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33)宋代各种茶宴

宋徽宗曾多次设茶宴招待群臣,并且当场亲自表演茶艺,蔡京至少参与了其中三次。《宋史》卷二百○三,志第一百五十六,艺文二,收录了他记载所参与的两次茶宴的文章:《太清楼特宴记》一卷和《宴延福宫承平殿记》一卷。此外,蔡京还有一篇《保和殿曲宴记》。从中可以看到宫廷茶俗的情景。

《太清楼特宴记》记叙了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三月八日,宋徽宗赵佶在皇宫内苑太清楼的皇家茶宴盛况。参加人员有宰相何执中,两个皇弟燕王赵俣和越王赵偲,次相蔡京等,排在末位的是高俅和童贯。先是看宫人踢球,中午赐酒宴,饭后到太清楼饮茶,享用到了当时在汴京列入“三绝”的“惠山泉、建溪异毫盏、北苑新贡太平嘉瑞茶”。排场很大“女童乐四百,靴袍玉带,列排场下;宫人珠笼巾、玉束带,秉扇、拂、壶、巾、剑、钺,持香球拥御床以次立。”

《保和殿曲宴记》云:“御侍奏细乐,作《兰陵王》、《扬州散》(似应是《广陵散》)古调。……赐茶全真殿,上亲御击注汤,出浮花盈面。”

《宴延福宫承平殿记》中写得更详细:“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二月癸已, 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指。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宫廷茶宴当然不同凡响,且不说排场之大,礼仪之繁,伺候人员之多,光是那个“三绝”就不得了。惠山泉是天下第二泉无锡惠泉的水,虽然无锡离临安不算远,在当时条件下,专门去运水,也是够劳民伤财的。建溪异毫盏就是上文介绍的建窑的兔毫盏,当时茶具中的极品。北苑新贡太平嘉瑞茶更是价值不菲,据宋代庄绰的《鸡肋编》所记“绍兴六年一銙十二千足”,绍兴六年(1126)不过稍晚二十来年,价格不会有太大的涨幅,十二千足就是足足十二贯钱,够老百姓一家一年的口粮。宫廷茶宴的奢侈由此可见一斑,但历朝历代都连绵不绝。到了清代乾隆朝,茶宴已成定规,每年元旦后三天在重华宫举行。宴时,乾隆居宝座,群臣每二人一几,饮茶看戏,或作即景联句,或乾隆当场赋诗,命大家和。

相反,寺院里的 茶宴,则多在僧侣间进行,仪式开始时,众僧围坐在一起,由 该寺主持法师按一定程序泡沏 香茗,以表敬意,再由近侍献茶给众僧品尝。僧客接过茶,打开盖碗闻香,举碗观色,接着 品味,并发出“啧啧”声,用以赞赏主人的好茶和泡沏技艺;随后进行茶事评论,颂佛论经 ,谈事叙谊。宋代最著名的寺院茶宴是径山茶宴,它是径山寺僧人在寺内举行的、仪式感强、颂佛论经的茶事活动,更像气氛庄重的“会”,而甚少“宴”的色彩。

径山坐落在杭州余杭,产茶历史悠久,始栽于唐,闻名于宋。宋朝的翰林学士叶清臣在他的《文集》中说:“钱塘、径山产茶质优异”。清代《余杭县志》载:“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法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又据《续余杭县志》记载:“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及裹山坞出产者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每年春季,径山要举行茶宴,由法师亲自主持,然后献茶于僧客,一时间,进山品茗论道者日众。南宋时,日本佛教高僧圣一禅师、大应禅师(即南浦昭明)渡洋来中国,在径山寺研究佛学。归国时带去径山茶籽和饮茶器皿,并把“抹茶”法及茶宴礼仪传入日本。

俗话说五个指头有长短,佛门中难免也有势利的,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就是当时径山寺的事。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久慕径山大名,一日来游径山寺。方丈见其衣着平常,以为只是寻常香客,不以为然。只淡淡说:“坐。”又转身对小和尚喊“茶。”小和尚于是端上一杯普通的茶。稍事寒暄后,方丈感觉来人谈吐不俗,气度非凡,便改口“请坐”,并喊小和尚“敬茶”。经过一番深谈,方丈得知来者乃大诗人苏东坡时,情不自禁地说:“请上坐。”接着又喊小和尚“敬香茶”,并研墨铺纸以求墨宝。东坡先生一思忖,提笔写了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罢,满脸通红,羞愧难当。

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社会》一节中说:“更有城东城北善友道者,建茶汤会,遇诸山寺院建会设斋,又神圣诞日,取缘设茶汤供众。”寺院作斋会,富户以茶汤助缘,名叫茶汤会,实则相当今之“基金会”,寺院以助茶汤为由募集资金,以供宗教活动的日常用度。要几个“茶汤钱”比地方青皮恶少无端勒索“讨几个酒钱”不知文明多少倍,因之茶有十德,茶的形象美好,所以宋代给官吏的兼职工资叫“茶汤钱”,给侍者的小费也叫“茶汤钱”。

好友之间自行发起的品茗谈天,也可称为茶会或茶宴,如宋代的太学生茶会就属于这种形式。北宋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当时“太学生每路有茶会,轮日于讲堂集茶,无不毕至者,因以询问乡里消息。” 这里“路”是当时的行政区划名称,相当于现在的“省”,旧小说所谓各路英雄,就是各省好汉的意思。因此,这类茶会具同乡会性质,以茶结同乡之缘,叙同乡之谊,互通家乡消息,相当于现在大学里学生组织的同乡联谊会。

酒有酒令,茶也有茶令。茶令有些是和酒令相同的,比如击鼓传花也常常在茶宴上使用,但是茶令更富有文人色彩。据说茶令最早是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开始的,据李清照在《金石录 后序》里说,她和赵明诚在书斋里饮茶时比赛谁读的书多,记忆力好。比赛方法是看谁能说出或先说出某段文字,出自哪一本书,作者是谁,在第几页,这本书放在哪里。然后在书斋中找出这本书验证,负者饮茶。结果往往开心大笑,打翻了茶具,喝不成。后来南宋的温州状元王十朋,把这种游戏方法引进茶宴中,称之为茶令:指定一个题目,要能讲出有关的故事、典故,失败者饮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