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的主要作品(zt)



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 1841—1904) ,捷克作曲家。出生于布拉格附近的尼拉霍柴维斯。父为乡村小客店主和屠夫。德沃夏克童年时只听过流行音乐和简单的教堂音乐(他的父亲演奏齐特尔琴),但在乡村小学中学到了相当多的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和管风琴的基础知识,这给他父亲以深刻的印象;父亲虽然非常贫困,仍鼓励他进布拉格管风琴学校而不是让他在家经商。学习三年以后,1862年任布拉格国家剧院乐队中提琴演奏员。在乐队的十一年中积极从事创作。为合唱和乐队写的爱国主义《赞歌》(op.30)演出于1873年,获巨大成功,遂离开国家剧院专心致志于作曲和教学。1875年因布拉姆斯和汉斯利克的推荐得到国家资助。此后布拉姆斯不断给予鼓励,并帮助他在西姆洛克公司出版作品。德沃夏克多次访问英国,1884年第一次访问时在伦敦指挥他的《圣母悼歌》。他为英国各音乐协会创作了《d小调交响曲》(1885),康塔塔《幽灵的新娘》(1885)和清唱剧《圣柳德米拉》(1886)。1891年获剑桥大学荣誉音乐博士学位,同年被聘为布拉格大学教授,十年后任该校校长。1892至1895年任纽约民族音乐学院院长,并在衣阿华的斯皮尔维尔捷克侨民区度过一段时间。他对美国、美国黑人音乐和印第安人音乐的感受,在他的九部交响曲的最后一部(《自新大陆》,1893)和所谓的《F大调美国弦乐四重奏》(1893)中都有所反映。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故乡维索卡乡村庄园的深情,促使他不久就返回捷克斯洛伐克,1901年被任命为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直至去世)。他的六十寿辰是作为国家大事纪念的。

德沃夏克是一位自发的作曲家;正如约翰·克拉彭在他论德沃夏克的著作中阐明的,他的全部音乐都有一种自然的新鲜感,这种感觉往往掩盖了构成乐曲的精湛技巧和构思一个主题所费的苦心思索。仿佛是天赐的旋律常是精心琢磨和推敲的结果。对他一生影响最深的是斯美塔那,布拉姆斯和瓦格纳的音乐以及捷克民歌。没有一种影响足以支配他的创作;但对民歌的重视使他易于接受在美国时所熟悉的黑人和印第安人音乐语言。然而他又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因此在他的音乐中难以从捷克因素中分离出美国因素来。象舒伯特一样,德沃夏充的音乐可能有些散漫,甚至在某些最著名、最为人喜爰的作品——如《G大调交响曲》、《自新人陆交响曲》、《大提琴协奏曲》——中,也有一种什么都要说两遍,叫人听得心烦的习惯。尽管如此,在他全部作品中最紧凑有力的一部,也是十九世纪晚期交响音乐杰作之一的《d小调交响曲》(第七)中就不存在这一缺陷。他个性中抒情的一面尽情流露在他的歌剧中,虽然只有《水仙女》一部流行在捷克以外。近年来为把四部早期作品列入正式曲目而对他的交响曲所作的新的编号引起了一些混乱。九部交响曲正确的编年号码是:第一部c小调(《兹罗尼采的钟声》)(以前未编号);第二部降B大调(以前未编号);第三部降E大调(以前未编号);第四部d小调(以前未编号);第五部F大调(以前为第三部);第六部D大调(以前为第一部);第七部d小调(以前为第二部);第八部G大调(以前为第四部);第九部e小凋(《自新大陆》,以前为第五部)。

德沃夏克的主要作品有:

(1)歌剧:《国王与矿工》(1874),《顽固的农民》(1874),《万达》(1875),《农民无赖》(1877),《德米特里》(1882),《雅各宾党人》(1888;1897年修订),《魔鬼与凯特》(1899),《水仙女》(1900),《阿尔米达》(1904)。

(2)合唱曲:《赞歌》(1872),《圣母悼歌》(1877),《幽灵的新娘》(1884),《圣柳德米拉》(1886),《D大调弥撒曲》(1887),《安魂弥撒曲》(1890),《感恩赞美诗》(1892)。

(3)管弦乐曲:交响曲九部,《交响变奏曲》(1877),序曲六首(包括《狂欢节》,1891),交响诗五首,《斯拉夫狂想曲》三首,大提琴协奏曲两首(1865和1895),钢琴协奏曲(1876),小提琴协奏曲(1880)。

(4)室内乐:钢琴三重奏四首(最后一首是《杜姆卡三重奏》),弦乐三重奏一首,钢琴四重奏两首,弦乐四重奏十三首,钢琴五重奏一首,弦乐五重奏两首,弦乐六重奏一首。尚有歌曲,二重唱,钢琴曲和钢琴二重奏多首。
————摘自《外国音乐辞典》

http://www.verycd.com/topics/131632/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