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回顾之1933:长城抗战(ZT: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长城抗战: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http://www.77china.org.cn/index.php?id=171

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组织进行了一系列抗击日本关东军向关内进攻的战

斗,称为长城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

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

东。中国政府当局迫于压力也转变了“不抵抗政策”为“一边抵抗,一边交涉”政策,

组织了有限的抵御日本继续侵略的战役,但总方针仍然是谋求与日本的妥协。而中国参

战部队广大爱国官兵则意志高昂,浴血奋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933年1月,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侵袭热河(今分属河北、辽宁、内蒙古等

地)。3月4日,日军攻占了承德,随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中国政府当局只

派出一小部中央部队北上支援,而以华北地方部队为主对日军进行了历时80 余天的抵

抗。

在长城东段各隘口,从3月初到月底中国守军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3月9日,

日军占领了长城喜峰口中国守军阵地。中国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发扬“宁为战死鬼,不

作亡国奴”的牺牲报国精神,在赵登禹、何基沣、佟麟阁的指挥下,进行了长城抗战中

最为激烈的战斗。二十九军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大刀队夜袭喜峰口,用大刀与敌展开

肉搏,歼灭日军,经血战终于夺回喜峰口阵地。喜封口大捷一扫九一八事变以来国民党

军队接连败退的颓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民众纷纷组织慰问、褒奖。

在长城其它各口,中国军队各部也在长城古北口驻扎的中国守军,也给日军造成重创。

傅作义统率的第五十九军坚守独石口,自怀柔出击,对敌展开各种形式的夜战、近战、

白刃战,连获胜利。长城冷口守军也多次进行激战,顽强防守。

长城抗战中的这些胜利说明了中国爱国官兵为民族解放而表现出来抗战热情和抵御

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长城抗战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援,纷纷捐款、捐物,并组织各

种团体上前线慰问官兵。但由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镇压民众的

抗日运动,使抗战前景受到很大阻挠。

战至5月下旬,由于日军不断增兵,而中国政府当局不仅不积极增援,而是与日军

积极谋求妥协停战,造成长城抗战的部队腹背受敌,被迫放弃长城各口。中国政府当局

急于促使日本停战,竟于5月31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虽号称仅仅

是军事协定不涉政治,但事实上承认了伪满洲国,相当于默认了以长城为国界。同时长

城以南华北广大地区划为非军事区中国不得驻军,而日军可随意出入,为日本进一步侵

略华北埋下了伏笔。日军达到了进一步侵占华北的条件,因而暂时停止了军事进攻。


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在华北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

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广大爱国官兵冲破国民党政府的重重阻力,进行了近三个月的

战斗,给骄横一时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自己也做出了重大的牺牲。长城抗战虽然失败

了,但也阻止并延缓了日本军事侵略华北的进程。尤其是通过长城抗战,表现了中国广

大爱国官兵为反抗侵略而具有的高尚的抗战热情和顽强的抵御能力。而如此丧权辱国之

卖国条约《塘沽协定》的签订,理所当然遭到了举国一致的强烈抨击,更加激发了全国

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