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门牌电话及号码

二野,居于南美,正宗华人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漫谈门牌电话及号码

中国历来的传统街道门牌是分单双号,顺序排列的。
多少年来一定有道理,也一定管理有序。
多少年来也没有出什么问题。
一是城市规模不大,人口不多,也没有什么高层三维建筑。

一般从街口开始,由单双1号或2号分两面顺序向大数字延伸。
基本是数学一维数字的利用。

这样的系统设计管理随着发展就带来一个问题:
如果中间增加门户或者新的建筑,则号码不够表达了。
只好增加一些不伦不类的编码字眼,而且完全没有规范。

比如,某门牌3号内扩了,就叫做3号内甲号,
可以理解为3号门牌内增加了一个甲的子数组识别号码。
有了甲,自然可以增加有类似相同平行的乙丙丁ABCD等等。

又倘若某3甲内刚好是一座新建的28层公寓大楼,
那么门牌编码的问题就更有点复杂化了,
又要增加一个子数组来三维编号识别。

总之,对门牌的管理增长到三维数组了,以后发展还会再增加。
中国的甲乙丙丁红黄蓝绿之类怕是不够用了,怕要加上XYZW了。
这样中国人自己是大概明白了,外国人或者电脑却不明白了。

比如:
西直门大街456号内(地上)甲右A号楼10层第108宅内03室。

到北京如找人,是非常难的,如果搞不明白三维数字加中文的概念,
就是坐出租到了地点,到原地也直打圈转,难达目标。
我们还是讲中文的,可以问,如果老外只好电话请人来接了。

就是公安局抓人,效率也减慢很多,甚至阴错阳差,
要抓老张结果误闯了老马的房子。
老马事后还很高兴幸福,到处讲,们他们抓错了,
公安局半夜抓错人证明了他是个大大的良民。

此外13也是问题,这个数字不吉利,这个数字在中国常不存在。
倘若你要去某医院13病区,医生会惊讶的看你,你是是去停尸房吧?
你会发现你电梯要停13楼往往下了14楼,吓你一大跳。


巴西聪明智慧,话说回来落实到门牌号码的管理上。

同样门牌号码按照单双号顺序从小到大大路分递增上去。
不同是按照从街口起算,如果有房,
从街口到其到门口之实际距离(米)就是该房的号码。
如果没有房屋,则是空号。
如此一来,门牌号码就有了大量的空号,同时引入了对坐标距离的实际管理。
一座房子的号码实际包含代表了二维的两个意义:号码和距离标识。

警局抓人十分迅速,警车到街口一定位要到之门牌号码,高速直入,
比如到2345号,一马开到2345米,左边,刹车,停下,进入,保证不错,效率很高。
在警察局审问嫌疑犯,问你住在何处何街何号码,你绝不敢乱讲,
因为那里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个号码。

这点上,比中国聪明。

电话局,汽车号码等放号不象中国,分什么吉祥号码,标价高的很。

好的号码,中国付出可能达10000元到几十万元。
但是这些号码好的根据在哪里,只是民间俗成,连教授也说不明白。
总之,经营者把他们所有的价值都算到了头,
就象一个漂亮的姑娘,在没有出嫁的时候,
已经把她每根毛发的价值都算尽了,还要染色正名。

难怪网上抢占域名,贩卖吉利电话号码,各种货色,
转让商标,仿造名牌。
中国文化是比较灿烂辉煌到自我虚拟。

华人在国外的电话要吉利号码,自然是为了做中国客户的生意。
笔者的几个朋友的公司电话号码都牛B的很,比如68686868之类。
但巴西8美金付出就随便换一个号,人家只管服务赚钱。

电话局说中国人很难理解,很搞笑,怎么老是换号码,这些国粹自然不能透露。
他们说,中国人经常电话来要换号码,他们很高兴换号码。
他们还说我们的6和8很多很多,随你们换。我们巴西人喜欢44444。
号码换了,也好也坏。好在国内人知道你公司很牛B。

坏在当地华人一看就知道你牛B肯定会发财,一看就知道你是中国人。
还有朋友对我说,我的电话号码以后会升大值,等着看吧。

有个代表团是来考察国外绿化的,要旅游考察一个月。
走的时候,166号高速公路正在施工,马路马马乎乎可通,
两边山体被开的荒芜一片,尘土飞扬,狼籍一片,寸草不生。

当代表团又从原路返回时候,竟然发现已经绿色成茵,到处芳草遍地。
高速公路两边犹如绿色堤岸。
团长叫马上下车,他实在感叹奇怪,怎么会这样?
难道这所有草都是人工移植上去的?他震动了。

结果考察的最大收获是发现了一把外国的和中国的不一样的平板小锄头。
那个锄头上复合了内槽和小孔,在人工平整土挖地时候,
可以同时放入播下不少草种子,全双工。
几场雨下,又恢复了一片葱绿。
而中国的锄头只是挖土的锄头。

中国挖土是挖土,绿化就是绿化,从不挂钩做系统重建的,挖完了这沟不管那沟。

那团长买了一把,沉思之余,只说了一句:简单。

但中国人是绝对不简单的,是绝顶聪明,从革命开始,
就懂得了敢于破坏才有新世界、所谓不破不立,
什么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
中国人唯一的不足,是个个都聪明机灵并现实的过了头。

永远不断的破坏,之后是不断的建设反省,
比如那场伟大绝伦的震撼世界的文革。
这就是我们所坚持的最经典的不断革命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