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最后的斗争:由美国对台军售所想到的


  中美双方正围绕美国对台军售展开激烈的斗争,这是事实。但是,对于这场斗争将如何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及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大多数中国人认为,美国对台军售,是在挑战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美国对台军售的消息一公布,以网上庶众为代表,中国人民群情激奋,一片声地讨论着怎样与美国斗争。有人建议,要敢于制裁美国,主张就此把美国打狠打痛,意思是中国狠了美国痛了,今后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了。还有人建议,应该找到美国的“死穴”,给美国以致命的一击,比如抛售美国国债,让美元回流等,这样美国就不死也得脱层皮,以后就不大敢招惹中国了。诸议正酣之时,突然间晴天起惊雷,1月11日,媒体公布,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反导试验,把飞行在弹道中段的一枚导弹打了下来,这无疑是在昭告世人,中国也有了华夏版的NMD。这的确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战略举措,取得如此成就实在可喜可贺。于是乎群情又因之一片振奋,因为反导试验与美国宣布对台军售相距是如此之近,大家就都把两者联系在了一起,说中国政府出手“亮剑”了,于是有人就说,美国傻眼了,五角大楼害怕了,更有评价说,中国终于给了美国以致命的一击。于是,欢呼代替了愤怒,皆大欢喜了,一切就都OK了。

  但另外还有一种意见则与此不同。据“专家”、“学者”们说,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中美双方有广泛的共同战略利益,中美关系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言外之意,对台军售,即或是挑战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但也只不过是小折腾而已,无关乎中美关系的大局,深化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不该也不能有别的幻想,所谓的台湾这个“核心利益”不值多少钱。甚至有人说,什么时候等到台湾觉得没有必要买美国武器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虽然在这群情激奋、群情振奋的当口,“专家”、“学者”并没有多说话,但以前有话撂在哪儿,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等过些日子,平静下来,“专家”、“学者”们就又会出面深刻地阐述中美战略合作的重大意义了,并将继续出主意想办法指出该怎样具体深化这种合作。

  事情就将是这得结局吗?按照第一种意见,我们已经给了或者即将给美国以致命的一击,让美国遭受很大的损失,因其致命或者得不偿失,以后美国就不太能或者也不敢再拿性命开玩笑,再搞这种把戏了;按照第二种意见,之所以出现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在美国方面是国内政治的需要,在台湾方面是两岸关系还缺少吸引力,台湾还认为需要美国的武。随着中美深化战略合作,中美联系的加深,中国与美国政府紧密沟通,与美国国会密切联系,与美国多如牛毛的利益集团深度合作,那么中美关系的“局”就更大了,中美就不会因为台湾而争斗了。而如果能因为某种进展或某种因素,台湾觉得没必要再买美国武器,那也就万事大吉了。这都是可以期盼的前景。

  这样看来,两种主张,态度虽然不同,但最终却殊途同归,似乎中美之间这次发生的不过是“最后的斗争”,这个“坎”一迈过去,从此就是光明的坦途。

  我们说,第一种想法是幼稚的,中美之间的斗争根本就不会这么肤浅,以为中国一制裁,美国一发痛就能解决问题,想的太过简单,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第二种意见是美国及西方多年来宣教培育的结果,他们这些人不过是把个人或一些集团的利益代替成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为在今天的中国,确实有一些人和集团能够通过这种路线获得发展,但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指望通过与美国的战略合作来解决中美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无疑于缘木求鱼。

  因此,站在战略高度上研究中美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认清斗争的性质、特点与发展方向,笔者以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加以认真思考的。

  一、中美斗争是客观存在和无法避免的。

  如果问,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将构成中国前进道路上最大的挑战,回答毫无疑问是美国。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中国外部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大的难题。这一点,无论是有着民族主义情怀的左翼民众,还是怀揣全球化情结的右翼“专家”,都一概承认。但是,中美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却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大体上说来,目前共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官场上的态度。这种态度认为,中美两国在事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为此,两国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发,应对共同的挑战,保持两国高层的密切交往,培育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而努力。这些话听起来太好听、太漂亮、太感人了!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把中美关系提到了人类发展的高度,双方还要“对话、交流、合作”,更要紧是还要培育“战略互信”,美国相信中国什么咱无从得知,如果说中国要在战略上相信美国,是不是应该相信,对台军售是对中国满怀好意呢?是不是应该相信,美国的武器一点都不会威胁伤害到中国人呢?是不是今后再也不会发生袭击大使馆事件了、不会发生南海撞机、撞船的事件了呢?总之,中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被掩盖得干干净净,实质性的问题能避则避,能躲则躲恶劣。在这样态度下,就难免整天期盼着中美关系的稳步发展与良好势头了。

