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孩子当“人”而不是“物”

这里的咖啡杯杯用心而来,货真无价。新浪同名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izhenni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美国版“好妈妈”谈亲子教育——要把孩子当“人”而不是“物”

《上海新闻晚报》记者 孙立梅


随着《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在中国年轻家长当中的悄然流传,美籍作家蔡真妮成了继尹建莉之后,又一个备受关注的“好妈妈”。她的“尊重比成绩更重要”、“孩子的独立来自父母的培养”、“美国女孩的‘早恋’和‘早练’”等观点,都在家长当中引起强烈反响。有位家长甚至留言说:我知道要尊重父母,尊重朋友,尊重领导同事,但从来没想到要“尊重”自己的孩子。看了蔡真妮的书,才知道自己一直是不合格的家长!

十多年前蔡真妮移民北美时,儿子小州只有六岁,后来她又有了女儿凯莉和小儿子三猪。在国内读师范大学并且当过大学老师的蔡真妮,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中美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蔡真妮说,美国家长给她最大的震撼,就是特别尊重孩子,“即使对是一两岁的小宝宝,说话都用商量的口气”。

要保持跟孩子“平视”的高度

记:刚到北美的时候,那里的家庭教育给你震撼最大的一点是什么?

蔡:我到美国后参加了当地的“妈妈俱乐部”,近距离地接触了很多美国的全职妈妈,最震撼的就是我在《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一书中想传达出的理念:尊重。她们特别尊重孩子,即使是一两岁的小宝宝,都把他当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说话都是商量的口气,和我们认为的“那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家长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完全不同。

记得有一次 参加一个美国人在家里举办的盛大宴会,男主人在一所大学里任职,那天学校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来了好几位。宴会开始之前,男主人和几个教授端着酒杯高谈阔论着政治经济等问题,这时主人三岁多的小儿子跑过来喊爸爸,他马上对其他人说声失陪,然后当着大家的面蹲在儿子面前,问:嘿,伙计,有什么事儿?孩子把手上的玩具递给爸爸,原来是盖子打不开了,让爸爸帮忙给打开。爸爸帮他打开了盖子,孩子高兴地说了声“谢谢爸爸”,然后跑走了。在那种高朋满座的场合,当年幼的孩子要和爸爸讲话、为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让爸爸帮忙的时候,爸爸立即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的事当做头等大事来办,那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尊重他人比成绩更重要

记:你特别提到美国老师对学生都以尊重和鼓励为主,你的子女曾经受到过老师严厉的批评吗?

蔡: 美国学校的老师不会去严厉批评孩子,更加不会当众劈头盖脸地说孩子,他们板起脸来,对学生说“你这么做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对孩子来说就是非常严重的了。

凯莉从来没有受到过严厉的批评,一般的批评都很少有。大儿子在高中时受到过一次惩罚,原因是有两个男孩课间逗他,一个人在后面拍他一下,等他扭头看时,两个人嘻嘻哈哈都装作不知道,拍了两次之后他被逗火了,第三次他转身就给了其中的一个一拳。美国学校对于暴力行为的惩罚极为严格,不管什么原因,动手打人都是不行的,所以他被罚三天不许上学,我们家长还要每天到学校替他拿回来各科作业在家里做。

记:现在国内学校会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检查学生作业、出假期报纸、做模型等等,令家长们觉得压力很大。我想知道美国小学是如何做的?

蔡: 美国学校有义工制度,有闲有意愿的父母可以到学校去做义工,比如低年级每个班都有“教室父母”,每周有固定时间在教室中给老师打下手,比如辅导孩子做算术、给孩子读书、帮着孩子做手工等,父母义工还要负责组织班级四到五次的主题 party ,还有的义工中午在食堂帮着管理秩序。而那些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参与的父母,则可以完全不管学校的事。

至于作业、假期报纸、模型这些事情,美国学校一般都要求孩子自己负责,不假于他人之手。如果工作量比较大,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搞,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但是父母并不参与。


“尊重、接纳、爱”的家教原则

记:国内网友向你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蔡: 国内网友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孩子不好好学习怎么办?家长们的注意力几乎都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其它的就是孩子不收拾房间、孩子偷偷谈恋爱、玩游戏等,总之就是孩子不听父母的话,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父母都希望有种“灵丹妙药”,给孩子吃了以后他就乖乖听话、好好学习了,家长们普遍不觉得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个人意志”。

记:高考制度令很多中国家长“不得不”对孩子严格起来,也会有读者认为你所说的教育模式在中国并不适用,你怎么看?

