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篇文章 "我们要永远在一起"贴出后 , 网友们有一些争论 , 对林徽因有不同的看法 . 我原来对林徽因的了解仅限于她家的文化沙龙 , 她写的诗 , 她设计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 以及她的美貌 , 气质和出众的才华 . 现在我就把在这个电视剧里了解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
林徽因少时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各国 , 后来出国留学 , 因为建筑系不招女生 , 她就读了美术系 , 但却修了所有可以选修的与建筑有关的课程 . 梁在同个学校学建筑 . 回到国内 , 梁林根据梁启超的建议去了东北大学 , 后来回到北京 , 在清华建立建筑系 .
在北京的时候 , 他们家的文化沙龙非常有名 , 也是因此为冰心嫉妒 , 撰文讽刺 , 林也不示弱 , 送了冰心一罐山西老醋 , 两人从此交恶 .
中国自古建造术都是工匠口口相传 , 没有文字记录 . 梁思成决心要把中国古代建筑术归纳成文 , 介绍给世界 . 梁林和其他有此愿望的建筑师一起开始对古建筑的考察测绘 , 行程遍及各省 . 条件非常艰苦 , 且有相当的危险 , 但他们乐在其中 .
这是他们最快乐的日子 .
梁林风雅儒士的生活仅持续到 1937 年 . 日本入侵以后 , 梁林向西南大后方流亡 , 住在小村庄里 . 林徽因结核病发作长年卧床 . 梁思成则在负担日常琐事之余继续着他的工作 . 其他的知识分子也是这样 , 在战乱时期艰苦的条件下 , 顽强地工作 , 这令国外很多学者惊异 , 敬佩 .
这其实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 这些早期留学归来的学者有着拳拳报国之心 , 无比敬业 . 他们并不是特别在意物质生活 , 心思全在学术上 , 想把自己所学报效给国家 , 为民众谋利 . 我最近所看的一个关于水利专家黄万里的片子也讲述了同样的故事 , 黄万里一生都在考察 , 研究 , 把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水利计划呈给上面 . 对于三门峡 , 三峡的水利计划他不顾个人安危坚决反对 , 详细提出其危害 , 以及应该处理的方式 . 他因此被打成右派 , 吃尽苦头 , 但他所考虑的仅是这样的计划实施后民众的安危 , 一次次劝谏 ; 并利用下放的机会不断在实地考察 . 可惜中央最后也没有接纳他的意见 . 他设法联系周总理 , 一直说 , 给我一点点时间 , 我就可以讲清其中利害 . 请你们听我讲一讲 .
解放以后梁林回到北京 , 在清华建立建筑系 . 他们失去了过去的物质条件 , 但毫无怨言 , 只是勤勤恳恳地工作 . 这一点我在我父母亲身上亲眼看到的 . 梁在抗战期间因他的研究和中国建筑史的撰写得到国外所授很多荣誉 , 并受邀参加重要会议 . 解放以后 , 他被任命负责北京的城市建设规划 . 梁热爱中国古建筑 , 他的规划里是保护利用这些建筑 . 他想保留北京的古城墙 , 为之设计了屋顶花园 , 其他的建筑都设计成和遗留古建筑相映成辉的整体 . 但由于当时中国与美国交恶 , 引进苏联专家 , 他的计划被否决 . 后来更是因为对古建筑的着迷被认为是守四旧而受到处理 . 梁是一个学者 , 被剥夺了学术之后非常痛苦 .
林徽因在后方时就被医生判定只有五年的生存时间 . 她基本一直卧床 , 和朋友们照相也只能坐着 . 生活枯燥漫长 , 令她窒息 . 回到北京后 , 她摘除了一个被结核感染的肾 , 身体好转了一段时间 . 她是一个热情投入的人 , 稍稍感觉好一些就不停地工作 , 参与了创建清华建筑系 , 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 虽然身体不好 , 但一旦与人谈话 , 就停不住 , 总要成为主讲 , 有时喉咙非常不适 , 一面掐 , 一面还是讲 . 朋友走后 , 她便累得痛苦异常 .
他们的儿子梁从诫说 : 在别人的文章里 , 我母亲总是光彩照人的形象 , 但在我眼里 , 她就是一个长期卧床的病人 , 有时脾气十分急躁 . 林徽因平常生活的一面很少为人所知 .
梁林有过美好的年轻时代 , 风华绝代 , 生活优雅 , 但更感人的却是后来的故事 . 这样两个受过西方高等教育 , 志在报国 , 学术精湛的人 , 怎样在战乱里奔波流亡 , 怎样在后来的政权下失意 , 被改造 . 但无论如何 , 他们一直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 一直想着要报效国家 . 当时知识分子的个人素质 , 修养 , 敬业精神最令我感动 , 也是当今社会最缺乏的 . 如今人人想着赚钱 , 拥有三妻四妾 , 专心搞学术少了 , 心里想着报效国家的更少 . 我们在文革中失去了千年古训 , 传统 ; 而在改革开放里失去了金钱以外很多生命的意义 . 这个社会大环境令人们都变得以钱为本 , 难以逃脱 .
回国札记 2-8 我们要永远在一起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12&postID=2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