可能仍然很弱小。夫余开始强盛是东汉光武帝前后,大致可以设想为公元0年左右。

以下几点可佐证三国时期夫余所治之地为为古濊地,都是三国志魏书和魏略的记载,我总结一下(时间背景为三国时代):第一,夫余境内有叫做濊的故城;第二,夫余保留了前朝留下的一些宝贵的玉器,这些玉器上刻有“濊王之印”。第三、向汉族历史学家讲述夫余历史情况的耆老自称“亡人”,所谓亡国之人,基于前两点,可认为所亡之国是濊国。第四,本文以后还要论及夫余治下的臣民,濊人仍然是重要成分。如此种种,表明夫余所治之地以前属于濊地。

第二个可以划入古濊国的是前文第三点中提到的单单大岭以东的“濊”地,为方便行文,我暂时称之为“南濊”。“南濊”在三国志魏书中言之凿凿,有据可查,前108年(卫氏朝鲜灭亡)后,次第经历了玄菟郡(或临屯郡)、乐浪郡东部都尉、不耐濊候(先臣服乐浪郡,后臣服勾骊)和不耐濊王(候升格为王,改臣服乐浪郡)。作为“南濊”主体的七个县,也均以濊民为主,划入古濊国应该没有异议。

最后一个,就是高勾骊治下之地。主要论据是高勾骊统治下的臣民,是以“濊人”为主。具体论证放在下文,在讨论东北亚地区民族的时候论证。这个论证要花一些笔墨,为了不使行文太凌乱,就先按下不表了。

总之,一个在前195年-108年存在的“古濊国”跃然纸上。地理上,北起今吉林省的长白山北麓,西至吉林辽宁交界山区,东南至北朝鲜东北部山区及濒海,基本涵盖整个长白山区。仔细考察这个“古濊国”,它基本涵盖了汉灭卫氏朝鲜以后,最早的汉玄菟郡大部,甚至包括临屯郡的一部分。

按:高勾骊的兴起,在夫余稍后,前后脚的关系,也是公元元年前后。夫余和勾骊在光武帝刘秀时,还一起朝贺过汉天子。某种程度上,高勾骊就是夫余的一个影子,一个在北,一个在西,逐渐蚕食吞并了“古濊国”的大部分地域和人口。正是夫余和勾骊日后的显赫名声,逐渐湮没了这个无比重要的“古濊国”。南闾时代的古濊国,在前128年,就有28万人。约300年后,夫余人口8万户,勾骊人口3万户,“南歳”人口2万户,毛算共50-60万人吧。一叶知秋,夫余和勾骊的治下的重要成分还是歳人。把卫氏朝鲜和乐浪的人口相抵消后,决定着这一大片地域内民族性质的就是这些歳人。

关于古濊国,有几点需要继续探讨一下,现在的时间背景是前195年-108年。第一,古濊国究竟是部落联盟还是集权程度很高国家,我倾向于前者。该国有大君长,但没有达到象卫氏朝鲜一样的集权程度,否则和汉朝的冲突在所难免,在历史上就会大大的出名,也不致于史家都对他轻描淡写。第二、这个联盟的成分是不是单一,即是不是由单一的濊人构成,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前108年以后,濊、夫余和勾骊都曾经由玄菟或临屯郡统辖,所以在前108年前,这三个就是应该共存的。夫余和勾骊在又约100年以后开始崛起,都是从相对较小的核心部分起家的,从魏略记载的夫余立国的传说,和勾骊统治阶层日后对祖宗的追述来看,夫余和勾骊各自的核心部分和濊是有区别的。除了夫余和勾骊,古濊国地域内还可能有其它可能有异于濊人的成分。这些异质的成分,可能有很大的自主性。濊和这些异质成分应该都是在各自内部高度凝聚和同质的。第三、这个古濊国是何时开始存在的?是自古以来的土著吗?要回答什么时候开始存在,需要借助考古资料,但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当前研究的历史片段的范畴,为了不让问题更加复杂化,暂且搁置一下。关于土著,答案是:在这么小的一个地理区域之内,应该不存在“自古以来”的土著。结合从龙山时代(前3000年始)以降,人群大迁徙融合的时代背景,古濊国内的濊人和其它可能的异质成分,都肯定是迁徙而来的,剩下的问题只是在何时和从哪里来,这个还是要结合考古资料,且按下不表。第四、古濊国的疆域怎么理解。上面谈到的古濊国的地理疆域是个宽泛的概念,材料还没有丰富到可以用类似秦汉长城和现代界碑的东西来度量边界。为了便于理解,结合上文介绍的地理描述,我们大概可以认为在这个时间段内,古濊国北边是不宜居住的大沼泽地带,西边是乌桓,西南是汉辽东郡,南边是卫氏朝鲜和临屯,东边和东南靠日本海和一些濒海的部落如沃沮,东北边遥望下文将要论及的挹娄。第五,古濊国应该是骑墙于卫氏朝鲜及汉朝之间,曾受到卫氏有效羁縻,亦曾叛卫氏依附汉朝,但在大部分时间内,还应该是依附卫氏朝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