  第二种,右翼“专家”、“学者”意见。这种意见认为,一体化、全球化是世界潮流,融入西方世界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不与美国合作就不会有中国的未来。所以,在中美关系问题上,他们不承认有必要与美国进行斗争,而要用“合作”代替一切,解决一切。他们主张要“丢掉幻想,务实合作”,强调“要积极争取引导中美关系朝着更加合作的方向演变。”并且中美合作还要“以我为主”、“以合作促合作”,要配合美国的反恐大业,出兵阿富汗,争取美国与西方的信任。对于美国在亚太地区针对中国明火执仗的军事行动,这些学者解释说,“美国因素在亚洲,利大于弊”,可以制衡日本,可以稳定朝鲜半岛,可以遏制“台独”,所以应该支持,按照这样的逻辑,美国对台军售中国人也就不必耿耿于怀了。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还没见到有关美国对台军售这一举措将对台独起遏制作用的文章,相信不久就会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刻的阐述。

  第三种,左翼民众的感受与体会。这些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匹夫们根本没有接受美国政治家或学者“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的机缘,只能通过多年来实际事件进行揣摩,所得到感受体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前进道路上的最大绊脚石就是霸权的美国,当今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遏制中国,中国与美国的斗争在根本上是不可避免的。笔者就是这类匹夫中的一个,详细的观点,有兴趣的不妨看看作者的网文《中国能不能避免与美国的斗争》《美国的世界霸权将怎样走向衰落》。

  中美关系近来的发展给哪种意见提供了佐证了呢?事实胜于雄辩!美国不但在中美首脑会晤后接连采取了对中国的贸易制裁,而且还公开宣称,“美国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但这不包括台湾”,接着高调宣布对台出售武器,瞄准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下手,直接奔中国政府的脸面上着呼,这是战略互信吗?这是对话、交流、合作的结果吗?既然信誓旦旦地声称要“保持两国高层的密切交往”,事先是不是也“密切”一下呢?我们还应请教一下有关“专家”和“学者”们,对于美国对台军售,我们该怎样“合作”呢?如果台湾政府囊中羞涩,是不是该大陆帮着先垫上呀?中国政府愿意这样的事情不断发生吗?肯定不愿意,不愿意的事情为什么还会发生呢?是不是中国躲不开、避免不了的呢?

  所以,我们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美国对台军售实在是一件大好事。这个事件以无法争辩的客观实际,打破了中美关系和谐的美梦,狠狠地抽了中美战略“合作”的耳光,它使人们痛切地认识到,在所谓“战略互信”政治流行语的下面,在所谓“中美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的背后,双方正在进行着无情的战略博弈:美国要在战略上主导着中国,使中国朝着向美国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中国则面临着如何实现摆脱美国羁绊的考验。中美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这样的斗争的关系,这种斗争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任何冠冕堂皇的誓言及“全球化”“一体化”鼓噪都难以掩盖的事实,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中美之间斗争的性质与特点。

  中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层出不穷、没完没了呢?这些矛盾与冲突是贸易往来增多自然而然的产物,还是其中贯穿着深刻的战略企图?是可以协商解决的,抑或是从根本上就不可调和?仅以美国对台军售而言,国内的专家学者们一般都说,这是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产物,是因为有《与台湾关系法》,这样的理由能成立吗?我们的专家学者们总是自信满满地以为知美懂美,起劲地向国人进行类似灌输,但是,常识告诉我们,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从来都不简单,他们从来都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从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出于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需要而采取各种各样的动作。这恐怕也是维护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起码的政策水平,没有这样的水平,美国既不可能取得超级大国的地位,也无法保住这个宝座,更谈不上在全球范围内行使和操作霸权了。说实话,没有一定的战略水平,是玩不转霸权这个东西的,弄不好不但要经常砸脚,而且还将把自己砸跨,前苏联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料敌从宽,对手从来都不会简单,把战略对手估计得过于简单,只能证明自己的肤浅。从这个认识出发,可以说,美国对台军售这样的大事,美国的政客必定是经过反复权衡的,对于可能发生的影响,对于由此带来的中美冲突,必定经过了一番全面系统地评估,可以说,这完全在美国政府的操纵之下。所以,与美国这个空前可怕的战略对手进行博弈,必须认清中美之间斗争的性质与特点。

  那么,中美之间矛盾冲突是什么样的性质,具有哪些特点呢?

