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交际中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及教学范例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对于科技、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方面的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可以通过所学语言国家的概况、文学艺术史一类的课程获得,但是对于生活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习俗文化方面的差异,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则需要随时随地地指出,以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方面表现出的民族心理特征必定会反映到该民族的语言中来。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语言因素是词汇,包括单词、固定词组、成语、习惯用语、谚语、俚语等语言单位。在外语教学中,要将这些语言单位置入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去理解、去使用。例如:politician和statesman这两个英语单词。不少人常将“政治家”译为politician,这是不合适的。politician这个词在美国英语中往往有很强烈的贬义色彩,引起别人的蔑视,它只指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这个词还有“精明圆滑的人”之义。statesman主要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知之士,人们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称为statesman,因此,“政治家”应译为statesman。Negro的意思是“黑人”,但在美国历史上,由于美国内战之前南方奴隶主对黑人的奴役,这个词成了种族歧视的标志,被译为“黑鬼”,所以,如果现在说黑人和黑人文化,应用black。龙(dragon)在汉语中是吉祥高贵的化身,“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颜大怒”等成语家喻户晓,但它在英语中却代表着凶猛邪恶,a dragon of woman的意思就是“凶悍的女人”。水产业在英国很重要,所以英国人常用 fish(鱼)来表示各色各样的人,如big fish(大人物),poor fish(穷光蛋),a strange fish(怪人)等等,相比之下,“鱼”在汉语中却显得平淡无奇。“老鼠”在汉语中是“人人喊打”的东西,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 Mouse(米老鼠)这个尤物,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至于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是它的特征,而英语中骡子是“顽固”(stubborn)的代名词。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汉语中,狗往往使人联想起令人不悦的词语,像狗急跳墙、狐群狗党、狗仗人势、狗嘴吐不出象牙等,而在美国社会里,“狗”被当作人类的朋友,它忠诚、勇敢,能保护它的主人不受伤害,所以,美国禁止吃狗肉,还有“Love me, love my dog; You lucky dog; Man’s best friend is dog; Every dog has its day”等等。 民族文化的各种因素不仅反映在词汇上,也表现在典型环境中个人的行为举止上。语言环境和与这种环境相适应的语言加在一起便构成语言情景。在语言情境中不仅要解决怎么说、说什么,还要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语言情景的基本要素便是句型。英语教学中句型的训练要体现文化交际特征。以打电话为例:在我国接电话者没有自报姓名的习惯,一般只说:“你好”即可,而在英语国家,电话铃声响了,人们一般都是拿起电话说“Hello”,之后就自报家门,说明是“哪里”、“某某”等,如:“Hello, Mr. Smith’s Office”。用英语打电话不要问:“Who are you?”,而要说:“Who is speaking/calling?”,而对方也要答:“This is Tom speaking.” 再如: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吃了吗?”,而美国人则用Hello或Hi。美国人会认为“吃了吗?”这种打招呼是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吃饭呢”。还有,汉语中常用“上哪去啊?”打招呼,可在英语中用Where are you going?打招呼的话,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会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社交礼节上,在某些场所不宜用 please,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不说please,一般说:After you。受到表扬时,西方人回答Thank you,而中国人的回答应体现“谦逊”。 另外:“你多大了?结婚没有?几个孩子?挣多少钱?”等问题,在西方是属于个人隐私的,一般只能由亲戚或好友问及,而在中国,见面寒暄问及此类问题则是很平常的事,甚至能体现对对方的关心……。由此可见,外语教学中使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语言知识同等重要,否则,用外语进行的交际活动就会遭遇障碍。
Abstract: The essential purpos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to realize the social intercourse in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of culture study. Therefore, during the teaching cours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an develop students’ integrated abilities of foreign language by offering the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target language. And, finally, they can get to improve students’ capability of socialization in target language, mak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 come true. Key words: language, culture, socialization,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