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美中东外交崩盘,大战略何在


二零零九年六月,奥巴马上任之后首访中东国家包括埃及。一年半之后,美国应付埃及政局剧变却措手不及。


  中评社香港2月18日电(记者 岑岚编译报道)埃及人民上周赶走了三十年亲美总统穆巴拉克,人民革命浪潮正涌向伊朗、利比亚、也门等中东国家。美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刊登分析文章指出,美国在应付埃及政局剧变时措手不及,甚而整个中东外交面临崩盘,亟需建立全球外交大战略。文章摘译如下:

  伟大的普鲁士政治家奥托.冯.俾斯麦指出“政治家能做的只能是聆听上帝透过重要事件而传来的的巨大脚步声,然后必须一跃而起抓住上帝披风的下摆,仅此而已。”以此信念并结合当时德国民族主义革命浪潮,俾斯麦在一百五十年前统一了德国并重塑欧洲各国力量均势。

  上周,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埃及爆发人民革命,这是奥巴马在其总统任内第二次听到重大事件的“脚步声”,他却再一次错失促进中东地区民主革命的历史机遇。上一次是二零零九年夏天的伊朗。

  面对中东革命浪潮,奥巴马该做出的选择清楚不过:或者支持年轻的革命者并将他们引领向有利美国的方向,又或乾脆袖手旁观。一年半前,奥巴马对伊朗选择了后者。而这次在埃及,他做得更糟糕:一时劝说穆巴拉克下台,一时又退缩建议埃及进行“有秩序的”权力转移,进退失据。

  结果是美国外交政策崩盘。奥巴马总统已经疏远任何一方:不仅穆巴拉克的军中友好,也疏远了开罗街头的年青民众。除了奥巴马,个个都是赢家。这种疏离的感觉还扩散得更远。美国在中东地区最亲密的朋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均表示反感。沙特阿拉伯对于美国未能坚决支持穆巴拉克感到惊恐。以色列人则对华盛顿的失败因应感到沮丧。

  上周,在特拉维夫召开的一个年度安全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大失败。

  失败并非运气不好,而是因为奥巴马团队缺乏连贯的大战略,对此资深外交家们早已忧心多时。当然不能苛求总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当前的战略真空的真正责任方不是奥巴马,而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主管人等。

  最佳的国家安全顾问能够结合国际关系知识与权谋。在此方面,亨利.基辛格无出其右。基辛格与当时的尼克松总统一起,在一个地缘政治令人震惊的不稳定时代,促成美国大战略。

  大战略的真谛在于优先处理一些问题,并将其联系重要议题而施加压力。当时在中东问题上,尼克松和基辛格将苏联势力赶出埃及,并将埃及变成一个可塑性的盟友。他们对中国的友好姿态,正是利用了共产主义阵营的分歧,有助于北京走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开放道路。

  一位匿名的美国官员上周对纽约时报表示,“过去两年来,我们有无数的有关中东和平、遏制伊朗的战略会议。这其中有多少涉及埃及由稳定变成动荡的因素?一个也没有。”

  美国大战略关乎选择之必要。当今世界,这意味着在一系列艰巨目标中做出选择,诸如阻止激进伊斯兰扩散,限制伊朗主导中东的野心,遏制中国经济力量上升,预防俄罗斯重临东欧,等等。

  当年俾斯麦被问及其殖民非洲的见解,他说“我的非洲在欧洲,这是俄罗斯和法国,我们在中间,这就是我的非洲地图。”

  没有人知道奥巴马的中东地图何在。或许在美国的中心州份,那里将决定他连任的命运。也可能地图根本不存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