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字趣說 z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895c40100e5g5.html
印度文字趣說





中國人很早就知道世界上有不同的書寫系統. 這是不同的語言文化交流的結果, 在其中佛教的傳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造字三兄弟的故事就是一個很有趣的說明. 如南齊(479-502)僧祐的《出三藏記集》卷一《胡漢譯經音義同異記》中說:

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 長名曰梵, 其書右行; 次曰佉樓, 其書左行; 少者倉頡, 其書下行. 梵及佉樓居於天竺, 黃史倉頡在於中夏.

大意就是說: 往昔造字的有三人, 最年長的是梵天, 他發明的文字從左向右書寫; 老二叫佉樓仙人, 他發明的文字從右向左書寫; 最年少的叫倉頡, 他發明的文字是從上向下書寫的. 梵天和佉樓都住在天竺, 黃帝的史官倉頡則住在華夏中國. 同樣的故事在《法苑珠林》等其他佛教史料裡也提到.



在這裡, 梵這個詞就是婆羅門(brAhman)的另一種漢文音寫, 梵或婆羅門的文字就是梵文. 梵文是從左向右書寫的. 那麼佉樓文呢? 佉樓其實就是佉盧(KharoSThI)的另一種音寫, 意思是驢唇, 因此也稱為驢唇文! 聽起來有點兒可笑. 佉盧文是從右向左書寫的. 倉頡所造的當然就是中文, 或稱漢字、漢文. 漢字(傳統上)是從上向下書寫, 如果需要寫成橫行的話, 則要從右向左書寫. --- 當然, 這個有趣的故事不過是語言文字交流認識過程中的一種簡單化的產物, 實際情況要比這複雜得多. 恐怕這裡是說不清的. 印度的文字都是拼音文字(alphabetical), 而中文是意音文字(logogram) -- 詳見下. 現在先簡單說下印度文字中與佛教特別是北傳佛教緊密相關的文字情況.



印度文字較早的書寫系統(不是最早)是婆羅米文(brAhmI), 大致在紀元前6世紀產生. 在婆羅米文屬係中與北傳佛教至關重要的至少有三種字體:

悉曇體(siddham) -- 公元6世紀起迄13世紀為印度梵文書寫系統, 從婆羅米文字發展而來, 並衍化出天城體. 悉曇是唐宋傳入中國(後傳入日本)的密教(密宗)之專用梵字.
天城體(devanAgarI) -- 目前為印度梵文書寫主流, 並被諸多印度(北部)其他語言所使用.
藍札體(ranjana) -- 主要用於尼泊爾和西*藏地區.




阿育王石碑斷片上的婆羅米文字(紀元前3世紀)





用悉曇體書寫的綠度母咒





用藍札體書寫的綠度母咒





在電腦上用天城體打出的綠度母咒(因為在網上沒有找到天城體的度母咒)



佉盧文是曾經通用於印度西北部的文字, 3世紀時逐漸消失, 但仍在絲綢之路各地使用直到7世紀被徹底遺棄. 佉盧文因為在印度西北的流行, 又被稱做犍陀羅文(gAndhArI ). 很多佛經都是用佉盧文寫錄的. 佉盧文與婆羅米文是姊妹文字, 據考證她們都與更古老的紀元前9世紀的亞蘭字母(Aramaic alphabet)有屬係關係. 同時發展出來的還有希伯來文(Hebrew alphabet, 也是從右向左書寫).



這是在樓蘭發現一片用佉盧文抄寫的書簡殘片



【語言 -- 文字 : 思想 -- 文化】
語言與文字有著互為因果的邏輯關係, 必先有語言而後有文字, 而文字的創造又促進語言的交流和發展. 語言是不斷流動變化的, 而文字是相對穩定的. 這就是為什麼現代人讀古人的書會有困難.



歷史這個概念也是現代產物, 在古人那裡, 史這個字最初就是記事的意思. 史是一種責任, 擔任記事之責的人就是史官, 因此《說文解字》說: 史, 記事者也. 為了把事記下來, 就必須有文字. 因此, 最初史官也就是創造文字的人! 《世本》說: 黃帝始立史官,倉頡、沮誦居其職. (意思是說: 黃帝的時候開始設立史官, 倉頡和沮誦擔任其職位.)



語言的兩大要素是聲音和意義. 聲音和意義的結合就是語言. 語言是由口耳完成的, 口說耳聽, 口耳相傳. 這種方式傳承的文化叫做口頭文學. 文字是一種書寫系統(Writing system), 它是靠眼睛來接受和反饋的. 因此, 文字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表示的符號. 但是文字與一般的符號有所不同, 那就是它不僅要表示意義, 還要表示聲音(讀音、發音). 說到底, 文字是人的語言的直接體現. 不了解一種語言也就不可能了解一種文字. 因此, 形、音、義三者就成了文字的要素. 文字大致可分為三類:

形意文字(ideogram)
意音文字(logogram, 語素文字)
拼音文字(alphabet)
形意文字或象形文字是文字的最早形態, 如刻符、岩畫. 在中國西南部納西族所採用的東巴文和水族的水書, 是現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統. 但形意文字畢竟不足以記錄語言和傳播思想, 因此大多被淘汰了. 只有意音文字拼音文字生存發展起來.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其實也是一種意音文字, 但是卻死亡了. 中文(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生命力強大的活著的意音文字. 漢字的早期也有象形, 但很快發展了形聲等其他造字手段, 擺脫了象形文字的限制. 漢字的六書賦予了中國文字不斷更新的生命.



