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趣话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见《应用写作》1987年第1期《漫话对联》)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 

对联的历史很悠久,一开始叫春联,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
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
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

他心情很好,

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

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

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

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

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

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

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

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
分了。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

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
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

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
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字虽
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
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
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
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

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 

古人写文章是竖着书写的,并且是按照自右向左的顺序,对联也是。所以上联应该在右边,下

联在左边。贴(或挂)对联的时候,站在门外,面向大门,在右边的门框上贴上联,在左边的

门框上贴下联。两联上部齐平。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
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

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

(tu)”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

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

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

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

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

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

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

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

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

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

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

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

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

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

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

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

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

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

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横批(或称横额,横档、横幅、横披等),是对联的

重要组成部分。横批即如文章的标题,它能标示出一副对联的主题思想,是画龙点睛之笔,是锦

上添花之笔。一般说来,横批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从使用范围说,对

联最常用也是最原始的形式,是贴挂于楹间(因之又泛称为楹联)。上下两条联文,再配以门楣上

的横批,便呈之势。对称是对联的最显著表现形式,中国的建筑美又多用对称这一传统的形

式。建筑与对联结构相映成趣,这是联文加横批的又一个缘由。但不是说,凡对联都有横批,如

有些门额牌匾可代作横批,题赠联、挽联(不宜楹间贴挂的)等可以省去横批。


对联要求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

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

  相互补充的作用。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一声二声我说平,
三声四声他言仄。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 (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
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 (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 (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一三五,
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说平来我说仄,
他说仄来我说平。细敲平仄费心机,
朗朗上口成好联。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创作对联、欣赏对联,都必须懂得对联的格律。

格者,形式也,指字词对偶、句子法格、节奏等;律者,音韵也,指平仄排列之规律。换句话说,对联的格律就

是根据对联自身的特点,对字句、对偶、平仄、句式、句型和上下联相关各个方面之组合方法的格式规律。对联

的格律要求极严,对仗严谨。

对联的基本格律,离不开如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

字句相等。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外,要求在同一联中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因对联

有单句、双句、多句之分,上下联不仅总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字数也要相等。当然,字句、字数要求相

等不是单纯的凑字数,还要求句子语意完整。

句式相称。一个完整的句子所表达的语言,是由多个字词和词组构合而成的。在句子中,一个单词或词组是

一个音步,也称节奏点。对联句子的句式相称,要求上下联节奏一致,如我创作的对联苍山玉水云峰碧;

洱海金花雪月光,上下联均为二二二一句式,而对联冬临树未老;秋至叶方红则上下联同为二一二句式。

平仄相谐。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亦即句内和句间的平仄

序列关系。对联讲究用字的平仄声调,而平仄是根据汉语声调的高低升降归纳起来的,平声即高且平,包括

阴平和阳平;仄声就是不平,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一般来说,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必须

是平声,也即仄起平收。在对句中,通过平仄的巧妙安排,构成了对联的优美节奏,平仄两类声调交替使用,

使音节和谐而有变化。要想使对联声律优美,就必须巧妙地运用平仄的交错与对立,才能使节奏铿锵有力,

吟读起来自然心生曲韵、琅琅上口。在对联的一个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数是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

平仄在两个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有时因为内容关系,只要不影响和谐,对联中的个别平仄也是

可以变化的,凡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就叫拗句,可以采用变通办法加以补救,把平仄变一下,就叫拗救

所以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条规矩: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律诗和对联都是如此。

词类相当,这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即上下联相应的字词要用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来讲就

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我创作的石圭小学校门联:

石堡孵成千只凤;圭河育出万条龙,联中相应的石堡、圭河为名词,孵成、育出为动词,千只、万条

为数量词,而龙、凤为名词。

结构相应,是指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样的语法组成的,则对句组成语法必须相同。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

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介词结构对介词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

比如我的对联守住基层阵地;善和邻里乡亲,上下联都为动宾结构。

内容相关。对联不仅要求对偶,而且上下联的内容必须彼此关联,使之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以达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效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上下联不能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不

能相同。如旧时商店通用春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很受商界欢迎。

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最理想的对联上下联是若即若离,下联

比上联更有份量,或递进、或转折、或顺承。通过上下联的关联共同勾画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来反映人们对

事物的认识和态度,以达到发人深思、给人回味无穷的享受。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对联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对偶严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