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鲜花为什么大涨价

安妮鲜花(Annie.com.cn), 海外游子创建, 精品鲜花及品牌服务的结合, 成功人士的选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又到七夕,很多牛郎开始给织女送花聊表心意。然而大家普遍不高兴的是,这鲜花的价格怎么一到节日就那么高?这花店不是明摆着要狠宰消费者吗?

     的确,这一到节日鲜花涨价在中国最甚,香港台湾次之。而欧美国家,即使是西方情人节这个全世界都在过的节日,也只是价格略涨一些而已。所以当我们和国外的合作伙伴解释中国为什么要涨价如此多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觉得非常诧异。就好比说中国鲜花速递都是各个花店自己用车来送货、而不是用速递送货一样的觉得不可思议!

     要说中国的涨价,不得不说说鲜花这个行业的特点。鲜花不能储存,玫瑰花期只有几天。因此,当节日期间,消费大量增加时,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不能通过释放库存来满足需求,按市场经济规律,这必然导致价格上涨。但为什么在中国涨价最甚呢?还是要从产业链说起。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花卉之都在昆明,目前全国各地玫瑰销量的80%以上都是从昆明来的玫瑰。在那里,正规的月季种植公司在种玫瑰花,散户的花农自己也在种,和农民大棚种菜差不多。玫瑰成熟了,一部分通过拍卖市场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另一部分则通过自由批发市场流入国内。而国内各个城市的批发市场再负责他们所在城市以及周边零售花店的批发业务。零售花店最终将鲜花制作成成品花束、花篮等,在店面零售或者送到消费者手中。

     以上描述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产业链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完整产业链当然还包括更多的环节。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在经营上体现为:一些环节竞争过于惨烈,另一些环节又处于垄断状态,加上这个行业节日期间消费数量成十倍数十倍的增长,这都导致了节日期间零售价格大幅上涨。

     先说种植,这是一个过渡竞争的环节。原因很简单,中国人多,种门槛很低,就像农民种菜,自然加入者众。过度竞争的结果,导致非节日期间,价格由买方制定,种植者在经济上零利润,甚至负利润。农民种花很辛苦,平时又赚不到钱,只有节日期间不愁销路,价格可以由自己说了算,当然都想着赶上节日赚点钱。很自然地,从种植环节就会出现价格的大幅上涨。

     再说下一个大的环节,在昆明的鲜花批发,权且叫做一级批发。这同样是一个过渡竞争的环节。拍卖市场的入场几乎没有门槛,除了拍卖外还有自由批发市场,因此同样存在着和种植者一样的问题:非节日期间过度竞争,产业链的下一个环节决定价格,零利润甚至负利润,每年就等着几个节日赚一笔。

     再下一个影响价格的环节,大家可能想象不到,那就是从昆明到全国各地的航空运输,这是个垄断的环节,并且产能具有刚性。航班的批准很难很难,一旦批准后又不能轻易取消。因为鲜花这个行业节日期间消费的突然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加,而航班又相对固定,导致的结果自然是节日期间运输费用的暴利:航空公司或者那些有门路有办法包租航班的商人立即坐地起价,节日期间的空运费同样要比平时翻几倍。在节日玫瑰批发的价格里面,空运费有时要比花的成本还高!当然,由于其产能具有刚性,平时可能也有闲置导致浪费,这也要由节日期间的暴利弥补回来。

     接下来,就是各大城市的批发了,权且叫做二级批发。二级批发接到从昆明空运到本城市的鲜花,然后批发给本市以及周边小城市的花店。显而易见,这同样是一个过度竞争的环节。同种植、一级批发一样,都靠节日赚钱弥补平时亏空,自然节日要大涨特涨。

     产业链最后一个大的节点,自然是零售商,花店了。不得不说,花店是最尴尬的了。零售是绝对的过度竞争,参与者较之前面的环节更是多出不知多少倍。本来前面若干环节已经使节日期间的进货成本飞涨了,零售商还要承担节日期间巨大的风险:进货成本已经奇高了,节日当天万一卖不出去就血本无归,不进货或者少进货还不行,一年都赔钱就靠这一天,不进货那还做什么生意啊?!

     分析完产业链,就大致明白了节日期间鲜花价格暴涨的部分原因:行业门槛低,各个环节的从业者很多都是外出务工人员,一人做这行,全家族甚至全村的人都在做这行;平时过度竞争,价格过低;节日需求暴涨,各个环节都要涨价来维持全年的财政平衡,并且产业链上的垄断环节攫取暴利。

     产业链的分析解释了节日期间鲜花价格暴涨的部分原因,另外一部分是由中国的国际化以及中国制造因素决定的。在昆明的一级批发市场,除了在中国做生意的一级批发商,还有很多国外的批发商 -- 他们也需要玫瑰,尤其是他们喜欢的各种彩玫品种。每到节日,彩玫品种都异常短缺,除红玫瑰外的其它颜色中的高档玫瑰品种,比如紫玫瑰,粉玫瑰中的玛丽娅、戴安娜,白玫瑰中的芬得拉、雪山,以及假日公主、维西丽亚、以及各种双色玫瑰等,批发价格比其它玫瑰还要多翻几番的原因。