  1、这是综合性的严峻的战略对抗,其激烈复杂的程度将超过冷战时期的美苏之争。

  有这样几个问题,我们不妨来个自问自答:

  ——如果你是美国人,出于维护美国全球霸权的考虑,你认为美国现在所面对的主要战略对手是谁?

  回答是:中国。

  ——如果你对社会主义及共产党很敌视,那么你认为当今世界上哪个国家及哪个共产党应该排第一号?

  回答还是:中国。

  ——如果你是一个美国人,你认为对美国的经济优势构成挑战,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位最有可能的国家是哪个?

  回答也仍然是:中国。

  所以,历史发展到今天,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已经坐在了前苏联的位置上,成了美国主要的战略对手,这已经成为客观现实。所以,中美之间的战略对抗,不是想不想、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是历史时代的发展把中国推到了台前。有人会说,不对,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是反恐,现在这场斗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错,所谓的恐怖主义确实是美国的一个战略麻烦,所以美国把打击“恐怖主义”当作当前的一个目标,同时也当作干预各国内部事务的招牌与施展霸权的遮羞布。但是,事实上,“恐怖主义”无论怎样努力,他们给美国所能带来的只是麻烦与破坏,谁也不会认为“恐怖主义”能与美国争夺战略优势,更没有可能取得对美国的战略优势。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能与美国形成战略对抗、能与美国进行战略争夺的,实在是数不出几个国家,而其中能对美国的战略优势构成威胁的,目前看来只有中国。从美国战略家们闪烁其词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们认为中国已经在局部范围内挑战了美国的优势,使美国的行动自由受到了影响,比如在南中国海,比如在西太平洋,他们正在为此心焦,正在为此采取行动。随着中国经济与军事力量的增长,美国还更担心中国取得对美国的战略优势,把美国从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宝座上轰下去。

  这与当年的美苏对抗完全相似,这是基于主义、制度、体系以及世全球主导权的斗争。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挑战他的战略优势,哪个国家形成这样的挑战,哪个国家就是当之无愧的对手。过去是苏联,现在是中国,别的国家,别的“主义”就是想扮演这个角色,美国也会认为不配。

  但今天中美对抗却不是当年美苏争斗的翻版,而有着比当年美苏对抗更复杂更深刻的特点。当年美苏的对抗有主义制度之争,但没有文化文明之别,他们都属于基督教文明;当年美苏形成了冷战之态,但没有广泛深经济贸易冲突,当年美苏在经济上还形不成抗衡,苏联经济的总体实力远远落后于美国,也没有赶超的趋势。所以,现如今的中美对抗,不仅仅发生在军事层面,也不仅仅是主义之争,更是经济、文化、社会模式等各种因素综合性的对抗,已经成为谁能最先跑过终点的较量。所以,其激烈与复杂的程度必将超过历史的以往。

  2、这场战略对抗将超出想象的漫长与艰苦。

  这是一场长期的斗争。综合性战略优势的争夺不会因为单项比赛结束就完结,巨大的综合性战略实体之间争夺战略优势的道路将极其漫长。总体经济实力也好,科学技术力量也好,国家军事力量也好,都只是综合战略中的一个单项,不会因为单项的超越就可以从根本上颠覆整个战略格局,整体战略格局的变化将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将是漫长的,现在开始的还只是几个方面的简单得量变,还只是起步阶段而已。

  这还将是一场艰苦的斗争。战略巨人之间争夺优势的斗争纷繁复杂,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美国没有什么只要一点中就让能让它听从摆布、不再反抗的“死穴”(武侠小说看多了也害人),同样,中国也没有。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短板,都有自己的弱项。发挥自身的优势,掐住战略对手的软肋,使其难受,使其受遏,这是哪一个战略指导者都明白,都必定要做的事情。台湾问题就是中国的一个战略软肋,瞄准中国的战略软肋下手,打击中国的核心战略利益,从战略较量的角度来说,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种什么“双方尊重和维护对方的核心利益”的说辞,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痴人说梦,或者就是一种战略欺骗。虚实结合,奇正迭生,引诱与打压并行,吹捧与欺骗公举,这场战略较量将是异彩纷呈、气象万千,以前有“冷战”与“热战”之说,现在有人说即将到来的中美对抗既不是“冷战”也不是“热战”,而是“温战”,大概双方都很温和,都要嘻嘻哈哈、温情脉脉的吧。这恐怕是想当然了。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国际政治就是不流血的国际战争,进行这样的战争将异常复杂也异常艰苦,根本就不能有什么“温”与不“温”这种情调。

