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德国盼中国订单纾缓失业
德国近日公布的2009年7月最新失业率为8.2%, (346万),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际,这个数字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法国失业率高于9%,英国高于11%,西班牙则高于18%。德国政府将这成就归功于他们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归功于有效的「短时工作制」措施。
在德国,短时工作制是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期避免冗员的一种方法,工作期间员工工时可以缩短或最多18个月不工作。部分由此产生的收入损失由联邦职业介绍所支付。
来自中国订单回升
目前德国有104万职工做短时工作。试想,若这些人都失业,社会压力会有多大?当然「短时工作制」只能是短期措施,德国是典型的出口型经济,如果国际经济形势不好转,德国很多企业就得大量裁员,或者关闭。
德国《明镜周刊》指出,低失业率是由于中国经济好转,德国订单慢慢回升,德国可望由此从经济危机的泥坑中爬出来。
在德国生活20多年,深深感受到德国这个民族非常有凝聚力。几十年来,德国在解决失业问题上也形成了所谓的「德国经验」:
1、政策相互配合:调整经济政策,劳资双方合作建立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部门,这些部门由劳、资、政(府)3方共同管理。
2、创造就业岗位: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大了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开发力度,吸纳了一部分劳动力。
3、采用弹性工时制:如上所述,部分企业采用缩短工时、非全日制工作、弹性工时制等多项措施,在不裁减雇员的情况下使生产正常运转。
4、培训与就业一体化:生产和管理技术不断更新,对就业者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职业培训对每个劳动者都十分重要。随著失业危机日趋严重,德国把培训与就业结合起来,并让企业处于培训与就业的中心地位。德国政府每年投入大约40亿欧元的经费用于职业培训。
失业保险亟需改革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也有弊病,尤其是「失业保险养懒汉」的问题。由于德国的失业津贴和救济水平偏高,支付期限长,部分人失业以后没有尽快再找工作的强烈愿望,尤其不愿做低报酬工作,出现「养懒汉」现象。另外,个人长期失业造成技能退化,求职意志消沈,使得雇主更加不愿意雇用长期失业者,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当然,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必须改革,必须从简单地保护失业者转变为促进再就业,缩短津贴期限,以法定解雇补偿金代替失业津贴等方法,促使失业者尽快求职。德国在这些方面已经开始,不过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
现在的德国人,宁愿放弃度假也要工作,他们都着急地等待来自美国和中国的订单。
文章来源:2009-08-08 刊登于台湾《旺报》,同日《中国时报》(电子版)专家论坛 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