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和毛福梅于1901年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完婚,两家都是小生意人家,门当户对。那年蒋介石14岁,毛福梅18岁。当时浙江一带的民俗取大媳妇是常事,尤其大四岁的,叫做“四年和局大吉大利”。
婚礼上,顽劣不拘的蒋介石闹了个笑话,原来新娘花轿来到夫家门前按规矩要放爆竹,看热闹的小孩和参加婚礼的孩子都一窝蜂地跑去抢落在地上的爆竹蒂头,蒋介石本来站在堂上准备拜堂,见此情景忘了自己是谁,一个箭步挤进小孩堆中,也跟着抢起散落的爆竹头来,亲朋好友见状一起哄然大笑。奉化素有“新郎拾蒂头,夫妻不到头”的说法,是十分犯忌讳的事,蒋母气得跺脚大骂,新娘在轿里听了黯然泪下。
他们最后的结局还真应验了这句俗话。
婚后头几年,蒋介石到县城和宁波求学,都是和毛氏同行,两人在一起生活了几年。那时蒋介石十几岁,还是个大孩子,处处需要毛福梅照顾,对于毛氏来说,蒋介石如其说是丈夫不如说是个坏脾气的弟弟,一次两人起了争执,蒋介石一脚揣在她的肚子上,使她流产,从此就再难以怀孕。
等到蒋介石十八岁的时候,有了忧国忧民的意识,选择东渡日本进军校学习。毛福梅在家乡和婆婆两人天天烧香念佛,守着一尊菩萨像度日。1909年夏天蒋介石回国过暑假,住在上海,蒋母把毛氏送去陪伴,此时蒋介石交往的人物已非昔日可比,毛福梅这个没受过教育的小脚女人让蒋介石颇失颜面,几次三番对毛氏大发雷霆,常常几天都不理她。
蒋介石和蒋母与原配毛福梅和儿子蒋经国
不知是否是天意,毛福梅回去后发现自己怀孕了,第二年春天生下蒋经国。
毛福梅从此在精神上有了寄托,全身心地照顾儿子。这时不断有蒋介石的风流轶事传入蒋母耳中,蒋母严命儿子即使在她过世后,也要好好待毛福梅,蒋介石侍母甚孝,一一答应。
1921年在毛福梅嫁入蒋家20年后,她待若亲母的婆婆溘然长逝,毛福梅顿失依靠。办完丧事不到半年,蒋介石就给毛福梅的兄长写信要休掉毛福梅,信中说:“十年来,闻步声,见人影,即成刺激,吾今所下决心,乃十年之痛苦,十年之刺激以成者,乃以至沉痛悲哀之心情。”
由此可见他休妻之念头由来已久了,他先在上海结识姚冶诚,后为娶陈洁如,给原配发来休书。对于毛福梅,这不啻于晴天霹雳一样,她和儿子泪眼相对,痛不欲生。紧接着又一个打击接踵而来,蒋介石将儿子接到上海读书,溪口老家丰镐房只剩下毛福梅孤伶伶一个人。三年后,即1925年,蒋经国到苏联留学,母子一别十二年,头两年还有书信回来,后来蒋经国在苏联报纸上发表声讨蒋介石的声明,从此和家里的通信就断了。到了1927年,蒋介石向宋美龄求婚,宋家提出必须和原配公开宣布离婚。蒋介石回到溪口,向毛家兄弟表达了自己的要求,毛家据“礼”宣称:毛福梅已是嫁出的囡,生是蒋家的人,死是蒋家的鬼。蒋介石听了这话坐不住了,担心处理不好出人命。一天深夜偷偷回到丰镐房找毛福梅,毛氏正跪在佛像前边哭边祷告,蒋介石看到她目光呆滞、悲痛欲绝的样子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向她允诺,离婚后她仍然住在丰镐房中作主妇,周围人以大师母称呼之,生活上的一切自己仍然负全责,毛氏最后无奈在离婚书上签了字。
毛福梅(中)与蒋经国、蒋方良
十年后,蒋经国带着苏联妻子和儿子回国,母子终于见面。毛氏问起媳妇的中文名字,蒋经国回答说父亲给起名“方娘”,毛氏说“娘”字不好,辈份大的人都要叫她娘,折了福分,改为“方良”取“方下贤良”之意,蒋方良一名由此沿用至今。儿子全家在老家居住的日子是毛福梅多年来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儿孙承欢膝下,她变着法做了许多儿子爱吃的家乡菜给他吃,儿子也答应等安顿下来后,会接母亲去同住。
谁也没想到,这是毛福梅多年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儿子。半年后,日军飞机轰炸溪口,她不幸中弹,被压在一面倒塌的墙下身亡,年仅五十八岁。
1947年,蒋介石回老家溪口扫墓。一天清晨,他独自一人来到毛氏墓前,默默地三鞠躬。
此举表达他心中的怀念?歉意?告别?无从得知。
毛福梅小时候曾有高人给她算命,说她的丈夫和儿子都会是大富大贵之人,此言委实不虚。只是那个算命的没有提到他们的荣华富贵其实和她一点干系都没有,她自己度过的是何等孤独、悲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