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攻击言论的根源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所谓攻击,就军事领域来讲,是以占领军事要地为目的而发动的军事进攻,具体的进攻策略很多;而在社会关系领域,是指通过某种有目的的行为而获取指定的信息、情报、人才或市场,包括直接攻击、间接攻击和转移性攻击;在网络领域,是指使一个网络受到破坏的所有行为,包括被动攻击、主动攻击、无力临近攻击、内部人员攻击、分发攻击等。

 

这里探讨的“网络攻击言论”可能包括了上述几种情况,但却属于休闲领域中的一种对他人进行激烈指责或中伤的言论。发起这类言论的人,可以称之为“网络攻击言论者”,但这类人不属于“抨击时弊者”、“网络批评者”或“网络评论者”等等,因为“指责或中伤”,在法律上具有某种犯罪动机,并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人身或精神损害。

 

根源一:社会根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整个社会是以整体性、一致性等来体现中国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尤其在文革期间,这种精神达到顶峰,从大型团体操、红卫兵串联等等就可以得出这一结论。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个人主义精神开始在中国流行,或者说人们开始有了自我表现的能力,有了自我意识。这样的结果可能会造成当今的“网络攻击言论”。一方面,一些人不顾社会道德、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等等,以言论自由为幌子,表达自己的极端言论,对他人进行“指责或中伤”;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式教育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推崇,使得网络言论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和倾向性。如果最初的言论发起者的言论具有“指责或中伤”的倾向,那么,这个领域的整体言论也可能是具有“指责或中伤”倾向的。我们称之为网络言论的趋向性。

 

根源二:个人根源。我们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都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不尽相同,因此,网络探讨与网络辩论是很正常的,也是提高认识、达成共识的基础。问题是,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工作环境、职业背景、宗教信仰、商业利益等等的影响,加上以绝对的“言论自由”为自己的生活宗旨,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进行“指责或中伤”。有些情况下,是这部分人的个人修养或涵养问题;有些情况下,是这部分人受“群体意识”或“网络趋向”的影响,所谓“人云亦云”。他们不懂得“指责或中伤”与“建议或忠告”的区别,亦或他们根本没有法律意识,更可能他们不懂得这个世上是没有绝对的。我们的言论自由是以不妨碍他人的言论自由为前提的;我们的人权自由是以不妨碍他人的人权自由为前提的。

 

根源三:网络根源。网络空间的生存与发展是以点击率(访问量)来衡量的。有些网络为了“生存与发展”,会雇用一些“网络推手”(或者称之为“马甲”),在网络空间里混水摸鱼,发表攻击性言论,对他人进行“指责或中伤”。毕竟,目前的网络空间还没有实施“实名制”,ID(或IP)也是相对保密的。这样造成的结果,一方面,网络点击率上升,网络获得了丰厚的效益;另一方面,当事人(也可能就是马甲的马甲)可能会受到人身或精神损害,但法律却是无能为力的,因为网络是虚拟的,没有实名制。这也是造成一些人频繁更换网络空间或网名的原因。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空间的安全性可能会低于真实社区的安全性。

 

“网络攻击言论”是攻击型人格的具体表现,是青年期和中青年期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排除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等因素,加强与提高网络空间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辨别能力,对于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是极其有益的,也是网络空间生存与发展的坚实基础。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