  三、如何争取斗争的胜利。

  与霸权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并争取全面的胜利,许多人对此信心不足,特别是在媒体与专家学者们的鼓噪之下,中国社会上下的恐美流行病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事实上,中国人民与美国的斗争已经走过了两个历史阶段,且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第一个阶段是中国人民争取解放,与美国代理人的斗争。国民党政府是美国的代理人,这个代理人被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推翻了。代理人被打败,美国很失落,争论是谁丢掉了中国,最后把一肚子怨气发泄到国内,掀起了一场臭名昭着麦卡锡主义。中国人民取得对美国代理人斗争的胜利,间接地也就是取得了对美国斗争的胜利,所以毛主席意气风发地写出了《别了,司徒雷登》这样的辉煌名篇。第二个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七十年代,新中国直接与美国进行较量,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没有这样的胜利,尼克松基辛格之流是不会紧巴巴地往北京跑的。现在,斗争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个阶段如何取得斗争的胜利呢?这其中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因素也非常多。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1、要着眼于打破战略困局。

  应对美国的挑衅于进攻,中国现在可资运用的手段少之又少,基本是自己一边去生闷气,生了一段时间的闷气后,拍拍胸脯,揉揉肚子,还得与人家去进合作”,还得去努力建设战略伙伴关系,还得说一些言不由衷、谁都不信的空话、套话,这样事儿,已经重复了多次,有了好多个循环。这叫什么?这是典型的战略困局。

  战略的最高境界是制人而不制于人。坚决避免受制于人,这是进行战略博弈始终要加以把握的。一般来说,总体实力较弱的一方容易受制,较强的一方制人的手段于可能性就相对多了一些。但这只是一般地讲,具体操作的进程中情况会千变万化。高明的战略家往往能在总体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化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被制的可能,把制人的手段与可能性最充分地运用和实现,这就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卓越的战略指导,而不是安于现状,用一句“落后就要挨打”来敷衍塞责。

  笔者认为,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战略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困境。经济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能源原材料,而目前主要的来源地都缺少基本的战略保障,如同遥远天空里的风筝,仅靠一根细小的丝线连接,非常容易被掐断;手中积攒下的那些美元挥之不去,如同一篮子鸡蛋,时间久了要发臭,弄不好还可能一碎涂地,白白辛苦一场。

  二是地缘安全困境。在中国周边,美国构筑了日趋严密的战略包围网,周边安全态势日益恶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笔者网文《十面埋伏:美国如何策划对中国的战争》。

  三是国际关系困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当年毛主席率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霸斗争时曾经这样自豪地宣告。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回顾外交成绩时,权威人士也用了这样的话,说我们现在更是“朋友遍天下”了。不仅朋友多,而且还有了一个新品牌、新名号,这就是所谓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现在,与其它国家在关系上带有“全面”、“伙伴”、 “战略”等类似名目的,没有一百也有五十了。可实际情形呢?真正牢固的、关键时候靠得住的同盟关系少得可怜,中国现在几乎就是孤家寡人,在与美国的战略对抗中,几乎是一个国家对应着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大体系,形象点说是一个人对着一帮人。这就没有不被动的(当然,有些人认为美国就是中国的朋友。如果是这样认识的话,当然也就谈不到什么困境了,只能说现在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一片好,不是小好,也不是中好,而是大好特好了)。

  这样的战略困境不努力地争取尽快打破,势必要给国家战略安全带来深刻的消极影响,非但不能增强战略优势,反而可能使表面上优势成为沙滩上的楼阁。

  2、要着重于国家的战略能力建设。

  进行战略博弈就得有相应的战略能力,精神层面的因素就不去讨论了。从战略实力的角度,国家战略保障应该发展这样四种能力;

  一是国家核心利益的保障能力。像台湾、西藏、新疆等,都属于国家核心利益。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等也都属于核心利益。保障这些利益的能力不能打任何折扣的。可以说,能否实现国家、民族的统一,考验并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历史地位,今天也并不例外。

