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的铁蹄(6)尾声
斯大林格勒会战
这道命令在斯大林格勒产生了预期的效果。斯大林格勒市有50万居民,许多平民百姓都走出家门,帮助挖掘战壕和反坦克沟壕。然而,这并非德国人唯一的烦恼。斯大林格勒市沿伏尔加河绵延超过30公里,在某些地方,城市的最西端距河岸仅8公里多,而这些地理方面的情况,德国情报部门却没有通报给参战部队。
奇袭制胜的时机已经过去了。保卢斯拼凑起来的进攻毫无取胜的可能,除非敌人是一支士气极其低落的败军。从双方展开极其艰苦的第一场巷战开始,德国人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苏联人已出人预料地恢复了战斗力。
9月16日,德军第4航空队司令冯·里希特霍芬将军在日记中写道:“只需再加一把劲儿,用不了两天,这座城市就要被攻克了。”没过一星期,他比较客观地写道:“9月份第二次日记。城内的进展令人失望地缓慢。这样下去,第6集团军永远也完成不了任务。”
苏军士兵在爱国宣传的鼓舞下,正在顽强地战斗着。他们身处的这种作战环境很适宜发挥他们的自然才干,缺少装甲武器和机动力已经无关紧要。他们躲藏在碎石堆里战斗,藏匿于漆黑一团的被烧坏的办公室地下室里战斗,在荒凉的街区两边的矮墙后面战斗,他们为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条大街、每一条小巷的每一寸土地奋战着。
在这里,装甲车辆毫无用武之地,只能在它们自己造成的城市废墟上爬行。它们看不到藏匿起来的敌人,只能被动挨打,它们在液体燃烧剂的爆炸声中趋于毁灭,或者它们的履带被手榴弹所击毁。无法移动的装甲车辆实际上毫无防御能力。一旦坦克停步不前,躲在坦克后面寻求保护的德军步兵就会遭到机枪火力的攻击。
在柏林,希特勒已经在宣布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并尽可能多地将增援部队派往这座人间地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联人只是投入了足以拖住德军并能经受住德军全力进攻的部队。与此同时,苏军秘密地保留了大批人员和装备,而这支部队却另有图谋。
11月19日,苏军预备队终于开始行动了。德国第6集团军在连续6轮的大规模进攻无果后疲惫不堪,不得不进入恢复阶段。当苏军从斯大林格勒的南部和北部发起大规模弹幕射击时,德军几乎惊呆了。红军终于吸取了有关“闪电战”的经验。这一次红军的进攻是从德军防线最薄弱的部分——保卢斯防守稀疏的侧翼—— 开始的,负责保护其侧翼的是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军队。斯大林格勒会战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加惨烈的阶段。保卢斯将军原以为斯大林格勒已处于掌握之中,然而,当他收到侧翼守护部队的告急报告时,他的自信心被粉碎了。苏军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发起攻击。
在北部,苏军一波又一波的大规模装甲集群,在大批飞机和火炮的支援下,正在吞噬着德军部队。11月20日,苏军在南部也展开了进攻,并取得了与北部相同的效果。至11月23日,苏军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大约30万名轴心国士兵陷入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
保卢斯焦虑不安地向上级告急,第6集团军的食品仅够维持一周,油料和弹药严重短缺。保卢斯的高级指挥官们请求下令突围,但保卢斯的上级冯·曼施泰因元帅拒绝采纳。希特勒要求德军必须坚守斯大林格勒要塞,等待援军。这里用“要塞”这个词汇是不确切的,容易让人误解。德军部队根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防御工事,他们所依靠的只不过是用剩余的炸药在冰冻的土地上炸出的一些地洞而已。
气温仍在无情地下降,大风雪席卷了西伯利亚大草原。第6集团军的官兵们蜷缩在地下掩体内度日如年,焦急地等待着援军的到来。作战部队每天定量配给的口粮已经减少到了200克马肉和200克面包。辅助支援部队的口粮还要减半,处于包围圈内的苏军战俘根本就没有食品可吃。然而,普通的德国士兵却仍然固执地相信希特勒将会使他们逃脱险境。曼施泰因的解救行动失败了。12月12日,他派出霍斯率军冲击苏军防线,企图杀开一条通道。经过一周的苦战,霍斯的装甲军已经接近了被围的德军,在夜间已经可以看到远处包围圈内照明弹升起和降落时的光芒。然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西北部沿着奇尔河对意大利和罗马尼亚集团军发起了攻击,取得了重大突破,霍斯的救援部队被迫转向应付新的威胁。第6集团军就这样被遗弃了。1月份,斯大林下令歼灭包围圈内的敌军,苏军以闪击行动突进斯大林格勒的西部围廓。25 000名德军伤病员只有一小部分被救走,更多的士兵因冻疮和伤口腐烂而死掉,麻醉剂之类的常用药物都已用尽。1月11日以后,伤病员已经没有食物了。这时,希特勒将保卢斯的军衔晋升为大将,继而升为元帅,希望他能够自杀殉国,维持德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元帅被活捉的声誉。但是,保卢斯拒绝自杀,于1月30日率残部向苏军投降。少量德军突围逃到了西伯利亚草原,他们不时地被德国空军侦察机发现。然而,没有一架能够将他们安全救回德军阵营。
在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的30万名德军士兵中,只有91 000人幸存并向苏军投降,大约一半人在春季来临之前就死去了。在苏联战俘营里活下来的只有5 000人,许多人一直被关押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