     有人会问了,国外节日不是也需求暴涨吗?为什么就涨价不多呢?原因有两条。

     第一,国外平时的价格就高,因此显得节日期间涨价不多;国外各个行业的参与人数相对稳定,而不像中国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需要在城市寻找一个岗位;这就造成了中国平时的竞争惨烈,平时的价格过低,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整体来看都在赔钱,因而比较起来显得节日期间涨价幅度过大。这是由于行业门槛、竞争、以及业务模式决定的。日本的花艺师有严格的评级制度,很多业务类型要取得资质才可以做!欧美的鲜花速递绝大部分走的是原产地或者一级批发上通过物流公司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节日期间需求再大,和物流公司的总体业务量比起来都只是一丁点,没有批发环节也没有运输瓶颈和垄断。所以,美国的鲜花速递企业可以上市,可是中国的鲜花行业缺乏有效监管,也缺乏强有力的物流体系作为后盾,大资金难以进入,企业规模化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导致门槛太低、恶性竞争严重!

     第二,中国和国外比较,消费习惯不同。在中国,情人节送花,只有那一天当天送到才算是情人节送花了,早一天或者晚一天,那就不是情人节了,那就失去意义了。而在国外发达国家不是这样的:情人节虽然是2月14日,但前后多少天,都是情人节season,这个和圣诞节是一样的。所以这期间送花都是可以的,接收人没有因为2月14日当天没有收到鲜花就认为情人节没有收到花,而在中国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另外,国外发达国家,平时的送花也是一种习惯,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其结果,就是中国的消费需求,呈现暴涨暴跌的特征,而国外相对平缓很多。需求在一夜之间几十倍的暴涨,是导致产业链分析中各个环节都突然大幅涨价的根本原因。需求暴涨时除进货成本外其它成本同样也暴涨,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明白了:零售花店的送货,平时因为需要送货的订单不多,店面生意也清淡,于是派店里的小工或者花店老板自己出去送货,成本可以不考虑,本来也是要付给小工工资的嘛,并不额外增加成本。但是节日期间,订单突然暴增,店面生意也好同样需要人手打理,因此必须要临时雇用很多人员和车辆送货。而且送货还是一个技术活儿:在北京开车一天顺利找到15个以上没有去过的地方并且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停顿,除了专业的司机以外一般人很难做;因此送货需求暴增导致送货价格也大幅提高(节日期间北京市区平均每个订单的送货成本要40元以上,郊区就更高了),本来不需要考虑的成本,突然要增加这么多!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节日期间如此高的花价,花店并没有大赚特赚,产业链上很有限的环节的确是大赚了,尤其是垄断的环节。实际上,正规的经营的花店,反倒面临巨大的风险:如此高的成本,客户会觉得贵;一些同行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低价销售,选择低级别的花材进货,提前很多天囤货以降低成本,或者用其它的手段来蒙骗客户。这些花,到了接收人手中,几乎也就完成了他的使命。而受骗的客户不会再回头,就这样,一批批低价鲜花店和鲜花速递网站倒下了,然后换个名字再出来!更有甚者,每年在节日期间突然冒出来一批网站,网站东抄西抄(很多网站盗用他人的的设计、图片,甚至连客户赞誉、网站外观包括文首这种专为节日设计的广告图片等都有人照搬过去,堂而皇之地把人家的名字换成他们自己的名字!),弄很多很多的一号通或者其他的转移呼叫的各种各样本城市的电话号码来蒙骗消费者自己在各地有多少间分店,节前大量宣传,节日一过立即销声匿迹,客户上当了连人都找不到!下一个节日再来!遗憾的是,我们国家对这方面没有有效的监管,给了这些不良经营者可乘之机。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靠低价的恶意竞争是无法站稳脚跟的。鲜花的产品分级对于一分钱一分货的体现尤其明显。同样是红玫瑰,最高级别的拍市产品和最低级别的农民花,价格要差几倍甚至更多。任何一个经营者,当他销售的价格不足以支撑他的利润空间的时候,除了偷工减料没有别的办法。而这样的做法,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被损害了,这个行业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尤其是鲜花这个行业,因为是作为一种感情的纽带,要么是向自己心爱的人传递情感,要么是作为商务礼品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与感谢。这中间需要承载更多产品自身以外的东西,比如说面子、品位、档次的要求。最基本的一点,接收人收到的礼物要能够配得上她的身份,不然,你的东西降了她的身份,这个礼物可能还起了副作用!所以,这个行业需要通过高品位的设计、高质量的产品、可靠的服务赢得客户,通过客户的口口相传,占据市场,需要用自己的理念和行动,让真正用心经营的同行们看到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有前途,才能让这个行业有希望。

     什么时候,七夕的鲜花不再涨价那样多,中国的鲜花行业就能看到曙光了!


PS: 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安妮鲜花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不得修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