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上拥挤的车流看,印度好像是我到过的最繁忙的国度;从路边的懒散人群看,印度也许是我见过的最悠闲的社会。
我读过的几本印度旅游指南,都说班加洛的交通是臭名昭著的。我下榻的宾馆离机场不是很远,所以到的当天也没觉得特别拥挤。第二天上午出去参观,加入了大街上的车水马龙,这才有了亲眼所见,那可是真够忙的。路上不但满是卡车,轿车,摩托车和小乌龟车,而且还有马车、牛车、骆驼车。大家争先恐后,各不相让,喇叭声、吆喝声响成了一片。
我们的车开一段,停几分,慢慢地蹭着。一辆小乌龟突突突地从边上嚓过,停在不远处,我留心了一下,竟然下来了10个乘客!我正在惊诧不已,边上的印度陪同说还没坐满呢,这种车子的载客量是12个!我想不通,直到后来有机会自己低头弯腰钻了进去,才知道她没骗我:司机的两边各坐一个,与他们背靠背3个,后面又是背靠背两排,各坐3人,包括司机正好12人。当然最后一排没有放脚的地方,只好吊在车外。
午饭时我和接待的副总拉曼谈起班加洛的交通,他说我还没看见真正的东西呢(You ain't see nothing, yet!)。拉曼告诉我,最戏剧性的是遇到火车时的情形。当火车横街穿过时,栏杆两边车辆将占据所有车道,与行驶方向无关。火车过后,栏杆被拉起之时,铁道两边的车子就象古罗马的战车,迎头而上,将整条大街顶个水泄不通。
“我的天哪,会出人命的。” 我难以想象,
“不,一般不会。” 拉曼向我解释,“司机之间的默契程度很高,一般总是能相互穿插而过,只是要花一些时间。”
“一些时间?!我确实没看见真正的东西。” 我服了。
后面的几天,我一直留神,最终还是没能看到火车过后的 “古罗马战场”,但我注意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与道路上争先恐后的车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路旁懒散的人群。三三两两,抱胸插兜。也有人坐着,坐久了就打瞌睡,很悠闲。他们的目光里没有焦虑,事不关己地看着人来车往,那神情就仿佛是老电影《流浪者》里的《拉兹之歌》:“我没有约会,也没人等我前往……”。
开始我以为是个别现象,也许是在等公交车,也许是在等间隙过马路。后来发现东一簇西一堆的人群几乎每个街角都有。他们不等公交车,也不过马路,只是簇拥在一起,交谈着什么。有一次司机把我们的车停在一个小摊贩前,去买一种青皮红瓤的当地水果,蘸着盐吃,很甜。他一开始和衣着靓丽的女摊主讨价还价,边上的人群便围了过来,也不插话,只是好奇地看着我们。车子一启动,他们也就散开了。
有意思的是,闲站在路旁的大多都是男士,女人们大概都忙着干活去了吧。
© 梁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