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进行实词搭配的调查和研究(序言)
张寿康 林杏光
汉语是少形态或非形态的语言,词组装成短语,一靠词序,二靠虚词。因此,“知识丰富”与“丰富知识”、“无穷变化”与“变化无穷”、“白雪飘飘”与“飘飘白雪”、“爸爸妈妈”与“爸爸的妈妈”、“我和你”与“我看你”是不同的。这当中词类问题以及词与词的搭配关系很重要。词与词搭配起来产生各种关系,但词与词的搭配不是任意的,它既要受词性的制约,也要受词义的制约。一个实词能够与哪些实词搭配,具有突出的选择性特征。一般语法书上说,动词+名词、代词产生动宾关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产生主谓关系,这不是完全确切的,因为不是所有的名词、代词都能和所有的动词或形容词搭配,不是所有的动词都能和所有的名词或代词搭配。在语言运动过程中,词与词的搭配是有条件的,也是有规律的。可以说,词是一种磁性体,在运动中,只同相吸的词搭配而同另一些词相排斥。比如“发扬”这个动词就只能同积极方面的词语搭配,产生“发扬革命精神”等动宾短语,而不能与消极方面的词语搭配;“克服”则只能同消极方面的名词语搭配,产生“克服困难”、“克服缺点”等动宾短语,而不能同积极方面的词语搭配。搭配关系一与词性有关,二与词的类别意义有关。如果不了解词性,不了解搭配的意义关系就会产生搭配不当的错误。比如“我印象了这件事”(“印象”不是动词,不能带宾语)这句话的错误原因是不了解“印象”的词性;又比如“教室里光线很嘹亮”,这种错误的主谓搭配是由于不了解 “嘹亮”的词义类别(“嘹亮”能形容声音,不能形容光线)所造成的。据我们了解,在语言实践中,词语搭配错误在误句中约占了70%。总起来说,词语搭配既与语法有关,也与词汇有关,属于“词汇语法范畴”。\'
我们要进行现代汉语词语搭配的研究,首先是实词搭配的研究。研究实词搭配问题是汉语研究工作者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国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实词搭配的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用途:它对人们提高实际的语文水平有帮助,它对语文教学有帮助,它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有帮助,它对汉语科学研究诸如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修辞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研究工作者反映,实词搭配的研究成果,对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的研究尤其有实用价值。
怎样研究?汉语的实词搭配具有很强的个性,在汉语中很少搭配能力完全相同的实词。因此,研究汉语实词搭配的至佳方法是逐词具体描写。对实词搭配能力进行逐个地具体描写是现代汉语研究的新课题。要实现这种描写,我们觉得一要进行搭配情况的普查,二要描写搭配关系并进行搭配类别的研究。
近十多年来,在国外语义学理论的影响下,我国语言学界比较注意语义学的研究。把语义研究扩展到组合关系上,必然要涉及到语义和语法的关系问题,首先碰到的是词语搭配问题。为了顺应语言科学这一发展潮流,为了促进我国语言科学的发展,1984年5月,在我们多年考虑、研究和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一个实词搭配的研究方案,其基本的思路是:能否作主语?如能作主语,则考察陈述它的谓语是哪些词语;能否作谓语?如能作渭语,则考察被它陈述的主语是哪些词语,受它连接的宾语是哪些词语,补充说明它的补语是哪些词语;能否作宾语?如能作宾语,则考察连接它的是哪些动词;能否作补语?如能作补语,则考察被它补充说明的是哪些动词或形容词;能否作中心语?如能作中心语,则考察修饰它的哪些词语;能否作修饰语?如能作修饰语,则考察被它修饰的是哪些词语。按照这种思路研究的结果,进入句子以后的实词,就像一块磁体,而受其搭配的“左邻右舍”就如同铁屑被吸聚在它的周围。因此,一个实词的搭配就是一个磁体构造。我们力图实实在在地描绘出几千个乃至上万个汉语的磁体构造。我们的这种构想,得到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得到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的积极支持,得到北京市语言学会领导的热情支持,得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得到中国科学院软件研 究所和有关计算机部门满腔热情的鼓励。1984年8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应用语言学国际研讨会”上,我们就汉语实词搭配的特点发了言。1985年8 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我们就实词搭配框架的设想发了言,并把“样条”发给部分与会代表。以上两次发言,都引起国际学者的注意和兴趣,他们希望搭配词典早日编成和出版。于是,我们便加紧组织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和北京市语言学会实词搭配小组的一些同志全面开展现代汉语实词搭配的调查和研究。我们选择了3000万字的比较典范的作品作为语言材料:从语体上说,包括政论、文艺、公文、科学等语体;从表达方式上说,包括记叙、抒情、说明、议论等方面。我们从这些语言材料中辑录实词的各种关系搭配的例句,写成卡片(计30多万张),这是向书面语言调查;另外我们将30多万张卡片中搭配比较丰富的10000多个实词编印成调查表格请一些有较高语言修养的同志按词的义项和搭配框架填写搭配词语,共填写了30000多张调查表格。我们这样做,出于一种认识:调查实词的搭配现象,既要从典范的作品中去收集,也要向掌握有丰富搭配语料的人员去调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比较全面、系统的搭配语料。经过以上两方面的调查后,我们初步摸清了现代汉语的实词搭配情况。有了这种调查基础,对实词搭配的描写就可以落实了;在描写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词搭配类别的研究也就比较有条件了。
