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德勒”在藏语中意为吉祥如意,是藏人之间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导游的一句藏语问候,让我以为他是藏族人。经询问,原来他是汉族人,来自四川,为我们驾车的司机也是汉族人,来自于云南省。看来,我们是天南海北地聚在一起。
接我们的车确如旅行社所述,一部 4X4 三菱越野车,导游介绍,他和司机以及这部车将一直伴随我们到达珠穆朗玛峰的脚下。
拉萨的海拔是 3658 米,司机问我们的感觉如何,有没有高原反应?我和皮尔觉得除了感冒流鼻涕加头痛外,一切都还好。司机说他曾遇到过一位游客,从机场接到车上,还没送到宾馆呢,这位游客就因受不了强烈的高原反应,要求司机立即送他回机场,取消西藏行程。
旅行社为我们预定的是一家藏式宾馆,门外挂着带有藏式图案的幔幛,前台接待的是一个藏族小伙。见到这个藏族人,以及后来又见到几个宾馆服务的藏族姑娘,才感觉到了藏族人的面貌及着装特征。他们的皮肤大多较黑,像是被晒黑了那种,想来是与青藏高原上较强的日照有关。在服装上,他们大多还保留着一部分藏族传统,男的或是斜披着棉袄,女的则多少穿着带藏族图案的裙子。下次见到我们的导游和司机,再不会怀疑他们是不是藏族人了。
简单办理了入住手续,回房间休息。这是一家三星级宾馆,与内地同级别比起来,差不到哪去。三天的旅途疲劳,我和皮尔很想痛快地洗个热水澡。然而,热水龙头里的水在放了一会儿后还是温的,打电话询问前台,他让我们再多放一会儿,可是,多放一会儿后,水仍是温的,看着清清的水就这么流进下水道浪费掉,真可惜。只好用热水壶烧了些热水,简单清洗一下。
第二天导游告诉我们,拉萨曾一度供电紧张,由于高原日照强,为了节省电力,大多数宾馆都采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供热效果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冬季。
冬季绝对是西藏旅游的淡季,马路对过四层楼的宾馆关门大吉,像这样关门以节省开支的宾馆在拉萨绝不是仅此一家。我们所住的宾馆的旅客也寥寥无几,在宾馆餐厅部吃早餐时,只有我和皮尔两人,服务人员为了方便,干脆在他们的大厨房支起一张桌子,让我们在那里用餐。早餐还不错,包子,米粥,加上凉拌菜和煮鸡蛋。
第一天的行程是上午去布达拉宫,下午去大昭寺。餐后,司机和导游来接。出门时,天已大亮,店铺已经开门,店铺的名字除了汉语外,都有藏语标识。这里提一下,建设银行在拉萨设有分部,国际银行卡可以在提款机上提款。
路过一家加油站,在加油站入口处,发现有两名武警持枪把守。询问导游原由,他说,由于加油站易燃易爆的特殊性,武警是为了防止有人搞破坏而专设的,看来 3.14 事件的阴影仍在。
从停车场看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外的转经筒
我们一路直达布达拉宫,看见布达拉宫的外围有许多藏族人顺时针绕着布达拉宫走,导游说这是他们祈福的一种方式。买了门票,进门时发现布达拉宫的门票只是对游人而设的,前来朝拜的藏人一律免费。
佛堂外的门
布达拉宫始建于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十七世纪经五世达赖重建,形成今天的规模。其主体分为红宫与白宫两部分,其中红宫的建筑是灵塔殿和各类佛堂,是其“教”的部分,而白宫则是历代达赖喇嘛起居、诵经及处理行政事务的地方,是其“政”的部分。红宫与白宫的区分,从外面墙体的颜色便可看出。为了保持颜色的鲜艳,布达拉宫定期都要粉刷一次,而它的粉刷方式很特别,就是在上面将涂料沿着墙体往下倒。
从下面看“粉刷”后的墙,像不像雪雕?
如今的达赖已经不在,不过,你仍可以看到在佛堂的每个角落,都有虔诚的藏教徒坐在那里,借着微弱的光线诵经,据说,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成年累月地居住在这里的。
皮尔说想要方便一下,正好前面就是布达拉宫上的公厕。导游风趣地说,这里的公厕可是历代达赖都使用过的,可以体验一下,绝对的是“一泄千里”。皮尔出来,不怀好意地非得让我拿相机去里面拍张照片。捏着鼻子进去,里面简单的只有两块木板,原来导游所说的“一泄千里”是因为山体成了下水道,有恐高症的人最好别到这里如厕。
由于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参观它确实需要一定体力,特别是在这样高海拔的地方。导游让我们在参观的路上歇了好几次,以缓解高原反应的不适。路旁许多树上挂满了各种彩色的经文条幅,确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藏人喜欢在有风吹过的地方挂上带有祝福的经文条幅,他们相信,这些条幅每被风吹一下,就替他们诵了一次经,他们的祝福也就越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