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样东西被泪水冲走了,那就是真实的历史zt



唐山大地震34周年期间,第一部有关中国国难题材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中国各地上映。尽管这部感情片催泪效果与票房一样惊人,但唐山人不禁喟叹:有一样东西被泪水冲走了,那就是真实的历史。
7月28日,在唐山大地震34周年纪念日期间,第一部有关中国国难题材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各地放映。这部被称为“中国重磅催泪瓦斯”的情感片由冯小刚导演,徐帆、陈道明、张静初、张国强等人主演,不但催泪效果惊人,票房也相当惊人,其热映堪比《阿凡达》,预计将实现导演计划的五亿票房。
最煽情的眼泪片
画面回到34年前的那个凌晨。卡车司机方大强和李元妮的龙凤胎儿女方达、方登被压在废墟中。为营救孩子,父亲死了,母亲只能选择营救被压在同一块木板下的姐弟中的一个。母亲忍痛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而这却被头脑依旧清醒的姐姐听到了。劫后余生的姐姐幸运的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从此母女、姐弟天各一方。直到当汶川地震发生时,母女、姐弟重逢,纠结了32年的恨才被亲情所融化。
电影改编自加拿大华裔女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2006年7月末的一天,张翎在北京机场等候飞往多伦多的班机时,偶然发现一本灰色封皮的书——《唐山大地震亲历记》。“坐在候机厅里,我开始读这本书。……我被击中了,我感觉到了痛。痛通常是我写作灵感萌动的预兆。”在痛苦的找寻后,张翎以“孩子没有流出的眼泪、还有那些没有被深究的后来”为主题,创作了颇有深度的小说《余震》(After shock)。
有人这样正面评价该片:“这是一部关乎人类和自然、家庭和亲情、生存和死亡、抉择与无奈、怨恨与宽恕的影片。影片没有、也不可能去全景式地表现唐山大地震,而是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来解读人性的复杂。”
偷梁换柱的片名
许多唐山人称此片“有一样东西被泪水冲走了,那就是真实的历史。”人们对名不副实的片名感到不满:“电影里我们看不到那个历史时刻的全景描绘,更不用指望什么反思了。那花费巨资的三分钟地震戏有没有,甚至唐山是否地震过,一点都不影响这部生活伦理剧的剧情,也不影响大家为了一个苦女找妈妈的故事而泪流满面。”“这电影如果叫《唐山一家人》或《天崩地裂一家亲》更合适,但这样的片名也就没有那么多人来看了。其实最可惜的是,以后再也不会有一部电影叫《唐山大地震》了”。

不少人指责该片是“打着历史旗号编造故事”,“伪历史大片比恶俗的奇幻片更加恐怖,因为它会把真实埋葬。”“那些露骨的植入广告令人哭笑不得。”“整个电影似乎都在赶。赶着告诉你,要哭了要哭了,准备哭吧。但真正到了那个点又哭不畅快。”这位媒体记者的评价相当具有代表性,因为人们期待的东西并没有出现,让人很失望。这个被大陆官方震后三年才公布的规模7.8强震死亡24万人,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规模8.2,约60万人死亡。

维稳艺术家的“温暖”供应
电影在改编时把小说里的“疼”变成了“温暖”,将原本追问个体命运的绝望主题,解构为寻找到家并找回亲情的大团圆喜剧。这里的家当然暗含中共灌输的国家党妈妈内涵了。影片不去揭露被隐瞒的地震预报,不去反思地震十天后才有救援队伍,而只是讲述家庭的温暖融化了孤独和绝望,让人在盲从的感动中,不再冷眼评价政府的无力,而是认同这个社会的好处,最终成为稳定分子。
难怪中国广电总局电影局负责人表示,《唐山大地震》是商业资本和政府资本的成功合作。中国政府为收“维稳”之利,从投资、宣传到营销,可谓不遗余力。这次唐山市政府是最大赞助商,各地还动员用党费、团费、工会福利费组织包场,央视“新闻联播”更是隆重而且无偿的替该片宣传,中影集团也腾出黄金档期来促销此片。毫无疑问,这一切只是为了让人忘却和放弃找寻真正的唐山大地震。有评论家把冯小刚称为“温暖”供应商,从插科打诨的贺岁片变脸为主旋律大片,冯凭藉这部票房大片,一跃而为中共维稳艺术家的头牌。
应该讲出的真相
姐姐惨死在地震中的张庆洲在禁书《唐山警世录:七.二八大地震漏报始末》中,记载了很多电影没有讲出的真相:在唐山半径200公里范围内,有60万人死亡,然而在距离唐山不足80公里的青龙县,全县47万人无一死亡,同样被联合国誉为“地震预报奇迹”的开滦煤矿,震亡率仅万分之七。原来唐山地震是被准确预报了的。参与预报的人有:马希融、田金武、李伯齐、王书蔚、安继辉、杨友宸、吕兴亚、侯世钧、耿庆国、汪成民……可叹的是,他们遵守“保守秘密、层层上报”的“组织纪律”,惊醒世人的愿望被中共强权剥夺了。
第一时间赶到唐山采访的记者钱钢在《不能忘却的人间灾难》中写道:“如果有人带一部照相机,立刻会被警察抓起来,相机会被没收。地震消息和死亡人数都是‘秘密’。”如今这个秘密已经持续了34年,有观众鼓励冯小刚等大陆导演说,请拿出你们的勇气和智慧,给我们一部真正的《唐山大地震》,对于真实,我们愿意用十亿票房来等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