现代汉语作为一种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都充分发达的语言,实词搭配规律很复杂,描写起来有很多困难。这正如张志公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语义问题和组合的法则问题特别复杂。所谓组合的法则,包含着进行组合的词的语义搭配问题,这在任何语言里都是十分麻烦的,因为既有比较客观的、在各种语言中或多或少带有共同性的因素,例如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能不能那样搭配,逻辑事理上容许不容许那样搭配,又有特定语言社会中比较独特的因素,例如社会风俗,文化背景,思维习惯,语言心理,等等。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组合法则中没有,或极少词形变化的约束,因而语义搭配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实际上也的确格外复杂,因为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长,使用的地域广,人口多,纵横交错,纷繁万状。”(见林杏光、菲白编著的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简明汉语义类词典》序)当我们的研究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王力、吕叔湘、张志公、周祖谟、周有光、叶籁士、王还、张拱贵、杜松寿、胡明扬等语言文字学国界的知名专家和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许孔时先生等计算机专家给了我们口头或书面的指导和建议。吕叔湘先生还对我们的试编稿认真修改,写成专条,并提醒我们注意框架的简明,要让读者一目了然,这对我们修改和编定体例有很大的启迪。书成,吕叔湘先生欣然题写书名。1985年12月,商务印书馆召开在北京的中年语言学家座谈会,讨论如何编写《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的问题。在会上,陆俭明、李临定、孟琮、陈建民、史有为、饶长溶、张炼强等各位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中老年语言专家和有关同志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们全体编写人员振奋精神,团结一致,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修改并最后确定了编写框架,反复进行试编,克服了重重困难,历时5年,终于完成了《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的编纂任务。在此,我们谨代表全体编写人员向帮助过我们的各位专家和有关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已故的王力先生生前非常重视词语的搭配问题。仅1981年至1986年他逝世前的5年间,王力先生就先后3次谈到词语搭配的问题。当知道我们着手编纂《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的时候,王力先生非常高兴,给我们提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深感遗憾的是,《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编成的今天,王力先生已离开了我们。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怀念生前热诚帮助过我们编纂《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的我国老一辈杰出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
现代汉语词语搭配
现代汉语, 词语
现代汉语词语搭配李德裕商务印书馆1998.8
前 言
这是一本介绍现代汉语词语搭配问题的通俗读物。
词语搭配问题是个奇妙的问题。要理解这两个词为什么能够搭配,那两个词为什么不能搭配,有时候是很容易的,有时候却非常困难。而理解词语的搭配,对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对提高写作水乎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本书正是为了帮助读者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和写作水平而编写的。
为了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的词语能够互相塔说,我们引例时一般引用中学语文课文中的文句做例于。那些课文,读者大多比较熟悉,可以从中比较方便地理解各种语义类型、语义要素和各种语义关系,了解为什么搭配得当,为什么可以那样写。文句的出处都写在句后的话号里,读者可以借此查阅原文。
为了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的词语不能互相搭配我们引用了一些病例。这些病例,绝大多数引自近年的报刊,少数引自学生的作文。为了节约篇幅,引用报刊病例时没有注明出处.我们对这些有搭配不当问题的句子做了一些分析供读者写作时参考,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为什么搭配不当,为什么不能那样写。
既了解为什么能够那样写又了解为什么不能那样写,互相参照,我们相信,这对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和写作水平是有好处的。我们希望能够把搭配问题说得尽可能清楚一些。
但是,语义问题的研究,是语言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词语搭配问题的研究,又是语义学研究当中的薄弱环节。本书所要谈的正是这样一个薄弱环节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多少研究成果可以吸收,谈词语的搭配这个问题的困难便可想而知了。不过,好在目前还有一点点语义学的研究成果(请注意,不是词语搭配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利用来说明词语的搭配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借用已有的成果,分析了一些搭配问题,编成了这本书。其中的分析肯定会有许多不当之处,许多问题肯定没有能够说得很清楚,欢迎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