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调查:依然在底部徘徊的宁波样本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潘沩 发布时间:2009-9-21
彷佛一夜之间,出口复苏的说法,不绝于耳。
这一说法也传到了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以下简称“宁波外经贸局”)人士的耳中。一见面,他就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出口复苏的讲法我们也听得多,你了解下来的情况怎样?我自己做企业的朋友,以中小企业为主,都说(出口)恢复还远不到。”
大约一周的时间里,记者走访了宁波多家企业,分属化工、纺织、家电、轴承、自行车制造等企业,规模从宁波当地的龙头企业,到年销售收入2000万左右的小企业,不一而足。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下半年相比,大部分企业有订单上升的迹象,但相比去年同期,则仍是大幅下降。此外,国外进口商多不肯下大单,而是走短平快路线;而且企业并未因为出口回暖而赚到多少利润。出口企业依然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来自宁波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宁波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75.1亿美元,同比下降19.8%;出口240.7亿美元,同比下降22.4%;1-8月,宁波口岸累计出口456.7亿美元,同比下降18.8%(宁波口岸统计的是从宁波港出口的数据,货源地主要是宁波周边地区,也有其他地区和其他省份)。
而就在复苏呼声日浓的8月,宁波的出口又出现了下家,宁波口岸单月出口,下降1.9亿美元或环比下降2.75%,宁波市单月出口和上月基本持平,为35.34亿美元。而这两个数据,7月都是环比上升10%左右。
出口:几家欢喜几家愁
纺织服装在3—7月份增长,只是给企业的“去库存化”提供了一个机会,可是纺织业也在8月再度遭遇寒流。
9月16日下午,位于宁波北仑保税区扬子江南路的宁波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中集”)远离市区,附近连公交车站都没有。厂房格外的安静,几乎没有人影。从外面看,厂区里面四处堆着集装箱,除了个别集装箱写着“中远集团”字样,其余集装箱上面都写着英文logo。
宁波当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宁波的集装箱出口同比下降96.4%。集装箱行业与外贸景气度相关度极高,从这几乎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出口仍是沉睡的羔羊。
除了集装箱行业,宁波市另一个出口大幅下降的重灾区是液晶显示板。上述宁波当地官员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液晶显示板同比分别下降近60%。
宁波奇美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奇美”)的母公司是一家台湾公司,是宁波最为著名的液晶显示板企业,它和宁波中集仅相隔两个路口。这两条路有人在修路,有人在工作,也有三三两两的人坐在路边休息,是附近区域最为热闹的地段。
宁波奇美几乎同样安静,门口偶尔有穿着制服的员工出入,保安会拦下要进厂的员工,要求他们量了体温再进去。
宁波奇美和宁波中集都是保税区内的大企业,它们面临行业性需求的急剧萎缩,由于他们的减产,将保税区的出口拉低至锐减一半以上,远低于宁波市的平均水准。仅这两个行业,影响宁波全市出口5个百分点左右。
当然,也有一些令人高兴的消息,今年上半年,纺织业年后几乎称得上一枝独秀,然而,进入8月后,纺织业开始出现颓势。
慈溪市隶属宁波地区,一直是全国经济百强县。慈溪市榕伟纺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榕伟纺纱”)是慈溪市最大的的纺纱公司,榕伟纺纱的主要产品是纱布,主要销往印度、巴西、埃及等国。公司产品原材料是化纤,其产品销路跟油价息息相关。
榕伟纺纱坐落在杭州湾新区,这个经济开发区在杭州湾附近,距慈溪市区十来公里。从市区坐车过来,一路绿树如荫。进入厂区后,可以听见嘈杂的机器轰鸣声。财务科所在的办公楼也就三层楼,刚进去后尤可听到无处不在的轰鸣声,直到走到很里间的财务科,才略微安静下来。
这样的热闹场景,是否预示着危机已经成为过去?
榕伟纺纱财务科司科长看到的真实景象却要残酷得多:“去年9月到过年前,外销基本不动,压了3个月的货。但公司还在照常生产,我们每天生产100吨,一个月就是3000吨。今年3月到7月,形势很好,把压了3个月的货全卖掉了。8月开始滞销,又压了半个月的货;9月和8月差不多。我们主要是老客户,新客户很少。化纤行业都这样,棉纺可能和我们不同。”
榕伟纺纱在今年3月到7月,出口几乎比去年有大幅上升,且公司2/3的产品为外销,但利润并不好看。司科长告诉记者:“今年3月刚启动时,主流产品的价格为1.27万元每吨,去年同期是1.5万元。3、4月我们亏了1000多万,5月才开始赚钱,5-7月才把之前的亏损填平。”
司科长解释,3、4月销掉的产品,主要是去年买进高价原料时的那批,其成本很高。5月开始销的,成本降下来了。
慈溪市外经贸局项女士指出:“纺织服装比预计好,但这块我们(慈溪出口的规模)不大。绍兴市今年1-7月出口增速全浙江省第一,绍兴的出口以纺织业为主,而往年绍兴在浙江(出口增速中)只能排第三、四位,这可以看出,今年纺织业出口相当不错。”
宁波海关的数据,和以上说法大抵相符。今年1-8月,宁波口岸纺织品服装进出口累计111.3亿美元,同比下降7.3%——这一数据,远远好于进出口的平均水准;8月,宁波口岸的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为16.5亿美元,同比下降10.5%,环比下降8.3%。
同样位于杭州湾新区的宁波力盟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盟工业”),比榕伟纺纱离市区远很多。这是一家主要做自行车零配件的企业,去年的销售收入近2亿,大概有一半是出口。厂房和办公楼略有些破旧,但厂区门口非常热闹,很多小贩推着小车卖着各式小吃。