語言與文字是有思維之生命的直接體現. 沒有語言文字就沒有思想和文化的發展傳承和交流. 而文字更是思想文化的載體和工具, 她就是人類個體與族群之思想文化的標誌, 是思想與生命的一部分.



學習文字! 學習語言! 覺悟思想! 覺悟生命!
學習正體字, 體認中國文字之美!



=====简化字版=====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世界上有不同的书写系统. 这是不同的语言文化交流的结果, 在其中佛教的传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造字三兄弟的故事就是一个很有趣的说明. 如南齐(479-502)僧祐的《出三藏记集》卷一《胡汉译经音义同异记》中说:

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 长名曰梵, 其书右行; 次曰佉楼, 其书左行; 少者仓頡, 其书下行. 梵及佉楼居於天竺, 黄史仓頡在於中夏.

大意就是说: 往昔造字的有三人, 最年长的是梵天, 他发明的文字从左向右书写; 老二叫佉楼仙人, 他发明的文字从右向左书写; 最年少的叫仓頡, 他发明的文字是从上向下书写的. 梵天和佉楼都住在天竺, 黄帝的史官仓頡则住在华夏中国. 同样的故事在《法苑珠林》等其他佛教史料裡也提到.



在这裡, 梵这个词就是婆罗门(brAhman)的另一种汉文音写, 梵或婆罗门的文字就是梵文. 梵文是从左向右书写的. 那麼佉楼文呢? 佉楼其实就是佉卢(KharoSThI)的另一种音写, 意思是驴唇, 因此也称为驴唇文! 听起来有点儿可笑. 佉卢文是从右向左书写的. 仓頡所造的当然就是中文, 或称汉字、汉文. 汉字(传统上)是从上向下书写, 如果需要写成横行的话, 则要从右向左书写. --- 当然, 这个有趣的故事不过是语言文字交流认识过程中的一种简单化的產物, 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恐怕这裡是说不清的. 印度的文字都是拼音文字(alphabetical), 而中文是意音文字(logogram) -- 详见下现在简单说下印度文字, 特别是与佛教有关的印度文字的情况.



可能梵文最早的书写系统就是婆罗米文(brAhmI), 后来发展出不同的字体, 如

悉曇体(siddhaM) -- 公元6世纪迄13世纪为印度梵文书写系统,从婆罗米文发展而来,并衍化出天城体。悉曇是唐宋传入中国(后传入日本)的密教(密宗)之专用梵字。
天城体(devanAgarI) -- 目前为印度梵文书写主流并被印度(北部)其他语言所使用。
蓝札体(ranjana) -- 主要用于尼泊尔和西*藏地区。
佉卢文是曾经通用於印度西北部的文字, 3世纪时逐渐消失, 但仍在丝绸之路各地使用直到7世纪被彻底遗弃. 佉卢文因为在印度西北的流行, 又被称做犍陀罗文(gAndhArI ). 很多佛经都是用佉卢文写录的. 佉卢文与婆罗米文是姊妹文字, 据考证她们都与更古老的纪元前9世纪的亚兰字母(Aramaic alphabet)有属係关係. 同时发展出来的还有希伯来文(Hebrew alphabet, 也是从右向左书写).



【语言 -- 文字 : 思想 -- 文化】
语言与文字有著互为因果的逻辑关係, 必先有语言而后有文字, 而文字的创造又促进语言的交流和发展. 语言是不断流动变化的, 而文字是相对稳定的. 这就是为什麼现代人读古人的书会有困难.



歷史这个概念也是现代產物, 在古人那裡, 史这个字最初就是记事的意思. 史是一种责任, 担任记事之责的人就是史官, 因此《说文解字》说: 史, 记事者也. 为了把事记下来, 就必须有文字. 因此, 最初史官也就是创造文字的人! 《世本》说: 黄帝始立史官,仓頡、沮诵居其职. (意思是说: 黄帝的时候开始设立史官, 仓頡和沮诵担任其职位.)



语言的两大要素是声音和意义. 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就是语言. 语言是由口耳完成的, 口说耳听, 口耳相传. 这种方式传承的文化叫做口头文学. 文字是一种书写系统(Writing system), 它是靠眼睛来接受和反馈的. 因此, 文字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表示的符号. 但是文字与一般的符号有所不同, 那就是它不仅要表示意义, 还要表示声音(读音、发音). 说到底, 文字是人的语言的直接体现. 不了解一种语言也就不可能了解一种文字. 因此, 形、音、义三者就成了文字的要素. 文字大致可分为三类:

形意文字(ideogram)
意音文字(logogram, 语素文字)
拼音文字(alphabet)
形意文字或象形文字是文字的最早形态, 如刻符、岩画. 在中国西南部纳西族所採用的东巴文和水族的水书, 是现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 但形意文字毕竟不足以记录语言和传播思想, 因此大多被淘汰了. 只有意音文字拼音文字生存发展起来.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其实也是一种意音文字, 但是却死亡了. 中文(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生命力强大的活著的意音文字. 汉字的早期也有象形, 但很快发展了形声等其他造字手段, 摆脱了象形文字的限制. 汉字的六书赋予了中国文字不断更新的生命.



語言與文字是有思維之生命的直接體現. 沒有語言文字就沒有思想和文化的發展傳承和交流. 而文字更是思想文化的載體和工具, 她就是人類個體與族群之思想文化的標誌, 是思想與生命的一部分.



学习文字! 学习语言! 觉悟思想! 觉悟生命!
学习正体字, 体认中国文字之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