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有啥用
一进家门,还没来得及脱鞋,Jeff 就说:“我刚看见一只猫,但天太黑了,所以我没法数那只猫有多少胡须。”
我先愣了一下,接着笑弯了腰:“你一直在操心我‘未竟的事业’?”
数猫胡须为什么是我“未竟的事业”呢?
一个月前,我在一道听力题中第一次知道,猫的胡须原来不是为了“时尚”的装饰,而是有着神奇的功能:在黑暗中,猫的胡须能通过感觉气流的变化来感知其他物体的存在及方位 。隐约记得那篇 文章说猫的一侧有 12根胡须。
从此,我就很想亲自数一下猫的胡须。获取这点“真知”,应该是非常容易的,因为这里养猫的人很多,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只猫。
但我这人对猫缺乏亲和力,所有的猫见了我就跑,根本不给我数胡须的机会。一个多月过去了,我依然在找机会完成这项“未竟”的事业。
因为涉及到大量关于自然科学的阅读与分析,法学院考试几乎改变了我的整个读书方向。已经做过的近两千道题,甚至改变了我的性格。打开书,我就绷紧神经,因为我必须在两分钟内完成一道逻辑推理,八分钟完成一篇阅读理解,十分钟完成分析推理。合上书,我的脑子依然在忙着观察、分析身边的事物:昨天晚上没下雨,为什么这段路是湿的?那只松鼠为什么把窝建得那么高?万一被风吹走了,松鼠是不是也成了无家可归者?其他松鼠会不会允许失去家园的“同胞”和自己挤一夜?这些动物在守着自己地盘的时候,是否会彼此帮助,共度难关?、、、、、、
好不容易休息了,我的部分脑细胞继续在梦里演绎推理:A导致B,但A不是导致B的唯一原因,在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很多个“鸿沟”,所以作者的推理并不严密。
这样的读书思考虽然每天让我紧张,甚至头痛,但却给了我进步的快乐和内心的宁静,忙着内心追求的我无暇顾及外界的纷扰。
一个刚刚结婚的中国女孩在论坛上抱怨美国太孤独,生活很无聊之后就自杀了,这让我非常震惊和不解:男人与婚姻并不是女人唯一的归宿,即使这段跨国婚姻让她不开心,她依然有很多快乐的理由和方法啊!才二十出头,她有着大把的青春可以享受,即使没有钱去上学和旅游,她也可以有很好的工作啊。即使工作压力大,但只要愿意,她依然能找到很多不需要一分钱就能得到的快乐,图书馆和公园都是免费的。她可以从图书馆借来喜欢的书,坐在公园里静静阅读,偶尔抬头,呼吸微风从玫瑰园里带来的花香。
想起了另一个刚刚自杀的年轻中国女孩杨元元,事发前一天,她曾说:“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
我体会过这位贫困女硕士的绝望,但即使当年在学校只能每顿打半份菜,经常吃不饱的我还是在饥饿与头晕中完成了学业。我挣的第一笔钱是12元,在一些人眼里根本不算钱,但却让我乐开了花:我只要给她教一小时日语,就能赚到12元!赚钱太容易了!
我拿着这12元,高兴地直往医院奔, 去看望癌症晚期的亲戚。一个大西瓜,加上其他水果,12元立刻就花完了,但我还是一边擦汗,一边高兴地对病房里的人说:“大家快来吃啊!这是我的第一笔工资!我终于能赚钱啦!”
亲戚临终前都对我那12元念念不忘:“真是太感动了!自己忍饥挨饿,却把第一次赚的钱都花给了我!”
但我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亲戚,却不知道,我之所以那样做,不仅是在报答他们一家曾经对我的帮助,也是因为他的人品给我树立了好榜样。他从小是孤儿,轮流到其他村里人家里吃饭,曾经的辛酸和受到的帮助,让他时刻都在感恩。他总是在忙着帮助身边的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直到癌症夺走了他苦难而又温馨、短暂却又充实的一生。
这位亲戚没有上过大学,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却潜移默化给了我很多重要的交际知识和做人道理。有些人会因为你赚的钱或者你做的官而喜欢你,但更多的人,会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而喜欢你-----这种喜欢,是拿多少钱都买不到的,是多大的官都交易不来的,更真挚,更长久,更能温暖你的心灵,滋养你的生命。
所以,这就是知识的用处,不仅给了我们生存的技能,也给了我们热爱生命的智慧。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不仅能改变一个人、一群人、一代人,甚至一个国家。
在18世纪以前,欧洲没有公共教育,父母(当然是有钱的)必须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或者聘请家庭教师,才能给孩子教育。除了能上得起学的孩子,其他欧洲的孩子都在工作。德国迅速发展的纺织业让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在工厂里上班。工厂主的剥削导致农民的反抗,皇帝就让大臣想出一个能输导农民反抗的办法,使其不至于威胁到王位。
大臣建议用国家管理的学校来塑造恭顺的“良民”:除了阅读、写作和数学,学校教育农民的孩子接受自己的命运,不要尝试改变,政府很好,不应该质疑政府的权威。 上学是强制性的,专门有官员来惩罚逃学。这将把孩子对父母和家庭的忠诚转移到对国家的忠诚。农民是无法和监管逃学的官员对抗的, 所以不管是否情愿,农民都必须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
这个主意让贵族们非常高兴。因为学校会把农民调教得更加爱国和听话,农民会老老实实接受自己处于社会下层的事实。
但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直接冲击了公立学校的建校基础,启蒙运动把贵族不愿看到的“学术自由”推进了学校。
贵族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但更让贵族出乎意料的是,自己损失的利益却换来了国家整体的利益,日益发达的欧洲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家长把孩子和银子一起送给发达国家-------包括当年留学法国的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