饶是如此,公司财务部周女士还是担忧地表示:“我们厂在开发区比较里面的地方,晚上员工要去买东西很不方便,有些人因此换到别的企业,他们宁可工资稍微低一点,也要离市区近一点,方便。员工的流动性一直比较大,6月开始,员工流失很厉害,尤其是新招的员工。我们一般都是以销定产,担心因为这个原因,接到了订单,也不能按时完成。”
周女士介绍:“去年最后几个月,我们出口下降了30%。今年3、4月稍微好一点,5、6月降一点,7月又开始好转。按照目前的情况,今年全年,比去年同期会下降10-20%的样子。”
据记者了解,用工难几乎是宁波企业一直存在的问题。而随着6月开始,企业订单普遍回升,这个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大部分出口企业像力盟工业一样,原材料占成本的70%或以上,订单稍微回暖就将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员工工资上升空间小,很难通过这种加薪的方式来招聘或者留下合适的员工。
接单难,赚钱更难
韩处长指出,出口下降,价格因素影响非常大。宁波的出口同比下降20%多一点,价格的影响在10个百分点左右。
虽然是宁波市的龙头企业之一,产品又是医药和农药,传说中的刚性需求商品,中化宁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宁波”)仍然会受到出口下降的困扰。
中化宁波财务总监朱复员向记者介绍:“今年1-8月,我们销售收入16.72亿元,其中超过80%为出口,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7%。”
宁波当地的龙头企业之一,中化宁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宁波”)财务总监朱复员更是直陈:“今年1-8月,销售收入16.72亿元,其中超过80%为出口,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7%。但实际上的销售量跟去年持平,甚至略有上升。出口下降主要是产品价格下降造成的。今年1-8月,我们赚了9014万,只考虑主业,比去年盈利多。原因主要是:收购价下降幅度更大,比起去年同期,我们的进销差价和毛利水平都在提升;运价大幅下跌,下降了30%-40%,6月开始,运价才有所回升。”
中化宁波以做流通贸易为主,它们因为进价低而盈利的同时,生产企业受着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煎熬。
中化宁波项目管理部总经理郁国建则介绍:“我们公司旗下的农药厂,极力降低成本,但成本下降的速度,仍然比不上成品价格的下跌。农药行业典型产品如草甘膦,销售价格一度到过10多万的高价,现在是2万左右,企业生产就意味着亏损。许多去年上草甘膦,但今年就下马的例子很多。”
郁国建解释:“2006、2007年市场太红火,大家都上生产线;2008年,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对形势估计不足,大量备货,金融危机时,大家都在高位库存;今年大家都去库存化,不要货。所以生产企业没有业务做,价格低也愿意接。今年农药行业的开工率普遍不足。”
上述宁波当地官员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宁波的外贸企业亏损面扩大了。我们一直对市里98家外贸企业做定点监测。5月份生产型外贸企业亏损面为41%,同比扩大15个百分点;流通型外贸企业亏损面为32%,同比扩大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品、集装箱、机械设备、纺织等行业外贸企业持续亏损。”
出口转内销的艰难
慈溪的主要出口商品有家电和轴承。轴承出口的降幅同样非常显著。
宁波一家生产轴承的企业老总王进祥(化名)用带着极浓的浙江口音的普通话向记者抱怨:“现在国外进口商不会下大批量订单,而是频繁放小的单子。以前大批发商一次下五六个柜(即集装箱),现在一次下两三个柜,乃至一两个柜。他们也要控制成本和风险,谁都不敢压库存。”
王进祥告诉记者:“我们去年的产品,超过3/4是出口,今年完全反过来,80%是内销。我们都是正常开工的,但开的时间缩短了。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一天开22个小时,今年也就开一半的时间。国外批发商压价很厉害,算上退税,他们的采购价也还比成本价低五六个百分点。没办法,机器不能停,只能硬撑着。”
王进祥表示:“我们公司的出口同比下降40%,慈溪的轴承厂差不多也是这样,甚至下降一半。”
这种情况下,王进祥只好转做内销。由于原本就有一定的内销网络,所以这一转型,开头并不难,难的是开头之后。
轴承行业,内销的价格反而比外销高,王进祥告诉记者,外销的利润是一两个百分点,内销能做到10个百分点。但是,资金占用量大,回款慢且不确定,是内销的顽疾。
“出口我们用银行托收、信用证,对方一般是见到提单后60到120天付款。我们拿到信用证就能向银行融资。信用证贷款,考虑各方面的费用,90天的话费用是3%左右。内销的死呆账多,四五个月都不知道能不能到账,碰到对方的配套厂家倒闭,就麻烦了。做出口,我们手中有一批货的钱就够了;做内销,可能要四批货的钱才行。”
第二个问题是增值税。“我们是交定额税的,摊下来增值税是4%,有的省的增值税可能只有1%,或3%。于是客户要我们的货,但不要发票(相当于不给增值税给企业)。税务局来查账时,他们根据发电量估算,说产值比发票多600多万,让我们补税。一补,我们就白做了。”
榕伟纺纱碰到的问题,与王进祥完全不同。榕伟纺纱一般是先收钱再发货。所以做内销的话,不存在回款难的问题。
司科长告诉记者:“我们内销的货和出口的货不同。出口的货比国内的高1000元每吨,所以做内销的话,价格没有竞争力。这些货,也就比国内一般的化纤产品透气性好一点。但由于化纤本身是中低端产品,客户如果想要高端一些的货,会考虑棉、丝等产品。所以,内销没那么好转。”
韩处长也指出:“产品100%外销的企业,转内销很困难。内销对品牌要求很高,而且客户要赊销。除非是本身就做部分内销的企业。”
综上可知,出口和内销,可能从经营模式到产品本身都有相当的不同。所以,企业不大会因为一时的金融危机,外需市场的萎缩,就调整企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