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队想起
丕鸣
国人的很多习惯可从排队上看出。
由于生活环境的制约,出行在外,不可能犹入无人之境,排队便成了生活中的一个既令人厌烦又令人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事情。比如:排队买菜,排队乘车,排队购物,排队登机;在过去,还得排队结婚,排队分房,排队提职,排队出国等等,不一而足。
有些队得排,否则文明就失去了标准。你可以想象人们购物象饿狼扑食样一拥而上吗?你可以容忍人们登机象挤公共交通样挤破机门吗(当然,挤破公共交通的门也是不可以允许的)?如人们的生活没有这样的道德底线,生活就会变的没有什么美可言。可是很多道德底线的维护既需要个人对公共道德标准的认可,也需要道德规范在社会中被普遍接受并得到维护,法律规范可以说是对道德规范的最低要求。如果人们的道德观与社会的道德规范或法律规范发生冲突,社会就有问题了。好在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它与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既有联系又不完全一致。
有些队是万万不可排的,可在国内的大环境下,似乎早已无文成章,不该排的反而大家又认真的在排着。人不分能力,得熬年头;术不分高低,得论行头。一辈接一辈的排着。本来加塞是排队人的最恼,但换在此环境中,似乎是对传统的一种反动。至此,才有了走后门,行贿赂,买官鬻爵的畅通。
国人的时间观念从排队的活动中看得最清。但凡见队就加塞的,冲到目的地保准没有什么重要事可做,否则,提早行动了。
也许笔者在国外太久,早已忘了国人是何等的艰辛,时间是何等的宝贵,怎可在排队中消磨。所以,笔者欲经历了太多的排队的难堪。一日前去银行提款。我站在了队尾,怎么站我都是最后。每位走进来的人似乎都毫不犹豫,理直气壮地拥向前去。队伍没有伸长,但却变得越来越粗。情急之中我喊了一声,“大家排排队好吗?兴许更快点。”顿时众人回首,眼神中分明流露出见到外星人的尴尬。如果取款的人有急事待办尚可谅解,可数次在机场换票的经历就令人费解了。每每只要有三个人排队,就有人有意或无意的拥向你的前边。此刻着急能冲进机舱腾飞吗?飞机刚刚降落,空姐一边强调飞机滑行阶段应系好安全带,等飞机完全停稳后再起身,可早有国人乘客打开行李架,拎起行李,向前舱冲去,这无疑是笔者所见颇具中国特色之一景。
在国内养成的习惯惯性特强,到了国外尚有了发展。记得有年带孩子参观美国总统府---白宫,午夜起身排队,天亮时分领号(每天只有前多少号才可以领到参观卷),颇是辛苦。但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纷纷依序续站在队尾,焦虑且耐心的等待着。天将放亮,既是最疲惫又是最兴奋的时刻,突然走来几对看似同胞的国人,走近你,他们顿时露出久违了的笑颜,“看你好象大陆来的吧?”“北京。”“要么说怎么看的亲近呢!走那我们都能找到亲人。”我无话以对,分明是有的放矢吗。 就这么着,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在国外不可以一拥而上,但与时俱进的精神却也丝毫不减。难怪许多国人张口闭口老外特傻,傻就傻在他们的小脑没有我们的发达。
人类在数千年的恶斗倾砸中学会了排队,礼让。这本是人类自身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示,同时也表明,排队礼让不会让人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在日本,韩国我看到了太多的“点头哈腰”,初时甚觉他们太虚伪,可拐回头来一想,这样的“虚伪”似乎还是比我们有些不加掩饰的“真实”好了太多。人们似乎都在告诫自己谨防别人的“糖衣炮弹”,可又有谁会觉得“真枪实弹”会更受用呢?在外,经常会看到因排队而引发的口角之争,甚至拳脚相加的真实工夫大片。图什么呢?
排队只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寻常百姓生活中必须有的事,或摆脱不了的事。本来这样的小事不值得一提,可是群众的事无小事是“三个代表”的最大限度的表述,看来排队的事就得认真对待了。
在实践中,排队永远都只是老百姓的事。因为公仆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不可以排队的,或者说排队是不适合他们的。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从上到下,无不效仿,自然也就自然了。从一个县城到一个都市,每每有“要人”或所谓的要人到访,顿时到处戒严,交通中断,老百姓很多本来就不怎么方便的生活就变的更不方便了。老百姓似乎也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一现实,谁让咱们是百姓呢?久而久之,为了不排队,人们才多希望进入公仆的行列。据悉,现在前去北京开会的代表以后也不可以警车开道,红灯照行了,百姓似乎可为此又骄傲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