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出租房,19年新。之所以19年了还称“新”,是因为地处downtown老区,周围都是百年老房。此房是拆掉旧房再盖起来的,行话叫再发展(redevelop)或插空(fill-in)。
三月里,一场大雨之后,房客给我打电话说屋顶漏了。在什么位置呢?是在楼梯的上面。我一听就明白了,那楼梯上原有一个天窗,曾经漏水,前房主干脆拆掉,那上面是块补丁,所以比较薄弱。
如果这屋顶不是在两层楼上,如果这屋顶的坡度不是这么大,我可能就自己修了,换几块shingle用不了几块钱。可是房顶太高太陡,我真不敢上。我好像说过,屋顶和花岗岩台面是我“唯二”不愿意自己做的房修项目。
我知道这屋顶已经19年了,离寿命到期也差不多了,别处也有损坏的迹象,与其修局部,不如换整体。所以直接找人问全换的价钱吧。
我早见这条街上常停着的一辆卡车上写着roofer的广告和电话,就先打这个电话。原来他就住在隔壁不远,可是却不愿出来看一下,只说几天后估价再联系。我同时又打电话给原来做过的熟人公司,就是我一年前写《自换屋顶要三思》时,举例作为专业做法的那一家。当时那个房,我花了3400元,在家坛很多人都觉得太便宜了。那次是全铲掉了,还有那个屋顶要比这个大。
这个老板一天后就给我回电话,他已经看过了,说屋顶已经finished。我的英语不好,这是说屋顶已经修过了吗?到现场跟他见面才明白,原来他的意思是完蛋了,不能要了,不能修只能换了。他主动说:因为只有一层,不必全铲掉,再盖上一层即可。他主动建议用30年的有立体感的shingle,他说了一个价钱,出乎我意外地好,我没有还价,立马答应了。因为是出租房,原则是能省则省。
这之后过了约一星期,又接到房客电话,说收到前一个roofer的估价信。这人做事也太拖拉了,而且告诉过他直接打电话给我呀!我让房客拆开信封读给我,是要价5500元。我肯定不会考虑他了。
因为不在一个城市,施工时我没有到场。是在完工后交钱时(他也没跟我要订金),我才拍下了换屋顶的结果。因为房子的间距小,我只能看到这样的角度。
最后这张近一点,可以看出确实是那种有立体感的瓦片,要比普通的厚,既好看寿命也更长些。
常有网友在家坛问做什么事要多少钱,我觉得这样问毫无意义。只有做的人才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答案完全因人而异。因为地域不同,当地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同,包工头的自信心和期待值不同,对自己劳动的价值评估不同,所以上下差异可以很大。而且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的,只要他的要价有人肯出,那就是合理的。所以要问价,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自己打电话。
这差异可以有多大呢?这里就是一个好实例:
我付给这个专业roofer的钱,不到前者估价5500元的三分之一,是——
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