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琐忆22--取暖关键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十一月七号,立冬。冬天来了。应节气似的,国内华北地区各省下起了几十年没有的大雪。这边儿老天也整个脸子,连天的雨。刚才看国内的天气预报说,北京已经是第三场雪了,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大雪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机场、铁路、国道都因大雪暂时关闭。气温骤降,取暖问题就是头等大事。关注民生,这是现在的重中之重。

前些日子说了上秋之后,家里怎么准备冬装,弹棉花打被套。其实还有一些事情,在过了十一,就得开始陆陆续续地准备上了。什么呢?订煤球、订劈柴、搪炉子、装风斗儿、溜窗户缝儿、打烟筒等等,今儿个咱就把这些个事儿作为取暖关键词儿,挨个儿地说一说。

订煤球儿、劈柴——计划经济年代,吃穿用什么都得票证。这煤球、蜂窝煤、笼火用的劈柴也得凭本儿供应。每到月末,煤厂的销售人员就深入街道小巷,挨家挨户的订煤。你需要多少,就订多少;交了钱,把数量写在煤本儿上,到了月初,送煤工人就会把你订的蜂窝煤或煤球送上门儿。煤球50斤一筐,一板儿车常常是20筐;蜂窝煤也是一车数百块儿。送煤工人就这样一车一车的把煤拉到各家门口,再从车上搬下来倒到你指定的地方。这绝对是个力气活儿。

有一年,送煤工人不够了,煤厂卖煤的说各家得自己去拉。我拉过,在哪儿呢?朝阳门北小街的仓南胡同(这条胡同也很有名,有个大院子北洋军阀段祺瑞住过,所以那里叫老段府,后来是总参二部给占了)。一车蜂窝煤,沉着呢。我蹬着三轮儿往家拉,费老劲了。想想那些送煤工人,真的是很辛苦。这每月的订煤买煤一直到搬离胡同才算不做了。

搪炉子——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第一样就是与火有关系。生火要有炉子,炉子在日杂商店有卖。当时的炉子有大有小,大炉子都是机关单位、学校商家用,家庭用的都是小号的,生铁铸成。买来炉子不能立刻就使,还需要把炉膛搪一搪。怎么搪呢?去日杂商店买来青灰(一种含有杂质的石墨,青黑色的),加水和成泥,不能太稀啊,太稀挂不上。把和好的青灰揉成贴饼子样,一个个的使劲贴在炉子内壁,从底下往上逐渐收紧,最后形成膛大口小,再把里面抹光溜儿,等阴干了就可以使了。炉子到用不着年年搪,而是烧裂了掉下来再重新搪过。

装风斗儿——冬天炉子在屋里,最重要的就是预防煤气中毒,所以,风斗儿是必备!这一点就连居委会都要当成一件大事挨家挨户地查,看装没装。风斗儿是个什么样子呢?就是这个样子。把窗户的一块玻璃取下,将风斗儿装在屋子外边,正好遮住取下的玻璃;风斗儿上边是透着的,热气往上跑,使空气对流。这样就能有效的预防煤气中毒。我记得那时风斗都是用高粱杆儿扎的,外边糊上高丽纸,轻,也很有韧性,不容易破。风斗儿使用一冬,开春炉子从屋里挪出来了,风斗儿也就取下来,留待冬天再用。

溜窗户缝儿——俗话说“针鼻儿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现在的门窗都很严实,老房子就不成!所以要想保暖,必须得把窗户缝儿给糊上。溜缝儿常常是用布条儿,打上一锅糨子,把不用的布裁成三指宽的布条儿,抹上糨子;再把窗户缝儿的两边也抹上些糨子,把布条儿蘸上。通常是屋子里外都要蘸上布条儿,这样风才打不进来。溜窗户缝儿时,高处都是老娘或哥哥们糊,我就在下面给他们打下手,往布条上抹糨子再递给他们。当北风呼号,天寒地冻时,屋里却暖意盎然,这不能不说那缝儿是真给溜严实了。

打烟筒——在早住胡同时,真是很羡慕那些住在楼房里的同学们。怎么呢?他们省了多少事情啊!冬天取暖不用炉子使暖气,不费事又干净。住在平房里就不行!每年入冬前要在屋里安装炉子,开了春儿还要再拆。安装炉子中的一道工序装烟筒就是个挺大的事。

那时烟筒也是要凭证购买的,而且有的品种——白马口铁的——还会有数量的限制;就是说一个购货本儿只能买几节儿这样的,不够用再买搪瓷的,黑铁的。

买来的烟筒都是一头儿大一头儿稍微小一点儿,组装的时候,把小的一头儿塞进大头儿里,烟筒的咬口要尽量都在一边,在一条直线上。等把两三节烟筒连接好,再把两组烟筒用一个九十度的拐脖儿连接起来,烟筒就成了一个大九十度:一头儿装在炉子上,另外一头儿就从屋子上方的窗户顶出去。当然,窗户上那块玻璃也是要卸下来的,在那里装一块铁皮,有一个烟筒大小的洞,烟筒从那儿捅到外边。屋里边要用铁丝把烟筒固定好,不能歪;烟筒与烟筒对接处的接缝要冲下、冲后,这样就不会倒烟。还有烟筒的咬口要冲上,这样即使有咬合不好的地方,烟油子也不会漏出来。伸出去的烟筒要有个向下倾斜的坡度,这样烟才出的畅快,目的也是防止倒烟。您瞧,安一个炉子里边有多少说道!

安好了,还没完,溜窗户缝儿还剩下布条和糨子呢,就用这些把所有烟筒的接缝处都糊好,可以转上个三两圈儿,这回就把牢了。

开春儿,拆下来的烟筒先要平着在地下摔,这样能把很多烟灰焦嘎巴儿磕打下来。再把烟筒泡在水里,用铁刷子把烟筒内壁存的灰、油都洗刷干净,晾干;然后里面要放些石灰,用报纸把两头儿堵好。再将所有烟筒捆在一起,放在屋檐下留待冬天再来时。

还有一件事不能不说,就是每年十一月发工资的时候,会有一笔钱,叫煤火费,随工资发到手里。有多少呢?十几块钱。在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时(我上学时带工资41块五毛钱),也就不少了。现在拿到的煤火费得有几百吧,可每年要交给物业的取暖费也千八百块钱了呢!

这些事情都是要在入冬前就做好了,一掉天儿,屋里立刻生火。上了一天班儿、一天学,回到暖暖的家,那感觉可真的不一样!

铁拐鲤 发表评论于
京味十足的普通话好听啊。
以后想听北京话,就到你这来了:)
声音效果处理得还挺不错的。喜欢这种方式, 蛮好:)
铁拐鲤 发表评论于
真的是很惊叹,你对以前的事情竟然记得如此精细。真是电脑般的记忆呀:)
虽然不是北京人,可76年粉碎4人帮后的事情,很多经历还是很相似的。您不提,我都要忘掉了。

北京胡同故事多啊。
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