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真正的大学

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真正的大学


华人高锟得了诺贝尔奖,可惜只是华裔,没在神州受过教育,研究也是在海外成就的,要不,还不得也大庆一番。一种现象叫做“诺贝尔奖焦虑症”,无奈“说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一贯思想,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瑞典人不“保持一致”。且不说诺贝尔奖,就是国际公认的权威刊物上,又有几篇出自我国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博士之手?

大多数国人不介意这类与之无关的问题,理应关心这类问题的又多以“无权”而不管,或懒得管。耶鲁大学前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何权之有?可是他管了,他尽了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我们无权,但是难道也无责吗?施密德特指出的弊病,有关国人何以视而不见?如果说他是恶毒攻击,那就该站出来理直气壮地辟谣。

施密德特说:“中国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课程多、教授多、学生多、校舍多”的就被认为是“出类拔萃的大学”。“学者退休就意味着告别藉以糊口的讲台,极少有人仍对自己的专业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这是真实的写照,他太了解中国国情了。但是他不了解,并非所有的人都不再留恋自己的毕生事业,在中国不是人人都能够自主地从事真正意义上的事业。

说到校长,施密德特比我等更知情,他说校长退休前,与官员完全一样,必须利用自己的权势为子女某好出路。由此得出结论:“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曾是外行领导内行,辗转成了外行就是内行,或是内行无异于外行,教育家从何说起?

他还说:“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政府或下属机构‘排名’,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做法”,是“关起门来做皇上”。排名就要评估,可是谁来评估?评委应具备什么条件?事实证明,评估不仅是走过场,而且是腐败的温床,于学术无补。

他“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但鄙视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而“计划学术”下,谈不上“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他对中过大学日益严重的“官本位”深感忧虑,痛心地说:“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力主宰一切”,“权力对于思考的祸害,已将中国学者全部利诱成犬儒,他们只能内部恶斗。缺乏批评世道的道德勇气。孔孟之乡竟然充斥着一批不敢有理想的学者。令人失望。”认为中国的大学“失去了重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贯保持的传统”, “课程价值流失,效率低,浪费大”,“一代教育者不值得尊重,尤其是一些知名的教授”“不存在真正的学术自由”,“适应政治,迎合某些人利益,损害了大学对智力和真理的追求”。

回溯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没有统一权力束缚,所以诸子百家学说盛行。我国大学的问题是明摆着的,理应自己反思,让施密德特说出来,说真的,我们心里并不舒服。但是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忠言逆耳利于行。并且我们不能违心地认为人家居心叵测,那是一个真正教育家的声音。

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他们呕心沥血过程中,绝不会以获此殊荣为目的,所以我们切不可追名逐利地奔诺贝尔奖,更不要想证明什么优越性,动机纯正的真正学者能得诺奖的也是凤毛麟角,心术不正的就别想入非非了。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反思,走出误区,踏踏实实办好真正的大学,培养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从真正的大学走出的。               (2009-10-15)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