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7506
返美在即,父亲说一定要看了荷花再走。最近是小暑节气,烈日炎炎 。幸好昨天开始又有弱冷空气到来,气温有所下降。即便如此,荷花开了没有,开了多少,仍然是未知数。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去吟苑看看。父亲说那里的一片荷塘规模较大,而且临水有茶室,可以坐着赏荷。而且,附近的惠山古镇祠堂步行街去年已经修好,正好可以过去看看,也算一举两得。
早晨出门太阳已经当空,并不是天气预报说的“阴天”。幸好公交车不挤,也有空调,并不难受。下了车,还要再走十分钟左右才能进入吟苑大门。这个公园占地三十余亩,是1985年造的,本来专门展出盆景花卉,称为“百花园”,后来改名。比起本地历史悠久、占地广大的名园,这里是个“小景致”。不过胜在游客人少,而且进门就是九曲桥和荷塘,周边又曲径通幽,每每给游客带来惊喜。
目前只是公历七月初,荷花开放得还不多。但荷塘边垂柳依依,野花怒放。其间又有蝴蝶纷飞,蜜蜂嘤嘤,树上夏蝉高唱,也有可观之处。我们绕园半周,然后在荷塘边坐定,在茶室泡了两杯茶,慢慢品味。天气虽热,但在树下还能感到凉风掠过水面夹带荷香而来。这里的荷塘规模不如苏州东园茶室前的那片,但是近看“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远望是锡山顶上的宝塔和古运河的大船,别有风情。耳边连绵不绝的知了叫声传递着夏天的消息,让我想到罗大佑的《童年》的歌词。记忆中童年的暑假生活,可不就是这么混混噩噩,迷迷糊糊的嘛。
喝茶一小时后起身,我们又去逛了吟苑的另一半,看看这里富于江南园林特色的翠竹、芭蕉、假山,然后步行去惠山直街。不料我们走的那条路从直街的后面包抄过去,现在还在整修中。路边堆积着大堆的条石,墙上还刷着预定的地图设计,有点脏乱。走了十几分钟,终于柳暗花明,见到了石头造的宝善桥,父亲说这桥是去年在原有的地点新修的。桥下原来旅游职中的校园如今开发为“惠山园”,有了石舫等景点。最希奇的是乾隆御碑前,竟然还有刻有甲骨文版百家姓的一方石头,偏偏刻的又是简体字,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游廊里有介绍惠山古镇祠堂文化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说从唐代到现代,惠山古镇先后有3000多座祠堂,供奉本地的神仙(例如茶神陆羽、梦神于谦,甚至还有“虫神” )、乡贤(高攀龙、李纲、邵宝)、祖先、孝子和贞女等。
出了惠山园就是惠山横街,不过大部分祠堂还未修复和对外开放,我们也只能看看外部的红漆大门和匾额。街中的小河里倒停着一只木船,边上的木碑说明是模仿乾隆下江南的御舟造的。走到横街尽头的地方,又看到题为“潜庐”的一座第宅对外开放。里头真是别有洞天,三进三开,有回廊、竹院、水井、门厅,只是内室还没开放。回到门外看说明,说是本地人杨艺方的别墅。杨当年追随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以后又开设工厂,也算是鼎鼎大名的乡绅吧。
潜庐外走几步路就到了惠山古镇的入口处了(我们这回是“倒行逆施”),旁边一条小巷是“小吃一条街”,虽然红色青色的小旗随风招展,而且“王兴记”、“惠山油酥饼”、“三凤桥”等本地的百年老店,“陆稿荐酱肉”、“陕西泡馍”、“北京烧饼”等外地名小吃已经挂牌,但估计还没正式开张,顾客寥寥无几。日后等惠山直街、横街完全整修完工,紫砂茶壶、惠山泥人等特色商店对外营业,应该是更为繁荣的景象吧。
盛夏出游,因为天气的关系有点辛苦。正午的烈日下,游人稀少,有种都市中热闹至极反见荒凉的迷惘、梦幻美。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流传已久的本地民谣: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春秋两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加令人神往。希望来日学术休假时,有缘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