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东北。省城一记者,下乡采访,途径一村庄,见一老者蹲坐在一户门前,放声大哭。记者怜悯之心顿生,上前问道:老人家为何这般痛哭?未见其答,便又接着问道:老人家今年高寿?老者答说:刚过九十。记者又说:您这么大年纪,可是子孙待你不好?老者此时似已停止了哭声,忙说:不是的,是我爸爸打我。记者闻听心里一惊:即使他爸爸当年早恋,现在怎么也得一百多岁啊!究竟为何,这白多岁老人火气之大居然要出手训子?便又接着问老者:爸爸为何要打你?老者答道:爸爸说我见了爷爷没有叫,太没礼貌。听毕,记者差点没跌坐在老者面前——以上故事听说而已,未作查考。
以前听过一些关于健康的课,自己时常也有琢磨,似乎认定,保持健康,需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均衡的饮食。一个人自出娘胎,由小到大,长成亭亭玉立之美女或身躯伟岸之男子汉,不是风吹大的,而是吃出来的。二,良好的睡眠。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床上,床上的状态绝对影响床下的状态。同事朋友间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问:你怎么无精打采的?答:昨晚没睡好。任何一个人如果长期睡眠不好,他不可能有健康的身心状态来应付生活的种种挑战。三,适度的运动。合乎自己年龄、性别、体能状况的运动,于身心之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四,积极的心态。虽说世道艰难,世事又常难料,但社会总在发展,人心终究向上。事情发生的好坏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看、怎么想和怎么做。你深爱的人离你而去,你或许痛不欲生。但你还是要明白,海洋里有无数的鱼,即使你深爱的人真是一条美人鱼,那么海洋里的美人鱼也还有千千万万条。换句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相信这句话是真理。于生活中,总能看到积极的一面,这样的心态为好。
认识一个北方的朋友,说起健康和长寿的问题,她说:老人长寿离不开儿女的孝顺,并对我讲到她的姥姥。她姥姥活了96岁,生前饮食起居安排的相当好。那天老人家要是东西吃得不多,说胃口不好时,做儿女的绝不会轻信,天天胃口都很好,怎么就今天不好呢?把老人吃的拿来尝尝,可有肉丝老了、豆腐苦了或者汤做咸了?还真会发现些问题,解决了这些个问题,老人的胃口说时又好了。老人这把年纪,肚里城府深着呢,她才不轻易批评儿女呢。可见,老人要有这样的子女,能不多活几年!
我听了觉得甚有道理,想起自己的曾祖父——老太爷,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太爷活了101岁,在世时,几乎无人不尊从。有一件有趣的小事: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人家通常都打酱油,起初是两分钱,后来许是调价了,要五分钱。每日里前客堂的太师椅上,老太爷安坐,我的二叔给才七、八岁的幺叔五分钱,嘴里还说着,使其打酱油。老太爷听着不答应了:不要打那么多,两分钱够了。二叔跟老太爷耐心解释,说涨价了,两分钱不够了。不听,老太爷不相信。晚上,作为长孙的我爸回来了,得知此事,便对大家说:以后凡打酱油给出的是五分的硬币,但嘴上唱的一定是两分。还特地示范,手拿一枚五分的硬币,对着幺叔说:去打两分钱的酱油,还对幺叔使眼色。此后经年,没人再在老太爷面前说要打五分钱酱油。这件小事家里常常当笑话说,实质还是体现了家族上下孝顺老太爷的风气。
说起老太爷,故事一箩筐。再说两句吧。老太爷在世时,家族所住两个门牌号码前后上下共12间屋子,我感觉老太爷所住后楼的那间屋子是最明亮最整洁的,当然他的屋子朝向也最好。几无病痛,老太爷寿终正寝。在家中办了豆腐羹饭18桌,洗碗的可省力了,180套碗筷不用洗,全被吃饭的人带走了。这还不算,连日里,家中饭碗不断失“窃”,防不胜防,补买三回。就连我那一向文雅内敛的小姑,我都怀疑她为了那家的阿姨也干过这“偷”碗的事情。原因:民俗认为,这样的“寿碗”能带来吉祥。
现在,我对健康和长寿确实又多了些认识。除了健康的四个基本原则,看来长寿真是离不开子女孝顺的。