  二是周边态势的掌控能力。我们不会也不该去搞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那一套,但我们也不能不把周边安全与自己国家的安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为发生在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次大陆以及中亚等地的事情与我们无关,或者即使有关系也关系不大,美国干什么尽可以去干好了,这是绝大的错误。当年新中国不允许美国把战火烧过“三八线”,不允许美国扩大在越南的战争,就是因为领导者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不能把鲜血凝成的经验当垃圾,我们可以不正面对抗今天发生在中亚阿富汗的事变,但我们绝不能奉行“鸵鸟政策”,要把掌控周边态势的能力当做国家的重要战略保障能力加以强化。只有掌控周边,才能缔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才能立足于周边解决能源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并使这种供应有起码的安全保障。没有这个能力,不但所谓 “马六甲困居”的破解无从谈起,所有的困局也都无法破解;也只有掌控周边,才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可能的战争屏蔽在国土之外。这是考验中国是否实现崛起的重要尺度。美国的崛起之路就是这样,它先后通过对印地安人的战争、对墨西哥的战争、对西班牙的战争等,攫取了横跨大西洋、太平洋的北美土地。现在,美国北面的加拿大是他的血缘弟兄,南面的墨西哥只能感慨有命运不幸——为什么离上帝这么远而离美国这么近。美国再也没有地面传统战争的威胁,战火烧不到美国本土,这是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突飞猛进的重要原因。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美国的战略家们才起劲地给中国制造地缘安全威胁,以此来制约中国,给中国的发展进步制造羁绊。

  三是国际局势的干预能力。霸权主义是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霸权主义遏制中国也是全球范围的行为,就如设立非洲司令部等。反对霸权主义不能没有全球视野。这就需要真正发展一批战略伙伴,结成全球性的反霸统一战线。要真正认识到,与美国的矛盾冲突,躲是躲不掉的,也不是表现得温顺,表现得逆来顺受就可以取得谅解、就能获得美国原谅的。匹夫无罪,怀壁其罪。以为只要不给美国以口实,就不会有“中国威胁论”,纯粹属于幻想。在战略上,口实都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最近的一次就是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反,如果做一个敢于斗争、敢于负责的大国,反而能赢得信赖,赢得自身以外的支持力量,在战略的天平上增添砝码。列宁说过,通向巴黎的道路先通过北京。今天可以说,通向华盛顿的道路先通过德黑兰。从目前全球发展态势看,这个战略空间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战略上应学会举重若轻,借力打力,一个国家面对一个体系的局面不打破,动摇对手的战略优势就要增加许多难度。如果说,在对外关系上讲中国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并且还是机遇大于挑战的话,这个方面倒有着实实在在机遇。官样文章之所谓机遇,空话套话而已。

  四是关键领域的战略能力。笔者完全赞同发展反卫星、反弹道导弹等的高技术武装。战略对抗就要抢占战略优势,而总体的战略优势又是由一个个方面、一个个点所综合构筑起来的。一些战略关键点、关键能力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战略博弈中,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特定的关键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关键能力是坦克制造与生产,二战结束后一个时期的关键能力是核武器,后来是弹道导弹及空间技术。现在,反导有可能成为新的关键能力。人类技术和武备的发展,进而说人类战略能力发展的,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演绎。反导是对弹道导弹的一种否定,这样否定标志着战略手段的明显进步,是战略能力的巨大跃升,同样,反卫星就是对空间武器的一种否定,战略意义一样重大。所以,网民们听到中国反导试验成功的消息后一片欢呼,是完全应该的,但是,把反导试验当做是对美国的致命一击,言过其实了,想得也太过简单了。反导是与美国霸权主义进行斗争不可或缺的手段,但与美国对台军售恐怕还不可捆绑在一起,充其量只是象征意义。

  这样,我们就又把话题说了回来。美国已经宣布对台军售了,中国也已经进行了严正的抗议,结局倒底将怎样呢?我们说,结局就是没有结局。这不是最后的斗争,甚至可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今后还会军售,不但军售,而且随着中美战略对抗态势的加剧,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将更加急迫,在台湾问题上还将会有更大的挑战动作,这取决于其它方面其它领域斗争的进展,如果在其它领域其它方面我们能不断给美国以足够的压力,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压力就会小一些,而如果在其它方面其它领域我们没有或很少有制衡美国的手段,那么在台湾问题上挂我们就要承受更大更多的压力,光靠射导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即使有朝一日台湾问题解决了,中美之间斗争也远远没有完结,经济贸易问题同样也是这般。所以,在这样的中美关系的大局下,从这样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美国对台军售充其量也不过只是牛刀小试、一小回合而已,能赢了固然好,即使输了也没关系(其实,在笔者看来,以目前的局势而言,美国对台军售这个问题,我们赢不了,不要做过多过大的指望,更不能搞阿Q精神)。这可以比做是新的万里长征,才刚刚迈开第一步。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人民,中华民族也是有能力的民族,这样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最终必将胜利地完成伟大的长征,赶上和超过世界的先进水平,取得彻底的战略优势。这不是完全应该和顺理成章的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