蔡:很多中国家长把孩子从小到大一路培养下来,似乎就是为了高考这个目的,实在是大错特错的一件事。我们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有爱心、有自信心、勇敢负责任的人。最终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和他在社会上的地位,是由他的人品和能力决定的,而能力分很多种,学习能力、考试能力只占个人能力中很小的一部分。

这其实也是我的写作方向转向家教的主要原因。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超过了社会和学校,只要父母有正确的态度和原则,孩子无论在哪个国度里都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长。

我所推崇的“尊重、接纳、爱”的家教原则,是父母对待孩子应该具备的基本态度,不分哪一个国家。

让孩子精神强壮起来

记:现在国外的教育理念经常被引进国内,很多年轻家长也主动学习,他们与你所提倡的“尊重”还有多大的差距?

蔡: 这个要因人而异了。我认识一个北京的编辑,她的儿子四岁,画画儿非常有天赋,周围人都建议她送孩子到专业的绘画班去学。她坚持不送,就让孩子自己自由自在地画,她担心过早的专业训练会破坏了孩子的兴趣。我很赞赏她这一点,不从众,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记:中国的独生子女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家长怕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会告诉孩子“你打回去呀”,并且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强势一些”,以免到社会上吃苦。你怎么看?

蔡: 武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无论是孩子之间还是大人之间或者国家之间,都是如此。幼儿园的小孩互相抢东西很正常,如果对方比较粗野,我会教孩子一些办法,比如,大声喊出来:你不能打人,打人不对!你自己很有气势,对方也会被震慑住。孩子大一些之后,遇到一般的被欺负的问题,我都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也是锻炼他与人相处的能力。

我觉得让孩子打回去是不对的,教给孩子错误的观念,比他身体上吃了亏的问题更大。不要怕孩子吃亏,从来不吃亏的孩子一定是骄纵的,这样的孩子一旦吃亏就是吃大亏。我家大儿子不用教,自己就会打回去,我们整天耳提面命,告诉他遇事要冷静,绝对不能动手。女儿凯丽小时候经常被人欺负哭,我会帮她分析,怎么样可以避免当时的情况发生,怎么说可以解决问题。后来她稍大一些,就不管了。我觉得父母要让孩子在精神上强壮起来,喜欢欺负人的孩子都是找“软柿子”下手,一个很自信很阳光的孩子,别人就不太敢欺负你。

让孩子精神上强壮起来的关键,在于平时父母要尊重孩子,让孩子的自由意志得以实现,让他有独立思想,有自信心,他自然有勇气面对困难。

(这是上海新闻晚报记者孙丽梅的采访稿,稿子发在十月二十三日的《新闻晚报》上,链接如下: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0-10/23/node_17.htm



cncjcc 发表评论于
回复沉鱼的评论:

对法国不太了解,很想知道法式教育于美式教育有什么不同。谢谢分享。
callmesir 发表评论于
回复hanklee的评论:
跟没说一样
hanklee 发表评论于
聖經中的箴言 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沉鱼 发表评论于
我是坚定的法国派,对美式的教育不是很认同,也感觉不舒服。经历过剧烈摇摆的法国教育界更中肯,也更平和。
曾德 发表评论于
既不要把孩子当家庭中心,也不要不闻不问,放开点,反而对他们的成长有利!许多老中家长自己就孩子气,掌握不好尺度,不左就右,搞得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最后各方都觉得自己委屈,怨啊!
无忌哥哥 发表评论于
在江苏太《非诚勿扰》里看过一个ABC小伙子哈佛法学院毕业,工作几年攒了些就去中国无偿的推动环保法的建立,那是他的理想,能不能实现不好说但他是为此奋斗而放下个人的利益,很棒!他的父母也很棒,孩子在美国生长的还能不忘为中国服务,中文也很不错。让人敬佩他们教育的成功。当时节目里一个在北京读博的女孩提了个什么问题,具体记不清了好像比较现实的,让人觉得两个年轻人的心灵深处差距挺大的。
cncjcc 发表评论于
美国国内的情况可能也得按地区来看,在比较差的学区里打架斗殴八成常见。真妮说的不用武力强势应该指的是在正常环境里。
callmesir 发表评论于
国内的情况按地区来说也不一样,有时候不打还真不行。
5speed 发表评论于

国内的情况不同,不教子女强势一些,一定吃亏。

美国的孩子都应该感到他们是多么的幸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