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网上读到一则消息,说国内新颁布的,经卫生部批准的牛奶合格标准,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下降。首先是牛奶里蛋白质的含量。国际通用的标准是3%, 即100毫升牛奶里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3 克。(我刚看了我冰箱里的瑞典牛奶,是3.4克)。1986年中国公布的标准稍低于国际标准,是2.95 克。而现在新公布的标准却是2.8克, 跌到了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行列里了。问为什么,说是合乎中国国情。用时髦的话说,就是中国特色。国家从86年到现在,改革开放了24年,都说已是千年未遇的盛世了,为什么这牛奶的新标准却这么叫人丢面子呢?有人说因为现在牛的饲料差了,也有人说因为饲料贵了,牧民们找不到或买不起好饲料,只好叫牛将就着吃差饲料。牛没有好饲料,自然产不出高质量的牛奶,因而也只好叫老百姓将就着喝了。
我想,降低牛奶蛋白质的标准,可能还有个三氯氰胺的问题。奸商们不就是因为牛奶里蛋白质含量不合格,才往里面加三氯氰胺,好检验过关的吗?现在国家将这标准降低了,低质量的牛奶就合法合格了,牛奶商们也就不必再添加三氯了。不加这三氯氰胺,老百姓就不会闹事,社会不是也就和谐安定许多了吗?政治第一,这可是我们国家多少年来固有的思维方式。
这第二个降低的标准是关于鲜奶里面的细菌数。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标准是每毫升鲜奶里不得多于10个菌落,多了就不收购。1986年我国制定的标准相当宽,是不得超过50个,比国际标准高5倍。而现在这新标准却更慷慨,将最低标准提升到200个, 也就是说我们牛奶里的细菌数可以比国际标准高20 倍。鲜奶里的菌落数反映奶牛饲养和挤奶的环境,你奶场里苍蝇乱飞,尘土飞扬,你奶牛的乳房挤奶前不充分清洁,挤奶的牧民不注意个人卫生和消毒,这奶自然就落上细菌。虽然这牛奶最后推向市场前,总要杀菌的,但这只能杀了里面的活跃的细菌,却清除不了细菌代谢的产物和有毒物质。细菌越多,代谢的毒物就越多,它对人体潜在的危害是不言自喻的。
牛奶可是有关国民健康的一件大事,世界上多少国家都舍得动用大量的资金,来贴补和扶持牛奶产业。 如果我们有钱办奥运,办世博,造大楼,兴建无数的旅游景点,为什么不能拨出资金来贴补牧民,改善牧场,从根本上解决牛奶低质的问题呢?我们天天喊和国际接轨,在这真正应该接轨的地方,为什么反而自甘落后,退到连24年前都不如的水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