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南社(十三)南社社员李根源 -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现在陆续介绍几位南社社员是与青年毛泽东、青年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及中共一大有关的文章,均由金建陵先生撰写,这是第二篇:南社社员李根源 - 朱德就读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校长。原名:

/>

李根源担任校长时——朱德从学校中走出

       金建陵

 

1909年春,23岁的朱德和学友秦昆一道离开了家乡,跋山涉水,历时70余天,到昆明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这是一所以轮训新军巡防营(地方部队)在职军官为主,并招收中等以上学校毕业生,培养中下级军官的新式军事学校。

这时任讲武堂总办的是李根源(1879-1965)。柳亚子1940年编的《南社社友姓氏录》载:“李根源,字印泉,云南腾冲人。入社书号为670。”李根源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担任同盟会云南支部机关刊物《云南》杂志的经理。1908年底,李根源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回到昆明,便被云南当局任命为讲武堂的监督,主管教学和军事训练,后又升任总办(校长)。与李根源同时回国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云南籍学生,不少被聘到讲武堂任班主任、队长、教官、科长等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同盟会会员。因而同盟会员事实上掌握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的领导权,使讲武堂成为当时许多爱国青年非常向往的所在。

朱德和秦昆一道去讲武堂报考,且考试成绩都达到了录取要求,可是发榜时只录取了秦昆。朱德莫名其妙,秦昆告诉他,云南讲武堂只录取云南籍的学生,他报名时把籍贯改为云南昭通府,所以被录取了;朱德却仍填四川仪陇,因不是云南籍而没有被录取。朱德只得先去当兵再说。同年11月,讲武堂补行招生,朱徳又去报了名,并将自己的籍贯填写为云南临安府蒙自县。这样一来自然就顺利过关被讲武堂录取了。

入学后,朱德浓重的四川口音使他假填籍贯报考的事很快就暴露了。按规定,应予除名。李根源在与朱德谈话后深受感动,于是便在校务会议上说:“籍贯错了改回来就可以了,不要为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不远千里跋涉来投考讲武堂的有志青年拒于校门之外。”由于李根源力排众议,朱德遂得以留在讲武堂。朱德后来回忆说:“我的志愿总是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因此感到非常高兴。”朱敏在《我的父亲朱徳》一书中也写道:朱德曾经激动地说:“这是我寻找多年的地方!”“我一心一意投入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这样拼命干过。我知道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

云南陆军讲武堂既是朱德军事生涯的开始,也是他参加革命的起点。入学之初,有两件事给朱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件是学员们看到从日本归来的教官都没有留辫发,于是不约而同地将辫发剪去。在当时,剪发被视为是对清王朝的造反举动。云贵总督李经羲知道此事后甚为恼火,打算解散讲武堂。李根源解释说留辫发妨碍操练,并没有其他想法,这才使讲武堂免于解散。讲武堂的革命宣传和活动也非常活跃。像《民报》、《云南》、《天讨》、《汉声》、《南风报》、《警世钟》等革命的书刊都在讲武堂的进步师生中秘密地、广泛地传阅。另一件是19104月,法国修筑的滇越铁路通车。典礼当天,李根源召集全体学生讲话说:“法国今天将滇越铁路修抵昆明,我们国家不惟修不起铁路,甚至将国家主权拱手送给外国人。我辈军人,有守土护国之责,大家在校应该努力学习,将来誓必雪此耻辱。今天学堂放假一天,作为纪念。希望大家牢牢记住这一天。” 李根源讲到痛心之处,不禁痛哭流涕。这一天学生们都到车站去,见法国人耀武扬威,大家悲愤交集。回校后,国文课又以《看滇越铁路通车后的感想》为题要求学员写一篇作文。1937年,朱德在同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谈话时还说到,“当最后一颗道钉钉好后,云南讲武堂的全体人员都去观看第一列火车进站。他和同学们站在一起,看到火车进站时,一位教官突然哭泣起来,大家都跟着哭了起来。”

那时,讲武堂的部分教官存在着随意打骂学员的情况,朱德曾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批评,引起了学生队队长顾品珍的不满。一次,朱德放假外出,因事回校晚了几分钟,点名时未到。稍后朱德到时,顾品珍就趁机把对朱德不满情绪发泄了出来。朱德和顾品珍顶撞了起来。顾在盛怒之下,找到李根源,要求开除的朱德。李根源听了顾品珍的陈述后,心平气和地对顾说:“我们办讲武堂的目的,你是一清二楚的。我们不需要培养唯唯诺诺、循规蹈矩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像朱德这样朝气蓬勃、驰骋不羁之才。”顾听了李根源的劝告,恍然大悟,怒气逐渐平息下来,并从此改变了对朱德的态度。不久,朱德便加入了同盟会,开始走上了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道路。辛亥革命中,朱德随李根源、蔡锷等发动云南重九起义,后又参加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在以后的岁月中,朱德与李根源一直保持着师生之谊。新中国建立后,李根源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655月以后,李根源患病住院,朱德多次赴医院看望。同年76,李根源病逝北京,享年87岁。朱德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并亲往嘉兴寺主持追悼会。

 

李希泌《忆朱德委员长》,《健行斋文录》26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315页,三联书店1979年版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106页,三联书店1979年版

李希泌《我的父亲李根源》,《新编曲石文录》9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